心愿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请点击此处并阅读说明
搜索
查看: 3324|回复: 0

育英贝满合唱团2002年部分团员去美国交流的活动片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12 13:2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2009.01.01为纪念中美建交30周年,我参加的由《北京青年报》和美国大使馆联合举办的征文活动中的获奖征文,因为是有关《育英贝满老校友和合唱团》2002年赴美国进行的交流活动,所以也贴在这里。


从 当 年 美 联 处 前 的 一 瞥……            左东宁  

我父亲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铁道兵老战士,曾在美国飞机的狂轰滥炸下,冒着生命危险抢修铁路、架设桥梁。由此可知,从小到大,我对美国的看法是什么。
七十年代初,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人们渐渐看到:在隔膜多年的对方面前,慢慢打开了对面的门窗。我对美国的印象,就是由最初刚刚开启的“半扇窗户”前的一瞥而改观的。

那是一个春天的下午,我骑车路过位于日坛使馆区的美国驻华联络处,随意的看了一眼,看见小楼屋顶新搭建的阁楼上,有个美国小伙子在干活。于是也顺便多看了两眼。就这一看,却让我感到了一种震动——那个美国小伙儿,一脑袋金发,穿了条牛仔裤,光着个板儿脊梁正在刷油漆。他工作极为认真,动作利索,手臂上下挥舞着,而且频率非常地快,快得让人有些眼花缭乱。他似乎把全部的热情都倾入到了他的工作中。让凡是看到他工作的人,都感染到劳动的激情和美好。我几乎看呆了:能那么努力而倾情工作的人,一定也很快乐,生活也会很幸福吧……
看着看着,我突然想到:这是在为“资本家”工作的工人吗?美国的“劳动人民”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他们的工作热情从何而来?普通的美国老百姓到底是怎样工作和生活的?而同时,同样作为一个工人的我,却越看心里越有些难过——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文革“洗礼”,在受到内外重创的工厂车间,我们又已经有多久没有这样热情投入地干活了?!

后来,很快中美就建交了,相互也开始有了更多的了解。但是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一提起美国,我就会想起那个“狂热”地刷漆的美国小伙儿,他努力工作的样子和旺盛的激情,使我似乎看到了美国人的精神面貌和工作态度,也使我多年来对美国看法初步改变了。这种东西是从那些衣冠楚楚的政府官员,和大街上越来越多的东张西望的旅游者身上,所展现不出来的。

随着双方交流的增多,相互了解的渠道和接触也更多了,普通老百姓间的交往也在增多。2002年我退休后,作为“育英贝满老校友合唱团”的合唱队员,也有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得到了卡特基金会《友谊大军(The Friendship Force)》的邀请,去美国进行文化交流。尤其可喜的是:这次交流有两周是住在普通美国人的家里,和美国的老百姓零距离接触!

当我站在盐湖城机场大厅,忐忑不安地等待我陌生的美国“房东”时,却看见了芭芭拉温柔真诚的眼睛。当她暖和的手握着我的手时,我觉得她就是我曾经相识的朋友。在芭芭拉家里,我用字典和半吊子英语和她随意聊天,说说家中的烦恼和快乐;时不时因为听不懂或者能听懂而开怀大笑;清晨,我和芭芭拉一起晨跑、一起做家务;晚上,唱着中国的催眠曲,哄着可爱的小孙子Joshua睡觉;芭芭拉兴奋的拉着我走遍小镇上的许多人家,把我介绍给她所有的好朋友;我教芭芭拉和她的女儿一起包饺子……看着全家香甜地吃得满嘴流油时,我觉得我们就像一家人一样。
接下来的一周,我到了美国田纳西的孟菲斯。看见“房东”安娜的第一印象就是“惊艳”。一个多么优雅的美国南方美人啊!怪不得这片土地能孕育出像《飘》那样的故事。安娜热情率真,老比尔幽默风趣,有时看到墙上比尔留给安娜的有趣的小卡片,常常逗我们乐不可支。我们漂游在密西西比河上,观看两岸的风光,领略美国南方不同于西部的另一种风情;我们一起收拾花园的草坪,隔着篱笆和邻居聊天;一起逛商店,还指手画脚地为安娜的女儿正在装修的房子出主意;周末,我们手拉手的去教堂聚会、唱诗……我觉得我们就是不隔心的真诚朋友。

虽然已经过去了6年,但我常常会想到那些亲爱的朋友——朴实善良的芭芭拉、和热情似火的安娜。有时翻看着照片,仿佛又看到:分别时芭芭拉依依不舍的紧紧拥抱,安娜把亲手做的项链挂在我脖子上时,那含满泪水的蓝眼睛……
前几天看到报纸上说:奥巴马有个中国弟媳,我不禁会心的一笑:我的家人会成为你的家人和朋友,而你的家人和朋友也已经是我的家人和朋友了。因为我们都住在地球村,这样的事还新鲜吗?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心愿论坛 ( 京ICP备05069205号-2 )

GMT+8, 2024-11-24 05:08 , Processed in 0.0343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