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请点击此处并阅读说明
搜索
查看: 5592|回复: 7

说给大家听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11 07:0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照片左面的是贝满51届的校友——白慧文1964年国庆十五周年时,她是大型歌舞史诗《东方红》的主持人(当时称领颂),2007年庆祝建军八十周年晚会上她还是主持人呢!至今仍在为纪念国庆六十周年而紧张排练,大家拭目以待吧!中间的是贝满49届的校友——王碧云,大家对她不会陌生吧!她是人民解放军总政歌舞团的有名的钢琴和手风琴演奏家。大家经常可以在电视上、文艺晚会上看到她。右面的是贝满50届的梁薰如,是一名草根教师。她们三人1949年参军就在一起,如今白慧文和王碧云是部队的离休干部,梁薰如早在1955年就转业了。现在是离休教师。

[ 本帖最后由 新儒 于 2009-9-26 13:58 编辑 ]
发表于 2009-9-11 20: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这个照片吗?
20090908_3a8908ea0c839307b301PpDW19X4t0Un.jpg
发表于 2009-9-11 21: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1964年10月2日,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在人民大会堂首演。此后,《南泥湾》、《长征组歌》等广泛传唱,成为红色经典。

    林中华 78岁,原总政歌舞团演员。1964年入选《东方红》筹备组,担纲朗诵。

    白慧文 78岁,原总政话剧团演员。1964年入选《东方红》筹备组,担纲朗诵。

    在《东方红》的音乐声中,舞台的大幕缓缓拉起。五朵“向日葵”立在舞台中央,旋即开始舞蹈。舞台的背景,是一轮红日。

    《葵花向太阳》的开场歌舞之后,林中华的朗诵声响起。

    “在毛泽东时代,祖国的人民多么幸福,祖国的江山多么壮丽。可是,我们怎能忘记过去的苦难,怎能忘记毛主席带领我们跨过的万水千山!”

    直到今天,朗诵起《东方红》中的片段,他的声音仍然高亢有力。

     1964年,他和白慧文加入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筹备组,担纲朗诵。

    这个包含大量革命歌曲、舞蹈的音乐舞蹈史诗在人民大会堂连演14场。此后,《东方红》中的歌曲《南泥湾》、《长征组歌》等广泛传唱。

    面试

    “有一个朗诵会,你去参加一下。”1964年8月中旬,白慧文接到领导通知。

    当时,白慧文在总政话剧团,经常参加各种朗诵表演。稍做准备后,她来到了西三环的外国语学院参加朗诵会。进场后,她就感觉不太一样:台下没有多少观众,只在前排坐着几个人。她朗诵了一首诗——《接近》。朗诵完后,下面的人也没说什么。等其他表演者朗诵完后,她就回家了。

    “你被挑上了!”几天后,领导兴奋地对白慧文说,那次朗诵会就是为了挑选国庆大歌舞的朗诵者。在此之前,曾在全国范围挑选了好多人,算是进行了“海选”。

    此时,林中华所在的总政歌舞团正准备去苏联访问演出。因为当时中苏关系恶化,演出被取消。国庆大歌舞的排练已于8月12日开始,还差一位朗诵者没有确定。因为曾在大合唱中担纲大段朗诵,林中华被领导要求去接受面试。林中华来到西苑旅舍(现西苑宾馆)10号楼,找到国庆大歌舞指挥部。他朗诵了几首毛主席诗词和《黄河大合唱》里的一段之后,导演组的几个人让他回团里等消息。

    第二天,林中华接到通知,到西苑旅舍报到。

    从此,林中华、白慧文住在西苑旅舍,开始封闭排练。

    此前的1964年7月18日,周恩来在国务会议上提议,创作一部大型歌舞作品,向国庆15周年献礼。7月31日,周恩来总理亲自“点将”,初步拟定了一个由13人组成的领导小组名单,成立国庆大歌舞指挥部。

    这是为国庆15周年献礼的巨作,白慧文、林中华都很卖力地参与排练。这时,已经是8月中旬,距离指挥部定的9月15日彩排,只有一个月左右。
(责任编辑:程海宏)
发表于 2009-9-11 21:29:17 | 显示全部楼层
AB角

    为了完成这一任务,指挥部集合了当时全国的艺术精英。朗诵词由魏巍、徐怀中、阮章竞、贺敬之、乔羽等人创作。作曲方面,有安波、马可、吕骥、时乐蒙、严克等十来个作曲家参与。

    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周巍峙写出了全剧大纲一稿。后经多次讨论,数易其稿,到第九稿时,才定名为《东方红》。总体思路是,收录大量革命歌曲、编排舞蹈、配以朗诵,以歌舞音乐的形式来表现革命成功之路。

    在大纲不断修改的过程中,排练一直在进行。白慧文说,朗诵词都是当时最著名的诗人创作的。拿到手后,她和林中华再琢磨怎么用声音来表现。但是,往往是他们晚上刚琢磨好怎么表现,第二天上午又通知说词儿改了。

    在第二场“星火燎原”中,开场朗诵原文是:“工农兵奋勇前进,大革命汹涌澎湃。突然间,天空出现了乌云,大地卷起了狂风——蒋介石背叛了革命,大屠杀开始了。党和人民在遭到敌人突然袭击的时候,不能组织有效的抵抗。大革命失败了。”后来,领导改了两句话,一是“蒋介石在帝国主义指使下背叛了革命”,一是“陈独秀投降主义路线使党和人民在遭到敌人突然袭击的时候”。

    白慧文说,领导告诉她,这样改更符合事实。陈独秀投降主义是大革命失败的内因,不提内因是不合适的,也不符合毛主席的内因对事物发展变化起决定作用的思想。

    很快,林中华和白慧文适应了这种工作。正在他们为能完成这项“光荣而艰巨”的政治任务而高兴时,朗诵组进了一男一女两名新人。此后,林中华和白慧文排练时,这两名新人在另一个屋子排练,内容一样。双方在暗地里较劲儿,比谁的声音更高亢有力,比谁的感情色彩更加丰富。

    “我们两组就是AB角。”林中华明白,谁上舞台还不定,只能更努力了。

    首演

    歌舞等节目的排练也在紧张进行。3000多名表演者分散在各个排练场,练好“内功”,准备合练、彩排。

    临近彩排,白慧文和林中华得知,他们是A角,只要不出意外,就是他们上。两人异常兴奋,格外保护自己的嗓子,不吃辣椒,注意休息。林中华说,除了朗诵,他们很少和人说话。

    接下来是8次带观众彩排。在林中华的印象中,A角、B角出场次数差不多。9月26日,总理等人确定了最后一次定稿。此时距离首次演出,还有一周的时间。

     10月2日下午2点多,3000多名表演者一起进入人民大会堂,开始准备当晚的首场正式演出。A角林中华、白慧文准备上台。

    白慧文说,当时心里紧张极了。词儿是新改的,怕不熟,打磕巴。又怕念错了,比如原来的稿子里有“日本鬼子”,但当天的观众中有日本友人,要改成“敌人”。还有,那么大的舞台,一个人朗诵的时候,真怕压不住台。想到最后,如果没朗诵好,那可真是辜负领导和同事的信任啊!

    在一遍遍的默念和自我鼓舞中,演出的时间到了。

    当晚7点半,《东方红》在人民大会堂首演,刘少奇、董必武、朱德、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领导出席观看,前来参加国庆活动的各国外宾也应邀观看。

    在《东方红》的音乐声中,舞台的大幕缓缓拉起。《葵花向太阳》的开场歌舞之后,林中华从后台走出,走了四步半,立定,灯光正好打在他身上,朗诵响起。

    “在毛泽东时代,祖国的人民多么幸福,祖国的江山多么壮丽……”

    林中华脑海中只记得要朗诵的词,感觉舞台下是黑的,不知道周总理也在观看。

    全剧共18段朗诵词,林中华和白慧文未出任何差错。

    首演大获成功。10月6日,毛泽东观看了演出。

    主席接见

     10月16日上午,白慧文等人接到通知,说将有重要活动,要穿最好的军装等着。当天下午1点多,白慧文、林中华和3000多名《东方红》演职人员离开西苑旅舍,来到人民大会堂。

    到了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后,白慧文发现,很多中央领导同志都到了。她这才明白,是中央领导要接见他们。

    曾任指挥部副主任的周巍峙回忆说,当时就三位没来,毛泽东、刘少奇和周恩来。大家等了一会儿,周巍峙准备去请他们。他来到上海厅左侧,发现气氛不一样。他看到毛泽东抽着烟在考虑问题。刘少奇在看稿子,准备修改稿子,总理在大厅边上的电话间里,讲话声音很大。
(责任编辑:程海宏)
发表于 2009-9-11 21:3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后,周巍峙退到门外等候。在此期间,他看到毛主席和刘少奇面色凝重,而周恩来正忙着打电话。周总理打完电话,他们三个商量后,笑了笑,就出来了。周总理问毛主席,给不给他们说?毛主席说,说吧。

    随后,周总理给大家讲话。白慧文说,总理挥了挥手,说要给大家报告一个好消息,大家不要把地板蹬坏了。

    这个消息是:当天下午3点,中国自己制造的原子弹发射成功。

    周巍峙回忆说,此前,毛泽东等人就是在等原子弹发射的消息。

    白慧文说,周总理宣布完,大家欢呼雀跃。这一天,是她一生都难忘的日子。

    红色经典

     1964年10月19日,舞台版《东方红》在人民大会堂演出最后一场。至此,《东方红》在人民大会堂连演14场,场场爆满。北京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进行了多场实况转播。中国唱片社、音乐出版社等都发行录音和《东方红歌曲集》。《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全国各地的报纸,纷纷发表演出台本和剧照,还刊登了大量《东方红》的观后感。一时间,几乎所有中国人都至少会哼上一首《东方红》里的歌曲,大街小巷时常传出人们熟悉的声音。

     1965年,在周恩来的主持下,《东方红》被拍成电影。当年国庆期间,电影《东方红》上映。

    次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东方红》被禁。从此,林中华、白慧文不能再朗诵《东方红》,传唱的曲目在世间突然了无声息。

    十年之后,“文化大革命”结束。又是十年之后,林中华和白慧文再次聚首——1986年,总政老干部艺术团成立,林中华、白慧文再次成为搭档。当时,上海、珠海等地邀请他们演出,《东方红》中的片段成为他们的必演节目。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走在各地,林中华和白慧文二人开始听到这熟悉的歌曲。收录《东方红》中的《南泥湾》、《长征组歌》、《八月桂花遍地开》、《情深意长》、《赞歌》等再次流行起来,红遍大江南北。

    而立之年首次合作,古稀岁月仍能携手。如今,78岁的林中华、白慧文仍经常参与各种演出,担任主持、朗诵。为什么还邀请他们?林中华说,或许,观众们就想要《东方红》中的那个味儿。

    今年9月,他们有一个演出,朗诵《东方红》中的四个片段。虽然身体还不错,但朗诵全部18段确实有些困难了。

    “黑暗的旧中国,地是黑沉沉的地,天是黑沉沉的天。灾难深重的人民哪,你身上带着沉重的锁链,头上压着三座大山,你一次又一次的呼喊,一次又一次的战斗;可是啊,夜漫漫、路漫漫,长夜难明赤县天……”

    不久前,在中山音乐堂的一次演出中,当林中华朗诵到这段时,很多观众在下面小声地应和着。这当中,除了60多岁的老人,还有20多岁的年轻人。
(责任编辑:程海宏)
 楼主| 发表于 2009-9-26 13:4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更正

“说给大家听听”文中介绍白慧文说:1959年国庆十周年,应改成:1964年国庆十五周年。是我记错了,对不起!特此更正。还准备介绍白慧文写的有关这次演出的文章“幸福的回忆”。
 楼主| 发表于 2009-9-26 15:5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幸福的回忆

幸福的回忆      白慧文
    今年是国庆60周年。不禁使我想起45年前的往事……
1964年夏秋之际,为了向国庆15周年献礼而筹组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演出。这是一部歌颂党几十年来前赴后继,艰苦卓绝英勇战斗的史诗。是空前规模的宏伟作品。当时集中了在全国范围内的一大批有成就、有名望的艺术家,进行排练。我当时在总政话剧团,有幸被选中担任了女声朗诵。每当我想起当时的情景,总会感到无比的幸福。
    提起“东方红”,我总会想起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总导演”的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他对“东方红”所耗费的心血及其所包含的意义是纯艺术上的总导演无法比拟的。
   “东方红”共分六场,朗诵则有十六段,分别由我和林中华两人担任。许多场景或由朗诵引出,或由朗诵衔接,或由朗诵诠释;或直面观众,或是话外音。我接到这一任务深感光荣,同时也感到担子沉重。
    整个排练过程,也是朗诵词不断修改的过程。或大修大改,或增删某个段落,或一字一句,都是周总理亲自把关。字斟句酌,以达到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由于我当时还年轻(33岁),在艺术造诣上,思想修养上,都不甚成熟,尤其是在万人的人民大会堂演出,又是三千多演员参加的大场面,不少段落或是在大型乐队伴奏下,或是在舞台上有大场面舞蹈或演唱中朗诵,我总想能用声音的气势,深入地表达朗诵词的思想内涵以便与整个演出协调。
    有一次在排练后,周总理对我们两个朗诵演员说:“不要这样喊嚒!你们应该好好学习党史,再找些老同志谈谈,征求他们的意见,要从表现思想入手嘛!”遵照总理的指示,我们请教了不少老同志,请他们讲党史及个人的战斗经历,并朗诵给他们听,听取他们的意见。逐渐地我们能从思想内容出发,来处理词句的表达技巧。在总理和许多老同志的帮助下,我提高很快。后来,总理在看了我们排练后,对我们两个人说:“现在好多了嘛!”终于演出获得了成功。
时光流逝,敬爱的周总理离开我们已经30多年了,但周总理对我的教导,对我的关怀,是永生难忘的。
如今,我在舞台上的表演,能比较自如,可以说每一点进步和成长都渗透着周总理的心血啊!
    每当我回忆生命中的这段经历,总是沉浸在无比的幸福中……
发表于 2009-9-28 16:2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新儒 的帖子

回忆--幸福--祝贺--60年--贝满--166--今天--明天------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心愿论坛 ( 京ICP备05069205号-2 )

GMT+8, 2024-11-24 04:45 , Processed in 0.09342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