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请点击此处并阅读说明
搜索
查看: 3507|回复: 0

北京地区美国基督教教会中学研究(1920-1941年)(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13 15:0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二)教会中学的教学水平和社会评价
     30—40年代,在当时北平国立、市立、私立中学之中,汇文等八所教会中学的教学水平属上乘。1934年河北省(包括天津市)举行中学生会考,潞河中学名列榜首。同年北平全市会考,育英获高中团体冠军,初高中个人冠军。为此,社会名流丁锦先生赠“双元”匾一块,悬挂校门之上。在这次会考中,贝满列高中第五、汇文列第八。1936年全市会考,育英初中250名毕业生全部合格。教会中学教学质量高,与学校教师队伍素质有直接关系。教师绝大部分受过高等教育,有的还在国外深造过。1921年汇文学校校长的年度报告中提到,该年有两位留美博士来校任教。1930—1934年,贝满的教职员中,大学本科学历者占50%以上。为了保证学校拥有一支出色的教师队伍,各校设法给老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育英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不惜用高薪聘请优秀老师。贝满给每个住校老师提供单间宿舍,学校还请专人给住校老师每周洗一次衣服,学校有十几架钢琴,可以供老师随时娱乐。学校教学质量高,还依赖学校实行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学校淘汰了陈旧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代之以生动活泼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并使之进一步完善。理科教学,教员除传授一般基础知识外,主要是利用实验,进行形象教学。贝满的物理老师孙念台讲静电反应时,让全班同学手拉手,围成圈子,然后在一个同学手上通静电,大家都感到麻木,拉着的手全松开了,这个情景过了若干年后,不少校友还记忆犹新。英语是教会中学最重要的课程之一,老师除讲授文法、会话、写作外,还教学生读英文诗,唱英文歌,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汇文的英文老师邀请学生到家里参加茶会,彼此之间须用英语交谈,给学生提供练习口语的机会。贝满排练英文剧,师生同台演出,生动活泼。另外,各校在高中设选修课,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使学生学有专长,能适应将来的工作。
       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各校均制订了完整的规章制度。汇文学校的学则十分详细,对学生的升学、选课、考试、请假、退学、休学、奖励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贝满规定,住校生除星期六和星期日外,不许无故离校,否则就算旷课。旷课不但扣操行成绩,还要扣学科成绩。贝满要求学生衣服庄重朴素,袖长过肘,衣长过膝,冬、夏季一律是蓝布大褂,只有深浅之别。慕贞的女孩子把星期六下午视为过节,因为每周只有这个时候,才允许出校门,“一个个人领了出门证,拿着包袱,喜气洋洋走出了校门,有的还脱去了学衣,换上一件花衣服,或穿上一双新皮鞋呢!只到六点半,一个个回来了。虽然校规是不许吃零食的,但今天不妨例外些。”严格的规章制度约束了学生的日常行为,使学生们养成了自觉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保障了学校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由于各校在教师队伍素质、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管理方面做了种种努力,使学校的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博得了社会的赞誉。家长不惜花昂贵的学费,也要送子弟入学,出现了有的家庭兄弟(姐妹)几人,甚至上下几代同毕业于一所学校的情况,学校学生人数成倍增长。汇文学校在19世纪70年代开办时,学生仅3名,1931年学生竟有904名。同时,学生来源也发生变化,学生不再是贫寒人家的子弟了,而是多来自商人、政客、军官、医生等社会中上层家庭。学生人数的增加和来源的变化,反映出社会对教会中学的看法已经发生了观念上的变化,教会中学逐步为国人所接受。
(三)教会中学与社会
       如前所述,20年代以后,教会调整了办学方针,学校必须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得到重视和加强。这不仅表现在,学校在教学内容上,结合中国社会的需要,加强实用知识的讲授。而且,为了使学生能适应未来的工作,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就是出于这个目的。各校课外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广泛开展体育活动,强健身体,服务社会,是特色之一。在中国学校中,首先开设体育课的,当推教会学校。汇文、育英、潞河等校均有良好的体育设施,每逢比赛,校长甚至亲自挂帅出征。各校的体育成绩在全市是一流的。育英的“火车头”篮球队,所向无敌。汇文的足球队在30年代闻名全市,曾经战胜过大学队。1933年华北运动会上,潞河有6人获名次,培养了许多网球、篮球、田径等运动健将。各校开展体育活动,并非单纯夺锦标、争名次,而是出于学生身体考虑,强调体育的普及性。汇文学校认为体育“不是仅为培养能给学校带来荣誉和知名度的少数几个明星,而是要教授群众体育活动,使全体学生处于良好身体状态。”体育的普及性加强了学生的身体健康,保证了学业。汇文校长自豪地说,“学生的体育锻炼在整个学生体质方面得到了满意的结果,我们学校学生中没有什么严重疾病和死亡的”。另外,学校注重体育实用性,把体育锻炼与社会服务、振兴国家联系起来。“九一八”事变后,育英举行秋季运动会,会场贴满救亡标语,如“要强国须强身”,“注重体育才能打倒帝国主义”,体育活动成为救亡图存的手段和方式。教会中学课外活动的另一特色是组织了大量社团,这些社团大致可分为文体、学术、宗教三类。社团多为学生自己组织,校方认为这是锻炼学生自治能力的好机会,故采取支持态度,并成立专门机构,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学生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课外活动,不仅增长了知识,丰富了生活,同时也认识了社会。育英学生通过参观疯人院,认识到“在精神病院不只看一看病人,而我们可以从其致疯的原因,及疯人的阶级比例中可寻知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不同的阶级中,甚么人环境最恶劣,受痛苦最大。”学校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毕业后能立足社会。而学生们却没有仅停留在此,而是通过课外活动,认识了社会,并 且勇敢地走向社会,投入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中去。“五四”运动中,汇文学生参加了游行示威。1928年3月18日,因参加抗议段祺瑞政府反动统治的活动,汇文的两位学生壮烈牺牲。“九一八”以后,各校以各种方式参加抗日活动,募捐、战场慰问、抗日宣传等等。总之,从五四运动开始,以后历次学运和其他政治活动,教会中学的同学总是积极参加。由于教会中学的特殊环境,国民党力量不易介入,故共产党和青年团都在学校成立了地下组织。潞河一位校友回忆,他就是1932年2月在潞河谢氏楼前秘密入团的。“一二九”后,“民先队”在教会中学的活动频繁。贝满的“民先”队员出壁报、组织同学唱革命歌曲,举办读书会。20年代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急骤变化,这使得教会中学的学生走出了封闭的宗教小圈子,走向社会,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 本帖最后由 小小的太阳 于 2009-8-14 13:56 编辑 ]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心愿论坛 ( 京ICP备05069205号-2 )

GMT+8, 2024-11-24 03:06 , Processed in 0.12574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