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请点击此处并阅读说明
搜索
查看: 4777|回复: 6

以信代序-------------张之宇(48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5 05:5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 张之宇 学长(48届)的倡导和鼓励下,贝满五O届同学经过艰苦努力,终于完成了《贝满人语》一书的编撰与出版工作。本书的出版,对于客观描述历史、弘扬贝满精神、激励教育后人具有重要意义。
  实际上,当年张学长的信,至今对于各届贝满校友都仍有鼓励作用。为此,心愿论坛特别获得作者和收信人安静媊班长的同意,在此发表这两封信,供大家回顾与展望。
 楼主| 发表于 2009-7-5 06: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贝满人语 贝满女中一九五O届校友忆存

        以信代序
              张之宇(48届)


       2005年春,我与妹妹之丙、之申,参加了子姪辈去北京的“寻根之旅”,不过是想指点他们一些旧人、旧地与我们儿时的旧事。将归,与在京亲朋分手之际,徙倚难舍,因为是回家,却要向故乡告别,我为之肝肠俱摧,正是“北去还为客,南来岂是归”,一时心泪如雨。从此一别,留有自苦的一件事——“贝满”不见了。
      正在惘惘若失,聚会中见到了五O届校友,使我有蓦然回首的感觉,回来后,提笔坦述了我的心声,写下了如下的这一封信:
 楼主| 发表于 2009-7-5 06: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静媊:
      在外一待久了,就会被故人视为异类。良有已也。说白了是一定有原因的,因为忽略了礼节。不是诸葛孔明先生,三顾之后,才肯出茅庐吗?(一笑)“贝满人”一事之建议,你推辞了。“贝满”早已不存在,请班长登高一呼,号召各校友,留下这一段不应该被遗忘或淹没的历史。把“贝满”精神阐发,使我们这一代能互诉衷曲,并为下一代留下芬馨。的确上次在希望扩大校友班级团聚方面,嚣张了一些,还是以五O届同学为开始吧!这提议算是我的茅庐二顾如何?
      想想过去的日子,时而动情,时而动容,曩时贝满人不是玉树临风,就是气吞长虹,不然也许是宠柳狂杨,总之花团锦簇。现在虽鬓头似雪,也不要恨白发无情,只怪世事沧桑太轻易。由于离开“贝满”就各自分道而驰,但确曾是同窗。“贝满”的时光印迹,也许是生命中一个点滴,可是必定是此生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同在人生舞台上,以不同的角色,饰演过赚人热泪的场面;那么何妨写出各人奋斗的过程、年华的灿烂!我们或近在咫尺,或远在天涯,这些文字往往会引起共鸣;而这种共同的情感,只要有“贝满人”这一隐形的绳索,总可以抓住这攀藤找到回归的方向。
      同侪校友们,为了“贝满”托物申志,抒发自己。愿写四平八稳的学术论文、高谈阔论的讲学心得、职场风光、旖旎风月、乃至地覆天翻的经历,温馨、跌宕、任情、辛酸、凄美、沉沦,不避讳卖弄,不必刻意谦虚,以文字歌唱、哭泣,鼓舞与懊悔,总之过程万千、悲喜感慨,以所剩无多的岁月留下您心中难忘的珍珠,以“贝满人”的清华内涵、文化气质使皓月如熙,没必要执笔去穷思苦想;一张照片,一页手迹,背后的故事,以犀利的目光,窥得的核心爱憎,留下几句话,几个字,希望一旦汇集佳作合订成书,若能与不相识的人共读,顷刻之间,心犀相通,感受共鸣,必成莫逆,留下多少人间佳话。
      由于年来与五O届几位学妹文字来往,使我有珠玉满园、见我形秽的感触,把自己懒散傲慢的污垢全部消除,不吝笔墨的老同学、新相知联系不断,尊重与关怀使我年轻;也欣赏诸学妹才华横溢,愿班长能集合你们这一届留存校友锦心绣口的文章。
     作一次“时间”之战,去抗衡“老去”的无奈与叹息。如果有不愿亲自执笔的学友,或想留待日后发表,我愿自告奋勇工作于各位的口述记录。不管是谁,一旦成为我的 “传主”,我将持以不逊于替张学良将军作口述历史之态度:“承诺”与“守信”,竭诚尽力。我没有“舍我其谁”的勇敢与坚持,请不要在意;只倡议留存这一代风范,成功与失败的小故事,记录下来,予孙辈咀嚼,使他们也溢齿留香。
       为了五O届恒久的团聚历史,各位校友以此一集册为班长之谢,不是正好?
                                                  之宇2006
 楼主| 发表于 2009-7-5 06: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2007年冬,我又写了另一封信:

静媊:
      恭喜你!我自几位同学那里彙(hui4 同汇)得佳况。你们五O届同学集体创作的《贝满人语》已进入紧锣密鼓阶段,此刻不仅撰稿者屏息等待,负责编辑者想必也是心弦紧绷。我由衷为五O届校友幸。
       任何一本书刊行问世,背后有谁可以延聘到如此坚强的一组编审硬手。哪一位不是独当一面的巾帼?她们不畏辛劳,无求、无酬,一心拥事得成。“你”“挥袂(mei4)出风云”而麾下各位更是“咳唾成珠玉”,身在海外,只等为你们叫好了!
       以我自己来说,每感一件事为山九仞,越到最后,心神越不宁静,较之如履薄冰尤甚。在这节骨眼上,您就别谦虚了。各编审的高见,汇“发凡以言例”舍你谁属!
    我有一些浅见,未必适合国内,提出来供你参考。但知北京已变冷,恐你已去避寒,干脆就此写几个字来吧!还得请薰如印转给你了。
       听说国内有一种自己印行的“册子”,这种出版物没有书号,据我所知,在国内不能在书店上架。心中想起来替撰文者委屈。在国外“册子”也与“书”有些差别。   
       如今出版物上网,则举凡识汉字者,不分国籍,不论族裔,一旦出版,则天下皆可在网上共赏之。五O届贝满人,有声、有色、有成就、有贡献,谱贝满之最后乐章,参与为这一段校史的杀青,为贝满精神传承,更责无旁贷。所以,《贝满人语》以非正式出版物问世,岂不辜负各位的努力?
       最使我感动的是你收存校友来信,自始至今,从未间断。所以我建议薰如《信摘》百尺竿头再进一步,收录最先信札中叙述三五人小聚有关的描述,惨淡经营;而今天到了“聚沙成塔”的强势校友会,循序摘剪;以凸显你这位班长坚持有恒把人与人凝聚在一起,放眼天下,使“去年沙嘴”是今年“江心”汪洋千顷,一片温馨。
      为编委的辛劳着想。国外若干征文,揭晓时一向为编审留有一席地,开辟专栏为编审成员对文章之感触抒写几句自己的“读后”,或为读者作一些“点睛”式的提释。
     撰稿者不仅会在读者反应之前先获到回响的荣幸,也对指正处的精辟,恍然会心。
     这不仅提高了书的格调,也显示了编审研读时那份关切的用心。真知灼见,正是编审发挥长才的时候。
      古话有“莫不有所长”,比如各校友的学业与专业。“莫不有所短”,有的不长于文字、有的不善于描述。汉代桓宣早已说过“士责成功,不必文辞”表述胸次,未能尽抒己意。由于这种小节,每每增加了编审的困扰。那么,编审对来稿共鸣多的,多写几句;感触少的,可以与编审中有另外看法者交换,是不是就可以能顾此而不失彼?
    使五O届动笔者,动心者,同步面世。….
      写到这儿,借此机会也跟你说点心里话儿吧。
      贝满在你们这一届结束了“女校”
[注]我们这一代同龄的女子经过乱世者居多。今后全盛时代,“御侮救亡”已不再是志士为国土江山拼搏,却要为自己子孙的坚挺不沉沦而去填海、移山。
      以现代女子来说,与“饱学、权力、责任憧憬”之下的男士相较并无二致,在文明中的政治、文学、科教、医疗、艺术各方面光灿杰出者无数。那么,正如象征女性的花旦、刀马旦……,今后是不是也还要些外柔内刚、昂首不群的青衣?
      因为来日历史的转型,文化的骤变,排山倒海社会新姿态的更替,杂以自然环境与无法抗拒的灾病压力,生、养、训、育下一代的妇女任务,比向往得到荣华与美貌,更要有坚强的心理准备。我们的儿孙会碰到的是他们自己的“御侮救亡”环境。
      那时刻需要的能力是绝不容贫乏,那时刻需要的自尊是以崇高灵魂为基础的。
      所以如果有同学对孙辈及后代成功与失败的抚育实例,得使子孙后代认识“人”的价值取向,有所遵循。“救济人病,裨补时阙”,那么,五O届校友关于这方面的心血之作,一句一字都代表了延续贝满精神,与传承永存的用心;不管那是高兴或是痛苦的记忆都代表着五O届同学的赤诚与勇敢。
       我想的这些,你觉得呢?
                                                                             
               之宇2007




注:贝满中学男女生合校是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开始的。应作者要求,本信在此发表时,论坛管理员增加本说明。
 楼主| 发表于 2009-7-5 06: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这本书即将问世,安静媊嫡嘱我写序,我不敢,就以“倡议”前后经过的两信遮丑吧!
      五O届昔日同窗,娇憨笑颜,天真烂漫,而如今两鬓添雪,共同书记前尘往事,这一段佳话,即或不是后无来者,但却是前无古人。
     而百数十篇文章之作者,都已在坐七望八之年——老矣!
      集合他们共有的高龄已达万岁。“一万岁”的作者,史无前例。今天以“万岁”之笔为87岁校龄的“贝满…‘颊上添毫”正如古人王良、造父驾轻车就熟路。那些精彩的故事,就由五O届校友她们自己去讲吧!
                                                               
                                                                                         2008
 楼主| 发表于 2009-7-5 06:50:06 | 显示全部楼层
1
封面.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7-5 06:5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更多内容敬请观看:

全是老事,确是新书   1950届的故事:

http://www.bm12166.com/viewthread.php?tid=80&extra=page%3D6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心愿论坛 ( 京ICP备05069205号-2 )

GMT+8, 2024-5-6 11:44 , Processed in 0.04258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