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猫 于 2015-10-26 08:03 编辑
郑忆文是我的朋友,她是北大附中66届高三毕业生,她初中时的班主任关秋岚老师是52届贝满校友。 关秋岚老师1929年生人,是一位印尼华侨。1949年归国在贝满女中读高中,1952年考上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校。1960年調北大附中,当了606班三年的班主任。关秋岚老师是全国优秀班主任、北京市模范班主任、特级历史老师。今年6月5日关老师不幸去世,遗体火化后于9月29日海撒,同学们深情地写道:“师自海归兮归海去,落英纷纷兮秋之岚。桃李依依兮心相随,海天有垠兮思无涯。” 关老师深爱她的职业,深爱每一位学生,同学们和她的感情巨深,毕业52年师生联系不断。今年10月24日是她86岁生日,606班将这一天定为关老師紀念日,制作了紀念卡,视频光盘,并写了多篇怀念关老师的文章。郑忆文说:“关老师是个无私的人,她爱祖国爱教育事业,她一生的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她的学生,犹如盛开的秋兰,以她沁人心脾的芳泽,陶冶了她的学生的情操。从她作我们的班主任开始,这凝聚人心的芬芳,在我们606班持续至今。606的母亲关老师永远在我们心中。”
纪念卡的封面
纪念卡的内侧
下面是606班的同学王彥写的一篇文章,他曾任高教司付司長,后任中央民族大学党委書記。
老师——母亲
今天是关老师86岁诞辰,也是我们相约的第一个关老师纪念日。该如何纪念老师,这是我近来常想的一个问题。对此,当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方式。我想到的一种方式是:试图加深自己对老师的理解,特别是加深对她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一位教育家的理解。 关老师深爱她的职业,深爱她工作的对象——学生,这是尽人皆知的。但是老师的成功实践证明她不仅是一位好老师,还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这二者的区别是什么呢?我认为,区别在于教育家必有其鲜明的教育思想。作为关老师的学生,我曾多次试图探求她独特的教育思想,那些在60年代就使她与众不同,使她独具魅力,使她征服我们的独特思想。我试图接近这些思想,但它似乎总是可望而不可及,困难在于,用现有的教育理论去表达它,虽有接近,总显苍白无力。今天,为了纪念老师,我试着从另一角度—一与另一位我所敬重的老师即我的母亲相比较的角度,去理解我的关老师。 母亲是一位数学教师。她一生对她的数学专业和教师职业保持着双重敬畏。我亲眼看见,每次上课的前夜,她都在灯下把她的教案反复推敲,直至深夜。讲了一辈子的东西还有什么可看的呢?我想,她是要求在课堂上不能出现一点错误,并每次都有所不同。在她看来,教师应是学生的楷模,不论在知识上还是道德上,她都力求达到这个标准。出于对老师这个职业的敬重,她也要求我相信我的老师凡事都是正确的、最好的。为此曾闹出一个笑话:记得上小学时,学校曾出现很多大字报(大约在56年),我便模仿老师的字写了一张大字报给她看,问她老师写的字比她如何,她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比她好,我大为得意,她才知道上了我的当。现在想来,这反映了母亲的一种教育理念:必须坚决树立教师的权威性。这种理念曾在当时的中国、苏联甚至稍后的美国成为教育思想的主流(苏联的凯洛夫教育学、美国的要素主义)。我的恶作剧证明这种教育理念或许不太成功,但也正是这种理念推动了母亲一生对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种标准的执着追求。 将母亲的一生与关老师相比,可以看到她们的许多共同之处,例如爱学生并从学生的爱中得到回报。关老师经历了文革磨难,仍然不改对学生的爱,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我母亲则有这样一个故事:她在文革中被赶到工厂劳改,在一个只有她孤自一人干活的空旷厂房里,她的一个学生突然跑来看她干活,过了良久,对她说:老师,我给你画张像吧,提笔画了起来……母亲告我此事时,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尽管经历类似,但在教育理念上,关老师是和我母亲是有差异的,也和那个时代的多数教师是有差异的。她似乎不那么信奉那种强调师道尊严(一定意义上未必不对)的理念,在师生关系上,她更愿意把自己化做我们同学中的一员。所以,她一袭蓝衫穿到褪色,她带着我们游香山,走访每个同学的家庭,甚至悄悄让我们“偷看”参考消息…… 进一步说,关老师在这种与我们的亲密接触中发现了我们的个性,因此她和每个同学的谈心都是不同的,晓曦曾多次谈起关老师同她谈话的故事,此种例子当不在少数。尊重个性,开发个性,是她打动我们心灵的钥匙吗? 再进一步,关老师激励我们每个人立志,在那个批判“个人名利思想”的年代,她公开说:谁说我们的同学中不会出现大科学家、文学家?她对每个人志向的点拨又是不同的,可记得一平当兵时,老师对他何等嘉许……她热切地期待每一个孩子的成才。 我认为,关老师的教育理念在很多方面超越了她的时代,超越了大多数人,这是她深得我们爱戴并在我们心中扎根、她的影响与我们相伴一生并日久弥深的深刻原因之一。 当然,谈论关老师的教育思想,仅谈这些远远不够。在纪念关老师的时候,真希望看到同学们打开尘封的记忆,发掘和老师在一起的更多细节,让我们更近距离地走近我们的老师,像当年围绕在她的身旁一样,由此更多地回味和领会她的思想。
对我来说,所谓“蓝衫灯下语谆谆”,其实也可以说是关老师身着蓝衫的身影和母亲灯下备课的身影的重合,在今天,两位老人的身影又一次在我心中重合了,她们虽有不同,却又那么一致,老师也是母亲,母亲也是老师。我想进一步认识老师,也想进一步认识母亲。 ——以此纪念关秋岚老师86岁诞辰。
关秋岚老师请一路走好,您的学生永远怀念您,您的母校也不会忘记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