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请点击此处并阅读说明
搜索
查看: 3922|回复: 2

转载:66届初中校友周殊平的文章《粽香•书香》(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24 18:3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老猫 于 2014-4-24 19:30 编辑

    令人堪忧的是,这里同全国很多地方一样,有很多人沉湎于打麻将,据说有人能将几年在外打工的积蓄,在短短几天内输光。是呀,没有任何文化生活,让那些闲散人员干什么去,而赌博有时是那么具有吸引力。
    村民现在大多数以农业为主,主要种的是玉米。除了留一些自己吃的,余粮都卖给国家,据说去年1块钱一斤,而今年能达到1.2元一斤了。取消农业税之后农民的负担减轻了,而粮食收购价也在增长,农民普遍觉得日子好过多了。村里有好多养鸡专业户,据说前几年都挣了大钱,尤其是去年,而今年却因为闹鸡瘟可能要赔钱。年轻人出外打工的很多,留下来的也不少,留在村里的人或种地、打零工,或经营自家的买卖,或跑运输。原先和我们一起干活儿的全凤、田凤都成了百货店的老板,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全凤一家不仅开百货店,而且开饭店,饲料店;田凤和周栓利两口子的店铺近100米,用田凤的话说,即便一天都没有人来买货,她都不急,因为铺面是她家自己盖的,不需付房租,所以挣了钱都是自己的。想当初她因为不爱上学15岁就开始在生产队干活,那时周励平是知青中最小的,只有16岁,而田凤是队里最小的劳动力,两个小朋友不仅一起干活,而且一起玩。后来田凤嫁给了同一生产队的周栓利,大家都不看好,因为栓利家是地主成分而且很穷,但是田凤看上了栓利的精明,执意要嫁,事实说明,田凤的选择是对的。两个人现在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一家人经营着百货商店。见到我,田凤说“我可想励平了”,说着就掉下了眼泪。我取出一串项链送给她,说 “励平让我把这个送给你。”田凤是王恩田的妹妹,当时王恩田是南村学校的校长,学校八年级缺少一个语文教师,田凤得知后就告诉了周励平,周励平又告诉了我,我决心去试试,结果试讲成功,我一个初中毕业生当上了一个78人的高中班的班主任、语文教师、英语教师。我想这也得益于自己在“文革”期间偷偷阅读的大量文学名著和自学的一点儿英语。真的,阅读改变了我的人生,我相信也改变了很多知识青年的人生,所以我希望更多的人通过阅读能够生活得更有质量。
    村里的孤寡老人不少,没有敬老院,大都由直系晚辈或旁系晚辈赡养,生活非常困难的农民每月能享受国家50元的低保补贴。实行“农医合”以后,农民看病也能报销75%了。令我们不解的是,这里的农民饮食一向以杂粮为主,又几乎天天有醋相佐,且饭食缺肉少油,却有很多人患有脑血栓及后遗症,很多人60岁后就患病,现在是面目呆滞,言语迟钝,手脚不灵,动作不稳,每天只能靠服药维持生命。为什么呢?有关部门应该做一些专项调查,并给农民以饮食卫生方面的指导。
    由于计划生育和人口流动,下大林的人口这些年不增反减,这一点从小学校的人数可以看出。四十年前我曾在下大林小学教过书,那时学校大,教室多,且每个教室都坐满了学生。现在的小学看起来只有几个教室,每个教室零零落落地摆着几张课桌,大约也就十来个学生。村民说有条件的人都在原平市里买了房,把孩子带到那里去上学了。近些年大多数的人家都盖了新房,换上气派的朱红色大门,可是学校却是那么破落、寒酸。不是说“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吗?就个体而言,每家的日子都过得比过去强很多,但是公共设施缺少,整体环境非常糟糕。居民的垃圾没人收集,无论是生活垃圾还是生产垃圾随处倾倒,无人管理,甚至还有在街道上堆存粪堆的,搞得满街臭不可闻。村委会的人说,村民很难管理,即便是侵占耕地盖房子这种违法的事也无法管,村委会现在是一无权二无钱,没有一点儿权威。
    住在农民家里,对农民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比如我们的房东李全考就是一个纯粹的农民,仅靠种玉米为生,但是近八年来他盖起正房8间,南房六间,给儿子娶了媳妇,现在又有了孙子。全考现在57岁,媳妇李培梅54岁,他们有一儿一女,儿子和他们老两口住在一个院里,但是分着过,各自做自家的饭。女儿在西安打工。两个人都非常勤劳,除了种地,他们还在村里打一些零工,比如我们住在他们家那几天,培梅有两天下午和村里十几个个农民一起坐车两个小时去山阴县鸡场抓鸡,大约干两个小时,据说能挣50100元,第一天回来时已是深夜12点了,第二天凌晨三点钟才回来。她说尽管挣的钱不多,但总比呆在家里一分不挣强。他们盖房还欠下近四万块钱的外债。乡里有人专门到外面揽活儿,雇佣村里的闲散劳力干活儿。如果没有外活儿,培梅也不会闲着,她用毛线钩椅垫,她说每个厚墩墩的椅垫能卖130元,除了本钱还能挣近100元。以前她是绣鞋垫,但是每双的收购价才50元,她觉得不值,所以改钩椅垫。他们的儿子现在三十岁,买了一辆轻型卡车,大约五万元,常给人们拉点儿货物挣点儿钱。儿媳妇据说师范毕业,原来当过民办小学教员,后来生了孩子就在家里看孩子,如今儿子李子涵快三岁了,她还是没有工作。小学教员现在是供大于求,所以也不好找工作。看她的打扮和城市的姑娘没有什么区别,蝙蝠衫,小短裤,一寸高的高跟凉鞋,带一副黑边眼镜。新房的墙上挂着他们小两口结婚时的大幅婚纱照。培梅说现在娶一个媳妇,要给女方家里10万元,有的还要金项链、金耳环,金手链等等,娘家的彩礼大概能值一两万。三岁的李子涵还没有上幼儿园,也不像城里的孩子那样上什么美术班钢琴班,但我数了数他至少有三辆小自行车,最好的也价值200多元,还有篮球等玩具供他每天在院子里自由自在地玩耍。除了那辆轻型卡车,他家还有一辆农用车、摩托车和好几辆自行车。李全考除了种地干活儿,还喜欢看电视,他说好的电视他能看到夜里三点。像“非诚勿扰”,“谁在说”等节目,正在热播的电视剧《知青》,都是他喜欢的,他也喜欢和街上的农民谈天说地,谈论国家大事。靠着勤劳的双手,这一家人应该说已经达到小康水平了。老李两口对我们非常热情,他们家的房子宽大舒适,每天的早饭也丰富可口,离开时,培梅把她亲手绣的鞋垫送给我和珊珊各一对,把她亲手钩的椅垫给我、珊珊、刘琮如各一个,令我们很感动。唯一难以接受的就是厕所。厕所还是四十四年前那种一个大坑上面架上几块长条板的。过去我记得农民还会经常往粪便上撒炭灰,现在不知为什么不撒了,可以想见那种气味是怎样令人难忍,尤其是解大手,常常呛得眼泪都流出来,完事后离开那地方身上还长久地散发着那股味道,再有就是不能洗澡,甚至有时擦擦身都没机会。农村要想文明化不解决地下排污、粪便化解,垃圾分解的问题是绝对不行的, 而这一点不是一家一户能够解决的,需要市政府,乡政府拨款进行整体改造。
       23日归文昌和魏松滨启程回京,24日陈磊开车与刘琮如、李志伟、陈珊珊、周殊平同车回京,25日段笑天开车带柴然一家回京,26日樊伟开金杯车安全抵京。至此我们的捐书之旅顺利结束。这次金杯车来回的油费、过路费约计1300元以上,每辆轿车的费用约1100元,归文昌的小车略微省油。从我个人来说,不算捐出的书等,路途、住宿、礼物等花费共约900元。
    临行前,村支书石栓牛一再向我们表示,图书室将会有专人负责,图书一定能够保护好,而我们更希望图书室向全体乡亲开放,让大家在业余时间都能读到自己想读的书,这才是我们捐建的目的。
    对于这个图书室的未来我们还会继续关注,也请各位谈谈自己的想法。

部分网友的评论及回复

羚羊(女十二中初三2班校友)
洋洋洒洒这么长,周殊平可真能写啊!这个乡村调查报告对现代农村的现状很有一些想法,上报一下,可以供乡镇政府参考呢。小孙子很好玩儿吧?你悠着点,别累着。
1950闲云野鹤 回复 羚羊:小孙孙给我们带来了太多欢乐!你的孙孙有消息了吗,盼望听到你家的喜讯!(2012-6-30  21:29)

陈捍华(女十二中初三2班校友)
你们为当地农民办了一件好事,再有需要时,也算我一份。
1950闲云野鹤 回复 陈捍华:谢谢,我一定转达。(2012-6-30  21:31)

作者周殊平(女十二中初三3班校友)
苏让:你好,谢谢你当了奶奶还能参与捐建下大林图书室的活动!好久没见你了,你和老赵都还好吗?小孙子好吗。谢谢你把我那篇流水账似的文章贴出来了,我一方面是为了给大家一个交代,另一方面向没能回去的知青介绍一下村里的现状,当然还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支持这个活动。今天果然看到有人要帮忙捐书,非常感谢。这次回去还是有些盲目,不清楚村民们需要什么书,其实最需要书的是孩子们,小学校长向我表示,小学生没有课外书看,哪怕一些如何写作文的书、教辅书都行。我准备采购一些发过去,也请朋友们支持。另外太专业的书先不要送过去,可以留下来一点儿一点儿地和小区收废品的换成文学类、励志类、保健类、儿童书等。有时间帮忙宣传一下呀,谢谢!祝全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老周(另外这篇文章是初稿,后来同去的朋友们给纠正了一些错误,不知怎么能换一下。)

2012-7-16  17:24举报
下大林贺全礼的短信:
铭记二零一二年六月二十一日老知青在多日辛劳准备后将两千多本图书和学习资料等捐赠给他(她)们的第二故乡下大林。它将推动我村文化事业的发展,是知识的宝库,巨大的精神食粮。相隔四十多年他们仍存有深厚的感情,这样的善举实属可贵。我们一定管理好图书,不辜负其美意。
捐赠者:李志伟、陈磊、归文昌、林肖宁、赵兵、魏松斌、吴宝兴、陈珊珊、李学仁、马大华、柴然、刘琮如、单秀、苏让、李学聪、曹志凤、周励平、周殊平。
祝他们全家身体健康,万事胜意。
全礼拙笔 下大林党支部  一二年七月一日

老猫(女十二中高一一班校友)
看到你们不忘“第二故乡”,为乡亲们捐建图书室的活动,深为感动,送书下乡,是把精神食粮送到农村,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2012-10-5  06:16


发表于 2014-4-24 18:5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捐书,看好需要哪类,我也参加。
发表于 2014-4-24 19:4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山西插队的校友们回城后不忘当年给予他们关心爱护的朴实的乡亲们,组织插友为村里捐建图书馆,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尽自己的一份心力,值得赞赏!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心愿论坛 ( 京ICP备05069205号-2 )

GMT+8, 2024-11-28 01:14 , Processed in 0.03445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