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请点击此处并阅读说明
搜索
查看: 4036|回复: 4

78届----说说不大一样的一六六(六)发霉的校图书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26 22:5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文学营销 于 2014-2-27 12:48 编辑

发霉的校图书馆
    初三时值一九七五年,国家政治好转,学校也开始步入正轨,这个步入正轨的一步就是准备开启从文革以来一直封闭的校图书馆。
    那年月我们学业不忙,学工学农很忙,正准备去工厂看档车呢,新的女班主任王老师通知我们四个同学另有使用。不几天就带我们到了位于学校东边的一个小门,别看我们地道钻得挺熟,这么多年这儿还真没来过。见的是图书馆的唐老师,王老师介绍我们几个思想好之类的,后来才听明白,原来是向人家做保证我们这几个同学绝对手脚干净。
   一进小门是个玻璃隔断,象半个存车亭子那么大小,迎门这边有个半圆的孔,看来是办借书手续的地方,再往里走是满满的一大屋子书架,不知是尘土黄、屋顶黄还是书发黄,昏黄一片。就算我们在阴面教室呆过吧,也没见过这么暗的屋子。要说班主任也真是有先见之明,我们几个都练就了一身摸黑钻防空洞的功夫,一会儿也就适应了,但这还不是我们干活的地方。
    再往里走左手,有一个十来平米的小屋,黑色的小门一开始都推不动,门想法打开了,比外边还黑。适应了好半天才看出来,这小屋平平实实地茬着足有两米厚的书堆,一股发酸的霉气扑面而来,不是夸张,是我当时就佩服了这句成语造的是多么形象,想必是十年八年没人进过这屋。我们的任务是烂的书就不要了,挑完好的清理出来放到外屋。
   多年学工学农的训练,不用唐老师说就知道这活怎么干,我们自动地一人把着一个角的方向收拾起来,不出一个时辰就打开了一个操作面。手里的都是文革前的“封资修”,光看书名就闻所未闻,但光线实在太暗看不了内容,只是休息的时候专捡画报拿到外屋翻翻,那已是大开眼界。
    唐老师看我们干得不错,收工时奖励我们一人可以借一本书。那时为能借到一本书要多难啊,我们顿时欢天喜地忘了一天的疲劳。我第一本借的是小说《征途》,描写的是知识青年到东北下乡的故事,一夜就看完了,好准备第二天还回去再借别的书。
    在工厂打工的同学非常羡慕这份好工作,托我找一本福尔摩斯的小说,我爽快地答应了他,因为去年是他一天天地给我口述的《基督山伯爵》。可没找到,外屋书架上的书也不敢动,只好加快工作进度,争取把小屋翻个底朝天。无意中翻到一本《雪莱和拜伦诗集选》,看到诗集非常好奇,这是我接触到的第一本外国诗集,始知五言七律外还有十四行诗。我一页一页,一夜一夜地读着,就象一只冬天的羊终于吃到第一口春天的草。有位也爱好文学的朋友说我的诗,诗境好,他自叹不如,现在感觉这与在那个年龄能读到这本诗集有很大关系。
    同学又来问福尔摩斯的下落,只是无言以对。一个是还没找到,另一个原因是这本诗集一还,就再借不出来了,那会儿图书馆还没开业,事实也是,一直到毕业也没再进过校图书馆。十几天的工作结束了,唐老师向王老师提出表扬,无奈的是诗集还得还回去。
   从信息史的观点看,人类历史就是一部信息发展史。后来,曾见过国子监图书馆中央大殿里没收来的书籍堆得得有六七米高,曾经过天津图书馆四百平米阅览室了了就我一人,曾有意站在国家图书馆矿坑式大厅最底层向上望去,曾体验过中宣部图书馆排排书架间日光灯的通明,每当此时都不由地想起一六六那间发霉的校图书馆。
    我的小学班主任临毕业前专门叮嘱我一句话:“出污泥而不染。”忽然想用在这:
    那间发着霉毒恶臭的黑屋里,有过多少宝石灼灼发光。

发表于 2014-2-27 07: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学营销学弟的系列文章写的真好,让我们了解了母校的一段不堪的历史。往事并不如烟,历史的教训不应被忘记。
发表于 2014-3-1 05:49:48 | 显示全部楼层
78届学弟的六篇,写了近四十年前的纪实,如此详尽、清晰,乐于读这样的故事。回首往事,绝不能重蹈覆辙。
发表于 2014-3-4 19:37:30 | 显示全部楼层
78届学弟,待学姐也发一篇图书馆的文来看看。
 楼主| 发表于 2014-3-4 21: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云之魂魄 发表于 2014-3-4 19:37
78届学弟,待学姐也发一篇图书馆的文来看看。

期待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心愿论坛 ( 京ICP备05069205号-2 )

GMT+8, 2024-11-24 10:00 , Processed in 0.038509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