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请点击此处并阅读说明
搜索
查看: 5811|回复: 7

幸得管校长教育思想之一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20 21:0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月17日贝满50届三位校友和女十二中1961届一位校友相约去看望管校长的小儿子,98岁高龄的管玉珊教授。
      老人家首先赞誉了《贝满人语》,说这书是无声的教育,用每个人的亲身经历写出了做人、服务社会、乐群、自强不息的感受,是发自内心的真话,真切地反映了贝满教育的成果,个顶个儿地都这么好!体现了我父亲的教育思想和他为贝满制定的校训“敬业乐群”:培养走正路、爱国家、自立、敬业、乐群的学生。我真替我父亲高兴!
      他说:有一次在船上我看到一位女同志,从她的行为、说话、待人处事上,我推断她是贝满毕业的。一交谈,果然不错。她奇怪地问我:你怎么知道我是贝满的?我说:从你身上看出了贝满的素质。
      接下来,老先生滔滔不绝地叙述道:父亲对我们六个子女从不加以严厉教训。他不说应该做什么,而是告诫我们不要做什么,让我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他给我们指出错误。我的妹妹管玉琳比我小七、八岁。小时候我们在炕上玩儿,她用脚踢我,我一下子就把她踹到地下了,母亲责备我,父亲不打、也不骂我,只是对我说:她是你的亲妹妹,对这么小的孩子你不应该这样!你怎么就没有仁慈之心呐!
      他说:我上边有一对孪生姐姐。那年月,在家乡生一对女孩儿丢人哪!其中一个小时候腿又摔坏了。上培元小学时,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说她们是管校长的女儿……,这种现象很伤她们的自尊心,后来她们就再也不去上学了。父亲理解她们,母亲让她们在家帮助搞家务,以后她们就在家里自学、看书。她们俩长得好、聪明、记性也比我强,数学、英语都比我好,写得一手好字,可就是再没有与外面的世界接触,连大门都没有出过,直到有了电视,才在电视上了解了世界。
      我哥哥在米市大街接收一个理发店。那时候,人们看不起理发的,我们都反对,父亲对哥哥说:只要你愿意,自己去做吧!
      我是学理化的,但从小跑得快,比我大五、六岁的也跑不过我。有人叫我野孩子,还说我脚心长毛,甚至有人硬扒我的袜子看。五所大学运动会,撑杆跳我第一。解放后我在育英教化学,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为了改变中国体育落后的现状,想建立体育系,要调我去,我跟父亲商量,他说:完全由你自己决定。
      他就是让你按自己的意志发展,做人、治学——敬业乐群。
      1922年父亲正在协和大学教物理,他被美国公理会推选为第一任中国人校长,他承当了这个任务。他当贝满女中校长后,除了音乐课,其他什么课他都能教。偶然有老师请假,他问过学生上次讲到哪儿了?他能接着就讲。他是学理科的,可是他中文底子很好,只是从不外露。当时数学刚传到中国,学生不知道x、y,是什么。他就创造了x=天,y=地。(x+y)的平方=天方+2天地+地方,这样学生就好接受了。他的几何滚瓜烂熟。诗词熟得不得了,只要你提个头,他就能立刻接着背下去。这就是他“敬业”的成果。
      我们的邻居有个卖劈柴的老头,他在城外有地。有一年他生意赔了,向父亲借钱。父亲是凭工资养家,几乎拿出了全部积蓄借给他一千块大洋,母亲当时有些想不通。老头还把地契拿来作抵押,但父亲不留地契。他说:你还要过日子,能挣回来还我,否则一了百了。他就是这样帮助一个无亲无故的有困难的人。这就是他“乐群”精神的表现。
      父亲的为人处事,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的一生。可惜,我没有很好地继承、发扬父亲的精神。
 楼主| 发表于 2009-6-20 21: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照片一管玉珊收到《贝满人语》

照片二贝满校友看望管教授

管玉珊收到《贝满人语》

管玉珊收到《贝满人语》

贝满校友看望管教授

贝满校友看望管教授
发表于 2009-6-20 21:43:40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发帖成功!
发表于 2009-6-20 21:50:50 | 显示全部楼层
      管玉珊,山东恩县人,1912年生,早年毕业于潞河中学,1931年考入燕京大学化学系,他体育才能卓越,为篮球、棒球、田径代表队队员。尤擅“三跳”(跳高、跳远、撑杆跳),成绩突出,名列全国前矛。1935年毕业后在育英中学任化学老师。
                      管玉珊-人物事件   
      1936年应聘到燕京大学体育部任教,同时从事运动生理学的研究。1938年由燕大派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修,1940年获硕士学位后重返燕大,继续从事教学工作。

      1941年末,太平洋战争爆发,燕京被关闭。管玉珊于1943年去兰州,在西北师范学院任副教授。随后又至重庆入战地译员训练班任教务工作,继到桂林美军总部任秘书,直至抗日战争胜利。
      1946年管玉珊进入北京大学,任体育部主任,着手建立体育部。在此期间管玉珊指导的一支篮球队--“木乃伊”,崛起于华北体坛,所向披靡,威震平、津。木乃伊与当时的“燕队”(林启武任教练),可称华北双雄。管玉珊曾于1948年率华北篮球队去上海参加第七届全国运动会。
山   新中国建立后,管玉珊继续留在北大任教。他还曾担任北京体育总会副主席,参与创办《新体育》杂志,发表有关篮球技术、战术的论文。1957年以前各种全国大型运动会中,管玉珊都担任田径裁判长。八十年代以来,多次为国家体委和北京体育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审阅论文。1986年被聘为北京市篮球科学研究论文评议委员会主任。1987年,管玉珊所著的“用现代意识理论指导我们的专项运动”被评为优秀论文。
      管玉珊兴趣广泛,初体育外,还涉猎于话剧、演讲、音乐诸领域,还做了不少英语教学工作。
                             (文字摘自“燕京史稿”)
发表于 2009-6-20 22: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在一间整洁的卧室里,记者和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一起促膝而谈。老人向记者讲述起他的人生故事——他就是北京大学体育部的创建人管玉珊老先生。今年93岁高龄的管先生一生与体育事业有着不解之缘;出生于1912年,他用一生见证了中国自辛亥革命以来的风风雨雨,也见证了新中国的成长历程。虽然年事已高,可是管先生精神矍铄,思维连贯清晰。记者随着老先生的思绪,一会从美国回到中国,一会从燕京大学到北京大学,纵横跳跃。更有趣的是,此次采访是中英文交叉的双语访谈。管先生喜欢说英语,他这一辈子和英语也有着特别的联系。 一个体育天才崭露头角“I’m proud to tell you, I have talent in sports!”采访一开始,老先生就单刀直入地谈起了自己与体育结缘的故事。从事了一辈子体育工作的管先生从小就表现出了出众的体育天赋。虽然在同学中间他不是最高大最强壮的,可是在初中、高中的每次体育比赛中他都能稳坐跑步项目冠军宝座。然而在高中时他得了一次阑尾炎,由于手术不是很成功,在恢复之后他的奔跑能力受到了影响。“我不能跑了,那我就跳!”老先生脸上还能依稀可见当年的英气。于是,19岁考入燕京大学化学系的管先生开始参加学校每次的Track Meet(大学运动会),更让人惊异的是,他在“三跳”,即撑杆跳、跳高、跳远中仍然是每年得第一。“那时的撑杆跳没有现在这样的合金杆子,我就一个人专程跑到崇文门花市挑了一根竹竿,拴在校车车顶运到比赛现场。比赛的时候我参加多项,最后一项是撑杆跳,当时撑杆跳暂时排名第一的选手以为已经稳操胜券了,结果当我手持那根竹竿跳过那位选手的极限高度时,全场的人都震惊欢呼了。”管先生不仅是“三跳”全能,而且是燕京大学棒球、篮球、垒球代表队队员。由于在体育方面的突出成绩,学校授予他Irish Cup和All-Round Cup。其中,管先生很看重Irish Cup,虽然只是一个小银杯,但是它是高尚体育道德的象征,而且这项荣誉只颁发给了他一人。管先生不仅在燕京大学小有名气,就是在华北地区高校的比赛中也是经常夺魁。 一支球队声震华北从24岁开始一直到80多岁,除了抗战期间的四年外,管先生一直从事体育教学工作,并且在26岁时曾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修留学。在抗战之前,他曾受燕京大学第一任校长司徒雷登的邀请创建燕京大学体育系,后来又受北大时校长胡适邀请担任北京大学体育部主任,着手建立北京大学的体育部 ,新中国建立后又曾任体育总会副主席。在几十年的时间里,管先生一直为了体育事业兢兢业业。其中,最富传奇色彩的是他曾执教一支名为“木乃伊”的篮球队。这支球队崛起于华北体坛,所向披靡,威震平、津。“我利用在美国留学时所学的新理念来指导这支球队。完全打破了当时国内的常规打法。我向队员们强调篮球和体育的精神,在第一堂课上,我就在黑板上写下‘合作、体育道德、开动脑筋’,告诉他们一定要由basketball sense,即篮球意识。比起其他球队,我们的队员在场上无论是passing还是shooting 都尽力做到完美。因为我们打得很棒,所以每个月都会到上海进行表演。有一次和一支名为“黑白”的菲律宾球队有过交锋,当时引起很多关注,真的是万人空巷。队员们彼此间的感情都非常好,即使到后来球队解散了,队员们每年都会在正月初二到我家聚会,现在有两个队员已经故去,可是我们的聚会和感情交流从未间断。” 管先生说sportsmen ship(体育道德)是体育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这也是他这么多年来体育教学的灵魂
发表于 2009-6-20 22: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几天有个50多年前的学生从东北给我打电话,他说50多年没见面,一辈子都忘不了您的教诲。”一段独特的翻译官经历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燕京大学被迫关闭,管先生从北京转辗成都、兰州,最后在兰州西北师范大学任体育教员。当时日军在中国的攻击重点是在西南,1942年底日本攻占了缅甸后,就切断了中国与外界的最后一条陆路通道(该路从昆明经滇缅公路至缅甸的腊戌,再经铁路到仰光)。美国为了帮助中国抗日,和中国、印度人民一起在云南和缅甸之间修筑了历史上著名的中印公路。这条公路又叫史蒂威公路,即以美国支援中国首席将领史蒂威将军命名。正是通过这条公路,美国将补给源源不断地运入中国境内。和战况危险的西南相比,兰州是比较安全的,但是面对紧张的局势,同时又因为受身边共青团员以及诸如丁玲等左派作家的影响,管先生决定捐躯赴国难,马革裹尸、战死沙场。于是,年轻的他打算只身离开兰州奔赴西南。就在这时,他的一个同学告诉他,美军给云南运来了一批装甲坦克,可是美国士兵在教中国士兵操作坦克时遇到了语言障碍,因此需要大量的翻译,所以建议他去那里。因为从小就在外教的指导下学习英语,管先生的英语水平一直很好,尤其是口语很流利。于是管先生即刻前往昆明。非常巧合的是,管先生的同学John Liu就是史蒂威将军的主要秘书,经他介绍管先生成为了史蒂威将军手下一名少将的翻译官。后来由于工作的需要还曾担任如张发奎等国民党高级将领的翻译。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政府还曾想让管先生担任具体国民党内部官职,可是管先生毅然拒绝了。然而就是这段经历使得管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历次运动中都被扣上了“右倾”的帽子,成了斗争的对象,直到后来平反了才摘掉了“帽子”。谈起那段灰暗的日子,先生有些唏嘘,可是最后他坚定地说“我虽然是个党外人士,可是我是个爱国者!”     从小就表现出的体育天赋让他和体育结缘,后来又将对体育的热爱投入到体育教学研究、管理工作,管先生将一生都奉献给了体育事业。回首人生,管先生面带笑容地说:“Looking back without regret!”            
http://news.china-b.com/bjdx/436053_2.html
发表于 2009-10-13 22:5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温家宝指出:"我们需要由大批有真知灼见的教育家来办学,这些人应该树立终身办学的志向,不是干一阵子而是干一辈子,任何名利都引诱不了他,把自己完全献身于教育事业。" (2009年9月在北京三十五中的讲话)
发表于 2009-10-22 21: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代 望远镜 网友发帖:
   “又见管校长教育事迹,真好!一位物理学家担任中学校长,不是教育学家而成为卓有成效的教育家,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极端的敬业精神,以物理学家的缜密思维考虑办好学校的诸多方面并妥善处理,靠的是以父爱之心关怀爱护每一个学生。

    很多贝满校友都后悔上大学和工作取得成绩后,没有及时向老校长汇报,现在已经无法汇报了。相信老校长的教育事迹和教育思想必能得到后人的研究并付诸实施。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心愿论坛 ( 京ICP备05069205号-2 )

GMT+8, 2024-11-24 04:32 , Processed in 0.03909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