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请点击此处并阅读说明
搜索
查看: 3990|回复: 0

陈彤云:谱写生命传奇之五部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19 10: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老猫 于 2013-12-20 09:49 编辑

                                   家学师承出落杏林新蕾

       陈彤云,女,回族,1921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中医世家,父亲陈树人在京城是一位颇有名气的中医内科大夫,擅长治疗温热病。陈彤云是独生女,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父亲既对陈彤云进行中医药潜移默化的影响,又希望她能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教育。于是,父亲送陈彤云到贝满女子中学读书。“学校的课程更突出英语水平和综合素质、人文修养的培养。学生在音乐、体育、美术、舞蹈等方面的学习,都得到充分鼓励。”严谨的校风,新颖的课程使陈彤云在道德品行、文化修养等方面受到了很好的熏陶,并在球类、短跑等体育运动项目上展露了才华。中西方文化的教育使她的思想解放,眼界开阔,1940年中学毕业时非常“前卫”地报考了辅仁大学社会经济专业,成为了一名意气风发的女大学生。
       正值陈彤云大学快毕业时,成为沦陷区的北京经济萧条、就业困难。爱国的陈彤云不愿到日本人办的洋行工作,于是干脆回家帮忙料理诊所。命运之神让她最终还是走上了中医之路。
       彼时,陈彤云父亲的同道好友、京津皮外科名医哈锐川有意与陈家结为秦晋之好。哈锐川的儿子哈玉民从小也受到良好的教育,并承继家学,从事中医临床。在双方家长的力主下,陈彤云与哈玉民喜结连理。
       婚后,陈彤云得到公公哈锐川的真传,而且每天帮哈氏父子接诊病人,配制膏药、熬膏药、给病人上药换药,加之她超高的悟性,3年后,陈彤云已能独立行医。这时期陈彤云接触了内、外、妇、儿各科病人,尤以外科疾患为主,如乳痈、瘰疠、皮肤疮疡疔疖、肛瘘肛裂等。陈彤云在对病人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逐渐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不久,哈锐川老中医突患脑溢血去世,诊所的一切工作就落在了陈彤云夫妇的身上。他们的病人一个接一个,应接不暇,在当时有着很高的声望和影响。

                                   协助夫君堪当学院功臣
       解放后,国家非常重视发展中医药事业,准备筹办北京中医药学会和北京市中医药进修学校(现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有关部门邀请了一些著名中医药专家负责筹备工作,哈玉民也在被邀请之列。哈玉民和陈彤云以极大的爱党、爱国和爱中医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他们将自己家在东城区八面槽的诊所的三层楼腾出一层来,作为北京中医药学会的办公地点和活动场所。1951年为了全身心筹建北京市中医药进修学校,担任副校长的哈玉民毅然停办了自己的诊所,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找校舍、请老师等工作中。筹建工作繁重且琐碎,陈彤云也随着丈夫来到学校担任教务主任,负责招生、组织编写教材、安排课程等。到了1956年4月,又将北京市中医药进修学校筹建为北京中医学院,9月份正式招收第一届学生。这期间他们夫妻为之付出了许多心血,与其他专家、老师们一起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中医药人才。在这几年中,陈彤云一面工作,一面随班系统学习了由协和医院、北京医学院著名专家讲授的西医课程和著名中医专家蒲辅周、秦伯未、朱颜、陈慎吾等人讲授的中医课程,后来又到北京医学院、协和医院、儿童医院进修了西医病理、儿科等,同时坚持每周两次的出诊。经过几年的努力,陈彤云不但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而且打下了牢固的中西医理论基础,提高了中西医理论和临床诊治水平。
       虽然工作和家庭使陈彤云忙累,但能干而体贴的丈夫、可爱的孩子和夫妻共同钟爱的中医药事业又使陈彤云感到充实和幸福。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不到40岁的她失去了丈夫。她一个人承担了家庭的重担,并成为享誉国内外的中医皮外科专家。

                                  术业专攻蜚声中医皮科
        1966年文革开始后,陈彤云离开了教育工作岗位,来到北京中医医院工作,在皮外科跟随我国著名中医皮外科专家赵炳南老大夫。陈彤云的公公哈锐川和赵炳南早年共同师从京城名医丁庆三(人称丁三爸),哈锐川是师哥,赵炳南是师弟,陈彤云称赵炳南为师叔。跟着师叔,陈彤云又学到了大量中医皮外科的治疗方法。十几年的从医经历使陈彤云在外科和儿科疾病的诊治上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但哈氏父子皮外科的造诣和真传,以及赵炳南师叔的教诲坚定了陈彤云将今后的专业方向逐渐固定在皮外科上的决心。
        多年的家传和跟师学习陈彤云深得哈、赵两位名老中医的学术精髓。在临床工作中,她不仅继承发扬了哈氏父子和赵炳南在中医皮外科领域的丰富经验,对各种皮肤病的治疗颇具效验,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疾病谱的变化,逐步形成了自己以治疗损容性皮肤病为主的临床特色,尤其擅长中医药治疗痤疮、黄褐斑、酒渣鼻、颜面激素依赖性皮炎、扁平疣、脂溢性皮炎、斑秃、神经性皮炎、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神经痛等皮肤病。
       师古而不泥古。如今,陈彤云虽然已是92岁高龄,仍然在积极了解和掌握中医学术发展和西医的研究动态,不断探索和创新,仍坚持在临床一线为广大患者服务,每周出5次门诊。由于医术精湛、名气很大,她在北京中医医院的门诊号成为该院很热也很难挂的号。来看痤疮和黄褐斑的病人尤其多,她戏称自己是看痤疮和黄褐斑的“专业户”。

                                   广施仁爱视病人为朋友
     “我刚参加工作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只要陈老上午出诊,下午1时前绝不会走出诊室。”陈彤云的徒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曲剑华说,最初,陈彤云打动自己的是她的这种敬业精神。很快,她发现更多的患者被打动,则是因为她的亲切:每天早上不到8时,陈彤云一定会赶到诊室等候患者;患者不论老少,她一律尊称为“您”。考虑到来找自己的患者中不少人是因为脸上长了痤疮,陈彤云自费印了5万份痤疮日常护理常识表,每看完一位痤疮病人,就发给病人一张表。
       近年来,考虑到陈彤云年事已高不宜过度劳累,医院想给她的门诊进行限号。但这种设想一到现实的诊疗中根本落实不了,主要“违规者”就是陈彤云自己。“我今天刚看完37个病人,其中不少是加的号。没办法,我看不得病人受苦。”陈彤云说,“病人生着病,还得夜里两三点起来排队挂号,不少还是从外地大老远赶来的,他们不比我们苦吗?”凡是跟陈彤云共事过的医生都知道,对于年老的、体弱的、从外地来京就诊的患者,没挂上号的,只要陈彤云有时间,一向是来者不拒。“我跟患者的关系不仅仅是医患关系,还是朋友关系。这些朋友来自社会各界,我每看完一个病人就多一点其他领域的知识,现在想来,跟我年轻时的理想职业状态不是正好吻合吗?”

                                   永远谨守校训敬业乐群
       在近60年的临床工作中,陈彤云一直把早年在贝满女中就读时的校训“敬业乐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她感叹道:敬业乐群,成为了她一辈子取之不尽的源泉,用之不竭的财富。
       她特别感谢早年在贝满女中接受的教育:校训“敬业”已经在她的心中生根、发芽、结果。她谦逊的说她当年不是学校里的优等生,但是她认真学习,到了工作岗位,能够好好的工作,认真的工作,认真的完成工作。而她的工作就是给病人看病,对病人负责。看病不是为挣钱,而是为病人解决痛苦。校训“乐群”让她在自己工作的同时,收获了来自同行、徒弟、学生以及病人的友情。在她的心中,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用平和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人与事。淡泊名利,遇事不怨天尤人,然后尽情地享受生活,对待生活保持一种知足的心态。
       她感谢学校里那些知识渊博、德行兼备的老师和校长的严格要求。她说:“当年她就读贝满女中的时候,管叶羽先生是当时的校长,管校长每天早晨7:30在校门口迎接学生进校,收学生的签到簿,没有一名学生迟到。并严格要求学生的着装,对于女学生的裙子、袜子的长度都有要求。在校学习期间,学生们对于老师都非常尊敬,都要鞠躬行礼。陈哲文副校长教授语文课,讲《左传》;数学老师在毕业赠言中 ‘要做方方正正的人’的话,都令自己记忆犹新。学校的严格要求,使自己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连削铅笔我们都有自己的程序,拿出一张纸,把铅笔屑削在纸上,再用纸包好扔到纸篓里,桌子上干干净净。
       现在,陈老依然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在医学界做出一番成就,同时也收获了很多的荣誉,这一切都离不开学校的教育。
虽然陈老已是耄耋之年,她仍然积极带徒弟培养学生,愿将自己一生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悉心传授给后人,为中医事业的传承和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陈彤云与猫.PNG
陈彤云与王蕾校长、毛学慧主任、郭春彦主席、韩冰老师合影.PNG
毛学慧主任与陈彤云校友合影.PNG
王雷校长、郭春彦主席与陈彤云校友在一起.PNG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心愿论坛 ( 京ICP备05069205号-2 )

GMT+8, 2024-11-24 12:33 , Processed in 0.04636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