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请点击此处并阅读说明
搜索
查看: 3184|回复: 2

《贝满人语续集》——《贝满的“美”》(作者蒋淑芳、杨云、韩珠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6 12: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老猫 于 2013-8-6 12:16 编辑

                                                                        贝满的“ 美”                                                                                  
  蒋淑芳 杨云 韩珠璇

    如果我们把“贝满”不仅仅只作为一个教会学校来看, 而是还作为某种更深广的概念的话, 那么“贝满”的意义应该处于“平等、博爱”, “真、善、美”的概念中。
    我们都忘不了座落在佟府夹道深处的贝满女中(高中部), 那古色古香、“庭院深深深几许”、幽恬静谧的校园, 翠竹馆院内那含绿欲滴的清竹, 清夜无尘, 月色如银下紫色花朵的藤萝架、翠竹馆、风雨操场;校舍楼房窗前挺立着的柏树、小阔叶树和向日葵; 还有那在《少女的祈祷》琴声中悄悄绽放在训怀堂(兼作音乐教室和小礼堂) 前, 石阶下的牡丹花和各色花丛, 它们都默默地流淌着传统文化的古韵。贝满的校园真是四时花开香满院, 竹柳树荫护满地。在这样的优美环境中学习和生活, 必然陶冶着贝满人的美好生活情趣。
    更使我们终生受益的是贝满的美的教育。那些具有高深造诣的国文、历史、音乐、美术老师们, 像张中行、陈琏、艾碧珈、陈今言等。在他(她) 们各自专业的领域里, 都是大师、高级专家; 能够聆听他们的亲身教诲, 真是机会难得, 倍感幸运。他们在课内外, 都给了我们国学、文学、语言的美的教养和对音乐、艺术的欣赏能力。就像李迎祥同志所感悟的: 使我们“有了诗人的心灵、画家的眼睛、音乐家的耳朵”, 使我们“生活的世界成了美丽的艺术天地。美的魅力, 总是令人终生难忘的”。像陈今言老师在美术课堂上讲过的色彩的冷热、对比, 以及不同肤色、身材、性格、不同场合, 服饰的色彩搭配, 花色选择等, 至今记忆犹新。而艾碧珈老师在音乐教室里, 给我们边听边讲世界音乐大师的古典名曲, 真是把我们带进了美的、奇妙的声音世界, 使我们至今还经常陶醉在《嘉陵江上》、《蓝色多瑙河》、《小夜曲》的动人心弦的乐声中。
    贝满虽是教会学校, 又被称为贵族学校, 但贝满的教育是平等的。这不仅表现在学生信仰宗教是自由的、自愿的, 而且在教学上从不显现高低贵贱之分, 教师、同学之间从来不谈论谁出身名门、谁家富有; 在教师的经常小测试或期末考试中, 也从来不公布分数或按成绩优劣颁发试卷, 只有学生自己知道本人的考试分数。老师将考试分数都秘密存档,并不表现高待成绩优的、低看分数差的, 因此师生之间没有压力感, 同学之间没有贫富、优劣之分, 更不存在互相猜忌、攀比之心。在课堂上下, 只闻朗朗读书声, 只见欢笑友情颜。住校同学之间, 更没有贫富、高低、新旧、地域之别, 彼此团结友爱、互赠有无。我们五〇届的住校同学, 至今还有些同学还保留着四九届住校同学赵允安赠的小画作和玉照; 和四九届半工半读的住校同学王家荣同住一室的五〇届同学邰莹瑄和韩珠璇, 一直把王家荣视为她们的“好大姐”, 她们三人的友谊一直延续到解放后, 如今“好大姐”虽已故去, 但邰、韩虽处两地, 仍互通信息、互诉感怀、互报平安。
     还记得一件小事, 也说明贝满师生的博爱情怀。每当圣诞节前, 英语会话老师MissCross, 总会把她积攒的一批从美国寄来的各式各样的美的贺卡(把名字剪掉后), 摆放在一张台桌上, 任凭同学挑选,让她们放下很小数目的零花钱, 然后把它作为赈灾或扶贫之物捐献。至今有的同学还保存着一些精美的画片, 经常翻看欣赏。实际上, 这也是珍藏着一份爱和美的记忆。
    一个人如果没有爱和美的教育, “犹如没有水的湖”(夏丏尊语),就没有心灵和多彩美好的人生。贝满的美的环境, 平等友爱氛围, 特别是那富含深厚中国文化底蕴和西方先进文化相结合的德、智、体、美多方位的综合教育, 深深地渗透到贝满人的身心里, 打造出贝满人独特的风采。
    蒋淑芳同学典雅的气质, 言谈举止、落落大方、礼仪有度的教养,和她那朴实无华、素色合体的着装打扮, 被大家公认为是贝满人的代表。
    我们五〇届的时装队, 正是在蒋淑芳同学的带动和教练下, 本着展示贝满人端庄、稳重、高雅、大方的风格, 传承东方女性美的意愿, 既不追赶潮流,更不讲求奢华, 表演不呈舞台化, 更现生活化, 正因为如此, 才受到贝满、育英校友的喝彩和欢迎。
贝满人语--彩页-30.jpg

左为蒋淑芳,右为王遵保(2005年)

    因为时装队反映和代表了贝满同学的风貌, 不仅受到国内校友的关注, 更得到了国外校友的喜爱和支持。如: 移居巴黎的王德静, 每次回国探亲, 都给我们带来漂亮的耳环; 赵淑琴去泰国, 安静媊去海南旅游回来,也都给我们带来耳环和项链; 章铭珮、尹以璋更是把自己珍藏的心爱饰物赠送给韩珠璇。她们的礼物, 为我们的时装表演增色添彩。更使我们念念不忘的是咱们的义务摄影师朱丽叶, 她忘我地忙前跑后, 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精彩的瞬间。还有我们的学妹方珍、韩姝珣、安静嬚,每当演出前后, 都帮我们化妆、换衣、管理行头。

06-1.jpg

05.jpg


    时装队每年在校友聚会前期都要设计、编排队形、安排出场次序、商量服装款式、色彩, 大家一起试置或试换服装、排练队形。队员之间在长期的互相学习、讨论中, 自然形成了思想、感情爱好的交流, 彼此间也增添了了解和友谊, 表演时都能互相的配合默契。在出场表演前,都静心听《梁祝》或《彩云归》乐曲, 酝酿情绪, 表演时才能配合音乐, 抓住大家的注意力, 走出优雅的姿态, 给大家一次美的享受。
    时装队每次表演后, 都吸收自愿参加的校友一起再出场表演, 队员逐渐由少数的五个人扩大到陈贞华、王遵保、姜培芳、温澄碧、于善瑞、尹以璋等同学。使大家通过表演, 不仅更注意仪表, 而且还在其他场合有意识地传播美。像陈贞华、周君璇等都在文化宫和自己所在社区教练过时装队。王遵保在身患癌症的晚期, 为给大家留下最后的美好印象,不仅亲临聚会, 坚持走完台步, 而且在病危时, 坚持不让同学去看她。她在临终前给大家留下了难忘的开朗、乐观、美丽的印象。

0-1.jpg

A09F2E6A@9D1CFA37.563DF751 (1).jpg

    如今, 随着岁月的流逝, 我们虽已先后步入耋耄之年, 任鱼尾纹眼角摇摆, 白云在髻际飘游,但仍然“老来俏”, 心地仍保持纯真、年轻,着装依然讲究。我们仍坚持小聚, 在一起回忆青春, 感悟人生, 交换服装, 弹琴歌舞, 有时甚至梳妆打扮, 穿上美的旗袍、礼服, 摄影留念。这不仅仅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 而是美的见证。因为美是永恒的。

发表于 2013-8-17 17:48:3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此文,我感觉到我们那时,母校的教育理念与风气较之先前还是有了很大的区别了。学长们的气质和才华我们是自愧弗如啊。
发表于 2013-8-20 18:51:3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过很多贝满不同年代学长们典雅的照片,校庆时目睹过那些白发皓首前辈们的庄重,我们从心眼里感叹她们的风范,她们受教育之深,贝满品德之厚。相比之下我们很自知之明——自相惭秽。可恶的文革运动,毁灭了我们多少美好的梦想,而上山下乡的羁绊,又贻误了我们多少理想的实现。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心愿论坛 ( 京ICP备05069205号-2 )

GMT+8, 2024-11-24 11:29 , Processed in 0.03825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