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请点击此处并阅读说明
搜索
查看: 3047|回复: 0

《贝满人语续集》——《说说这三十年》(作者如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3 15: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老猫 于 2013-8-3 15:28 编辑

                        说说这三十年
                            如水
    这三十年, 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年, 也是贝满五〇届年年相聚的三十年, 三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许多人和事仿佛就在眼前, 真的让你难以忘怀。
    老班长心里装着五〇届全体校友: 老班长安静媊以其谦逊平和、诚挚热情的为人和严格要求自己、关心每位校友的崇高品德, 在校友中享有极高的威望, 是她以敬业乐群的精神, 带领这个团队走过了不平凡的三十年。我们年年有聚会, 每年聚会前她都要先开预备会, 研究会议内容、会议地点、安排人员分工, 充分发扬民主, 听取大家意见, 会后有简报、照片向国内及海外校友报导大会情况, 近年来又增加了录像光盘,使未能与会者也如亲临其境。
    她工作认真、事必躬亲, 她去加拿大探亲, 儿子家也成了贝满五〇届校友会议室。她有病住院, 北京医院单人病房就是她的办公室。她的老伴前北京市政协主席王大明先生非常支持她的工作,否则我们怎么可能在政协常委会会议室开班会呢? 今年三十年聚会的前一天她刚刚出院,第二天就准时来到会场与同学欢聚, 大家都怕她累着, 让她坐着讲话,她坚持站着讲, 还给属猴的同学发贺卡, 并代表五〇届接受校友会赠送的奖状和纪念徽(校花———百合花的金属盘), 博得大家阵阵掌声。
    她身在北京却常常惦念着海外及国内其他地区的校友, 三十年来,每逢节假日她都要用电话祝贺问候并寄去贺卡, 嘘寒问暖, 对有病的老同学时时记挂心间, 如身患尿毒症的曹克俊、李迎祥等(均已故) 更是关怀备至, 这点我也深有体会, 六年前我因心脏病住协和医院, 他知道了便和于友蕴、姜培芳一起来看望, 我很受感动, 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班组长发挥了老班长助手的作用。班组长因种种原因更换了好几茬,但每个人对老班长都一样的尊重, 对工作都一样的认真负责, 三十年来,只要老班长一个电话, 便呼之即来, 来之能干, 每次聚会按照事先的安排,均各司其职, 负责签到和收班费的赵淑琴、张润华和梁薰如早早的来到会场, 杨云安排午餐, 看哪些菜更适合大家的口味, 服装队的带着服装道具抓空演练一下队形, 章棣芬准备好指挥唱校歌, 杨云、朱丽叶拿相机抓镜头拍照, 主持人于友蕴、李爱冬主持灵活, 语言幽默, 照顾全面, 掌握时间, 受到大家欢迎。她们都很忙, 几乎没有时间和同学们聊聊天, 或是坐下歇会儿。
    会下的工作也并不轻松, 会议的第二天, 文字生动简练的简报便写好了, 速度之快, 词句之美, 一看便知这是出自梁薰如的手笔, 她和杨云忙着洗照片、分照片、寄信。这些工作细致而复杂, 过去参加的班委还多些, 这两年由于有些班委年迈多病, 都有点力不从心了。但她们俩和爱冬依然坚持着, 毫无怨言, 其实梁薰如身体并不太好,曾经因脑出血住院治疗, 但只要一出院, 便依然故我地干起来, 今年新整编的通讯录(因为更改地址、电话的同学不少, 又增添E-mail), 就是她利用休息时间制作并复印的, 虽然只是十几页纸, 可我却感到沉甸甸的。杨云膝关节有严重的骨性关节炎, 但这并不影响她多次与张润华、梁薰如、李爱冬代表全班同学去看望重病号(如曹克俊、李迎祥), 杨云知道我家里有病人, 出门有困难,便主动接过管理账目的工作。她在积水潭医院是眼科主任, 人民的好医生, 在校友会是同学生病的好参谋, 谁有困难她都会伸出友谊之手。
    我们的活动丰富多彩: 九十年代大部分同学均已退休, 当时我们还只是花甲之年, 由于友蕴、章棣芬、李淑玲(已故) 组织大家在166中的活动室教唱歌曲, 每个月又多一次欢聚, 当我们唱起校歌和“你怎能忘记佟府吗?”就仿佛又回到了中学时代, 我们不只唱老歌, 也学新歌如“同一首歌”、“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我不想说再见”等都是那时学的, 歌曲是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从1996 年开始, 老年时装队的表演便成为每次聚会的一大亮点, 1994年老班长无意中, 在一次老干部联欢会上, 发现了蒋淑芳表演的美丽身影, 便建议她组队指导练习基本步法, 蒋大姐作为教练, 要求十分严格, 挺胸、收腹、提臀, 走步要轻盈, ———大家一致同意选用“梁祝”的曲子作为伴奏, 我对“梁祝”情有独钟, 这使我想起一段往事, 1965年我好容易攒钱买了一套俞丽拿的小提琴协奏曲- “梁祝”, 好友澄姩把她的老式手摇留声机送给我, 我没有别的爱好, 听听曲子便是我的最爱, 就连我三岁的小儿子哭闹的时候, 只要放“梁祝”, 他便会乖乖的、静静的坐在那里, 可是“文革”中这就是被批判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 是我亲手把它们砸成碎片的。———如今, 我可以跟着这美丽的旋律, 踏着轻盈的步子, 使我深深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自由与欢快。
   《贝满人语》———校友们60 年来要说的话: 过去我真不敢相信,古稀之年的老人分散在全国以及欧美各地, 要合着出一本书, 这怎么可能呢? 可是“天下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 不但出了第一本, 第二本也快出版了, 出书是身在美国的校友张之宇、张之丙姐妹的创意, 并积极促成的。这还要从2005年说起, 那年她们举家来北京做寻根之旅, 五〇届有几位同学被邀请参会, 四八届的学姐张之宇真是慧眼识英雄, 一眼便看中了五〇届老班长安静媊, 贝满五〇届是以贝满命名的最后一届校友,在老班长的领导下, 又坚持了25年每年一次聚会, 就凭这两点, 她坚信安静媊必能承担此重任, 让人们对贝满有更多地了解, 给子孙后代留下些宝贵财富(哪怕是一句话), 学姐几次诚恳的来信, 2007年又亲自来京为大家鼓劲, 不只在经济上更是精神上的支持, 老班长考虑再三, 终于同意了, 决定要克服一切困难, 亲自挂帅担任主编, 并成立以于友蕴、陈贞华、李爱冬、梁薰如、韩珠璇为编委的编委会, 开展工作。老班长电话征集稿件。很快稿件、照片从四面八方寄来, 140张照片, 140多篇文章, 要审稿、分类、汇总、联系出版社, 编委们的辛苦可想而知, 短短的一年多时间, 一本厚厚的437页的《贝满人语》问世了, 接着便得到各方面的反响, 又出版了《回音》。
    身在大洋彼岸异国他乡的校友们, 都心系母校贝满, 有的同学特意把回国的日子定在大聚会的前后, 为的是和大家相聚, 有时碰不上, 老班长会组织小型聚会欢迎她们, 于善瑞、尹以璋、王德静、章铭珮、张之丙、毛贞平都曾来京与大家相聚, 有的同学虽不能回来, 也给大会打电话祝贺。国内的同学有的从千里之外特意赶来聚会, 如李淑敏从广州来, 孙墨林从上海来, 吴素芳、李立华从南京来, 姜毓筠、李乃庄从呼和浩特来, 张守德从长春来———她们虽已是古稀之年, 但童心犹在, 为的是和贝满母校昔日的同窗叙叙旧, 看到她们也使我很感动。
    学弟学妹的热情支持: 正当我们即将步入耄耋之年, 感到无助的时候, 六一届学妹王惠媖(女十二中), 八一届学弟樊大翔(166 ) 来到我们中间, 他们从校友会听到贝满五〇届的老大姐们年年相聚已坚持了26 , 很受感动, 向我们伸出友谊之手, 在以后的聚会里, 总能看到他们年轻的身影, 签到、照相、发纪念品, 会后还要协助洗照片、寄光盘、发简报———在网上写文章, 报道会议盛况,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热情的支持了我们。
    今后虽然没有大聚会了, 但我想小型的聚会还会有的, 我们也可以用书信、电话、电脑等方式让友情永远相传。

    2012年5月26日贝满女中50届校友聚会庆祝聚会30年
    会上,贝满-女十二中-166中校友会赠送“校友楷模”奖状及纪念徽,校友会樊大翔授予,班长安静媊接受之现场。
贝满人语--彩页-2.jpg

班长安静媊手举贝满百合花纪念徽
贝满人语--彩页-1.jpg

会上给属猴的同学多生日,猴、鸡属相同学合影
贝满人语--彩页-4.jpg


陈贞华在会场上朗诵《老有老的骄傲》
贝满人语--彩页-6.jpg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心愿论坛 ( 京ICP备05069205号-2 )

GMT+8, 2024-11-24 14:39 , Processed in 0.03894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