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周报》谁创办的?问到前任总编辑周国安,他快人快语地说:应该是天戈。
天戈指的是《青年友谊圆舞曲》的作曲陈天戈。
我称他为“天戈老师”。快80岁的人了,思维敏捷、思路清晰、谈吐畅快、声若洪钟是他的常态。我喜欢听他说话,声音好听还让人感到鼓舞。尤其是说到周报,他有说不完的想法、办法,让我觉得很惭愧———我对周报的感情不如他,我对周报的思考不如他。因此我从心里敬佩他。
对“天戈老师”,我是先知其曲后识其人。旋律热情、欢快、洋溢着青春活力的《青年友谊圆舞曲》给人留下极深、极美好的印象。1984年十一当晚,国庆35周年,正在读大三的我参加了天安门广场联欢活动。礼花燃放夜空,舞曲响起,正是《青年友谊圆舞曲》。随着激情四射的节奏,上万名学子“拉起手,唱起歌,跳起舞来”,千万个声音共唱“一曲友谊之歌”,边唱边舞的人群使天安门广场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蓝色的天空像大海一样,广阔的大路上洒满阳光,穿森林过海洋来自远方,千万个青年人欢聚一堂,拉起手唱起歌跳起舞来,让我们唱一支友谊之歌”……动人的旋律配上抒怀的歌词,令这首热情而充满活力的圆舞曲在上世纪相当流行,尤其是有了歌词后,即可以独唱,也可以合唱,这首歌就像插上了翅膀,在青年学生中传唱开来。它如红色时代特定的音符,承载着那一代人美好的青春记忆。
至今很多人记得这首舞曲,但不记得作曲家的名字。对此“天戈老师”淡然地说:“不记得就不记得吧。千万别写我。报纸要抓大事。现在中央台的全国优秀流行歌曲创作大赛应该关注。音乐报创办时,正赶上流行歌曲从港台进入大陆,音乐报一开始就接触到这个问题。当时报道了李谷一在《乡恋》中的气声唱法,就付林创作、程琳演唱的《小螺号》展开讨论。音乐报创办这30年,也是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繁荣的30年。这次优秀流行歌曲创作大赛活动涉及流行音乐创作、演唱、传播以及在群众中产生的影响,赛制上也有新的招数。我每晚都看,知名作者像徐沛东因为回避没有参与,只有赵季平创作的歌曲《我的陕北》给人印象较深。但是来自基层的一些不知名的作者踊跃参与,群众面很广泛。我最近看了《北京日报》和《中国艺术报》的有关评论,周报的记者要想办法钻到评委那儿,听他们说三道四,要有述评”。这么长的一段话,是2009年5月22日晚5点半我打电话时,“天戈老师”一气呵成的。他的兴奋点总是在音乐上。
采访“天戈老师”很难,我不止一次碰过钉子。斗胆说一句:“天戈老师”有点各!提到周报发展、谈到音乐建设他滔滔不绝,一沾自己的边儿就三缄其口。我曾问“天戈老师”音乐报创办的情况,他给了我一闷棍:“我当时是北京市音协筹委会秘书长、群众艺术馆馆长。音乐报创办初期,我参加了工作,是筹备者中的一员,不能以开创者自居。大家心很齐,江山、吴扬、田祝厚、周国安,很多事情都想到一块儿,艰苦创业,热心事业,有问题大家一块儿想办法,积极性非常高。《北京音乐报》报名也是集体创作的”。
“天戈老师”罗列了很多理由告诉我:创办《北京音乐报》贡献最大的是老音乐家李凌、孙慎等。李凌不仅支持办报还指示“让不同意见在报纸上说。有不同看法要登,让大家讨论”。当时的北京市文化局局长赵鼎新就办报做出四点批示后还批了3万元经费。时隔30年,这些创办时的情景依然装在老爷子那个聪明的大脑袋里。
小脑袋的我学着跟老爷子绕弯子。“不说谁创办了音乐报吧,就流行歌曲创作您说两句”。他说“歌名怎么取大有学问,这与欣赏者的接受大有关系”。我又问“《青年友谊圆舞曲》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的?”。“天戈老师”说得很简单:“50年代。先有曲子,才有江山填词”。我说“圆舞曲是很洋范儿的东西,您怎么想到写圆舞曲呢?”他说“我当时负责天安门广场文艺晚会等活动,当时五一、十一很多节日庆祝活动,大家都要跳舞,北京群众艺术馆还承接着编集体舞的工作,我写了很多舞曲”。
其余的再也问不出来了,他斩钉截铁地说“不说这个了”。
想起最早我见到“天戈老师”,是90年代在西长安街七号、北京市文化局院子里。胳膊上总夹着很多报刊,人胖胖的,很多人碰到他都打招呼。再看到他手里多了个拐棍,腿不太好,说话依旧“钟声响亮”。去年到他府上拜访,他拄着老年人常用的架子,热情地迎出门来,显见腿又不如从前。我离开时,他说“下次再来带《国家大剧院》院刊,缺几期要补上”。全国十几种音乐报刊“天戈老师”都看。他足不太出户,但不耽误阅知天下事。他夫人说:“他的书摆了半屋子,也不让我收拾”。
为了对得起读者,就“天戈老师”的基本情况,我迂回问了当年与他同在北京群众艺术馆、一同创办音乐报的吴扬老师。“见到石头也要说三句话”的吴扬老师热情地向我介绍:“1930年生人。清华大学学农的,大一就参加进步学生活动,加入学生剧社和青联。后来到文委,文革中下放昌平搞宣传队,挺曲折的。之后调回北京市委宣传部、最终在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位置上退休”。简而言之,“天戈老师”不管是在基层还是在政府做的都是文化艺术管理工作。吴扬老师谈锋正健,继续说“1955年,中国要参加苏联发起、社会主义阵营广泛参与的世界青年联欢节,当时搞了征歌活动。天戈写了这首曲子。那时写友谊的歌挺多的,属他这首流传。他写过很多歌曲,如《新社员之歌》《绿色长城》《大跃进歌声震山河》《人民公社放光茫》等。我们俩还合作过七、八首呢。我写词、他谱曲,很多歌旋律很好听,但是有很强的时代政治烙印,所以流传不下来,也就是《青年友谊圆舞曲》淡出政治,传唱至今。当时的歌曲创作都是为当时的政治服务,多数是集体创作,我们凭着一股政治热情和青春活力,创作了很多歌曲”。沉浸在回忆里的吴扬,话中流露出对老伙伴的欣赏和赞美。
“天戈老师”不知,我会唱他创作的“难忘那五八年,大跃进的歌声满山川,千军万马修水库,十三陵前大会战”。旋律极其上口而抒情,很好听,可惜唱的是大跃进。“天戈老师”和吴扬老师正当人生壮年之时,把青春活力和创作激情奉献给了那个让人感到有丝遗憾的年代,但他们也给后人留下了中国第一音乐专业报刊《北京音乐报》。
青年友谊圆舞曲 教学目的通过学唱歌曲<青年友谊圆舞曲>,了解圆舞曲的起源及特点,从而让学生感受圆舞曲的律动美感. 年级初中一年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音乐《雪绒花》问:音乐是什么拍子,拍子的强弱规律是怎样的?答:三拍子。规律是、强、弱、弱。任选下面两种动作,组成强弱弱的三拍子律动:拍手、拍腿、踏脚、摇动身体、敲击大的器物、敲击小的器物、敲击三角铁、敲击木鱼。方法:学生讨论组合三拍子律动并表演。学习三拍子划拍图式 3 1 2 方法:教师先讲解划拍图式,后学生跟着划拍。跟着教师的指挥轻声用“啦”唱《小白船》。 1=D ¾ 5 – 6 5 – 3 5 32 1 5- - 6 – 1 2 – 5 3 - - 5 – 6 5 – 3 5 32 1 5- - 6 – 1 5 – 2 1 - - 3 – 3 3 – 2 3 – 6 5 - - 3 – 2 3 - 6 5 -- 1 - - 5 - 5 3 – 5 6 - - 5 32 1 5 – 2 1 - - 要求:姿势正确、声音柔和有弹性。新歌教学《青年友谊圆舞曲》初听:要求:感受歌曲的情绪气氛,听出歌曲的拍子及强弱规律的特点。复听:要求:小声跟唱,并从歌曲的色彩辨别大小调。答案:明亮、开朗的色彩是大调。 巩固歌唱《青年友谊圆舞曲》用右手击拍。用自选动作组成的三拍子律动伴奏唱《青年友谊圆舞曲》方法:分四组讨论,一组歌唱,其他三组各用不同的三拍子律动伴奏。音乐知识:“圆舞曲“。圆舞曲又称华尔兹,它是起源于奥地利民间的一种三拍子舞蹈,分快步和慢步两种,舞时两人成对旋转。18世纪后半叶,圆舞曲开始于城市社交舞会,19世纪风行欧洲各国。圆舞曲特点:节奏明快、轻快,旋律流畅、热情,节奏鲜明,第一拍较为突出。三拍子集体舞教师示范三拍子舞步,学生学习。全班分围两圈,随着《青年友谊圆舞曲》的音乐起舞。(安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