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请点击此处并阅读说明
搜索
查看: 5332|回复: 16

那一方水土那一方人 --- 子蕴看台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7 16:3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那一方水土那一方人‐‐‐  子蕴看台湾


                                                                           引子

           一九六四年秋天的一个拂晓,那时我家住在北京东四十条临街的一个四合院,睡意朦胧中,我被大街上“号外”“号外”的喊声惊醒。母亲披衣下床,一边开门往街上跑,一边说:“台湾解放了!”“台湾解放了!”待到拿回报纸,原来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发射成功了……但这一幕至今难忘。那时候不仅解放台湾是我们的职责,乃至解救全世界仍在受苦的三分之二劳苦大众也都是我们这一代的神圣使命,真可谓“任重而道远啊”。


           ……
     

     时光冉冉,斗转星移,我和我的祖国在历经了无数的坎坷、磨难后,终于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进入二十一世纪。两岸三通以后,姐姐以民间艺术代表的身份,第一个踏上了台湾领土,紧接着,台湾游开通,哥哥携嫂嫂又去宝岛环游一番,然后就是,今年的十一月下旬,我和D(我家先生,因此前文章中一直以D相称、这里也就不改了吧!)以自由行的形式成为家人第三批踏上台湾岛的人……而父母却均已不在人世……





     感慨岁月无情,世事变迁之余,亦不禁为时代的进步、信息的公开、门户的开放而欣喜,而不胜唏嘘,故在正文前,写几行字,以为引子吧!






[ 本帖最后由 子蕴 于 2012-3-20 11:24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2-3-17 16:3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一方水土那一方人---子蕴看台湾(一)

                                       文明友善的台湾同胞



         初踏台湾岛,说心里话很有些失望。街道狭窄,老旧,比不上北京的博大、壮观,亦没有上海的现代、繁华。充其量是大陆一个中型滨海城市的风貌而已,与头脑中的灯红酒绿之台湾更是相差甚远。但是几天下来,待我静下心来,逐渐深入到这个城市的日常生活中去后,我的印象变了:这是一个平和的,充满人情味儿的,和谐而安逸的城市,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文明,谦恭、礼貌、与人为善处处有所体现,令我感慨多多……



        未来之前,我已与D商量好,大陆的好山好水何其多,台湾的山水故然要游,但不作为重点,与台湾朋友见面、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尽可能多的了解感知这块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是第一位的。



        事前我们预订了位于市中心地段南京路的六福皇宫酒店,为的是出行方便,购物和饮食方便。除了和东道主及朋友的集体活动安排外,我们俩可以自由自在的消遣、散心而不受时间约束。尽量不给当地朋友添麻烦。这也是我们选择自由行的原因之一。



      因为是观光客,我们接触最多的自然是服务业:商店、攴厅、银行、高铁、巴士……我本来耽心会遇到香港回归祖国时,我在香港遭遇的尴尬:坐上出租车,司机一听我们的口音,知道是大陆的,居然拒载!和我同来的朋友想和他理论,被我拦下,我说两地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又信息阻隔,也难怪人家对我们充满敌意,就像年少时的我们,一提香港人,肯定就认为是特务一样的……。而这种情况在台湾却一次没遇到过,映入眼帘的是笑脸,“您好”“对不起,打扰了!”“谢谢”之声不绝于耳,向路人问个路,他会热心指点或送上一段,就连洗手间墙上的提示,也充满人性化,诸如:“便后冲冲洗,春泥了无痕”“您解放了,拜托给我冲冲澡吧!”让你在禁不住要笑的同时,又为这温馨巧妙的提醒暗暗叫好。



       应该说,给我第一印象深的应是台湾的银行,因为不知当地物价,我们先后几次去银行兑换台币。台湾的银行都是开放式柜台,顾客与职员之间没有大玻璃隔着,入门前有职员为你开门,指路(而不是保安)。柜台前柜员向你问好,彬彬有礼的解答你的问题。当钱币点清后他们会站起来双手递给你钱,请你仔细过目,并再三向你表示感谢。而不似我们的银行服务员,和你有一层玻璃之隔,脸拉的老长,钱丢给你而一言不发,好像你不是在存钱而是在讨钱似的。



        其二是他们的“的哥”。这也是此行我们接触最多的一个群体。他们衣着得体,热情而周到,显示出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文化素质。



        一出机场,上了的士。当司机听说我们来自北京时,立刻表现出欣喜和热情。他们主动地甚至有几分自豪地给我们介绍沿途的景点,问讯我们在台时间,给我们旅游的建议。多数司机近年不是本人就是亲属来大陆玩过,因此对大陆情况了如指掌,大家聊起来,毫无生疏之感。这大约就是我们血脉中流着同样的炎黄子孙的血的缘故吧!



        去日月潭那天,我们乘高铁到台中,下车后包了一辆的士。司机是个四十多岁的壮汉,热情诚恳如我们大陆的山东汉子。他脚受了伤,还没完全痊愈,但他讲他闲不住,载上南来北往的客人,和他们聊天是他的人生乐趣。他打电话告诉老婆:“我要载大陆客去日月潭,中午要在外面吃便当了,你一个人吃饭要多吃一点点哦。”我开玩笑:“是老婆吗?干嘛那么肉麻? ”他笑了,告诉我,老婆在超市包一个摊位,卖时装日用品等等,相当能干。“我老婆是桂林人,我们一起努力挣线,日子很开心的”他也和我们打趣:“大哥大姐一看就是一家人,有夫妻相。我们这一行干久了,一眼就明白”。



        他本人每月开出租可以挣到七、八万台币:“生活富足,吃穿不愁。”“那你受伤看病有没有医保?”“有哇有哇,我们连换血也不要钱。”(指肾透析)我问:“你不是个体经营者吗?谁给上保险?“我们有工会啊,我们的钱交给工会,工会代上。我们的工会既给我们撑腰,司机违规也制裁我们。”“我每年要回大陆桂林老婆娘家住一段,请朋友们吃酒和玩。大陆的哥们好爽啊,,我们在一起吃酒游玩,他们都带我到最好的攴馆吃当地特产,费用低又实惠。”我们聊的开心,我甚至问了他上保险个人承担的比例(可惜脑瓜不好使,马上又忘光光)。我又逗他:“大陆姐可不是包打听,初来台湾,好奇而已。”



        因为腰正在犯病,我问他可否为我们联系单独包一条游艇(每艇可乘38人),以免和众人一条船,到每个景点我走不快,耽误人家行程。他夸我心地好,随即又说:“大姐这样就对了,不要省钱花,开心健康就好。要是你们能在日月潭住一天,今晚我请你们到家里玩。”一路上他总是照顾我:“要不要下车活动一下腰腿?”一到站就招呼D:“快来扶大姐呀!”好像他真的成了我弟弟。到了日月潭,他为我们订了一条游艇《快乐二号》,他热心的对船公说:“大哥大姐是北京的,素质好高哦,你不要赚人家钱,大家做个朋友就好!”果然船工给了我们很多折扣,没有黑我们钱。



        两人乘一艘船,真的很奢侈很惬意。想想每次出游,想上甲板拍照都要挤来挤去,这次机会难得,因此唤D多给我拍几张照,可D总说:“好好观景,别大煞风景好不好?”想想也是,胖敦敦一胖大婶,又笨手笨脚,上得船头,压得一头儿沉,再把船搞翻,只得恨的在心里发狠。船公热心的给我们介绍景点,推荐我们吃什么才是当地特产。有些景点就停下来让我们下去玩一会儿。最可气的是,我们在一小岛(名字忘记了)下船后,D看见当地一老者正在钓鱼,立刻鱼瘾大发,竞让我一人去小街上逛去,他和老者一起钓开了鱼,甚至和我商量:“在这小岛住一夜如何?,明早让我过把瘾?!”



        船工也是五十出头的样子,我问他:“船这么漂亮,是自己的还是承包的?”他说刚刚买了不久;一支游艇八九百万台币。我心里思忖“哦,核200多万人民币呢”“贷款?”(真成了包打听)“哪里要贷款,我们这些人,哪个都拿得出一条船钱。”他告诉我,他已经有三个孙子了,大孙子十多岁了,我恭喜他,又说他未免太早结婚生小孩,他笑着说:“中国人嘛,四世同堂,子孙满堂才开心!”我和D上岸玩,买了米酒和糯米鸡、阿婆蛋在船上吃,也为他买了一份,他推辞不过,认真的说:“你们来岛上玩,理应我来请客的。”那样子似很不好意思,真的不像个跑江湖的生意人。



         去澎湖岛那天,我们乘小飞机到马公岛,然后包车游澎湖列岛。因为不是旅游旺季,岛上人很少,这个由元代设治迄今越七百年的小岛,古老而幽静,文明而精致,遍布澎湖群岛的玄武岩地质景观,更因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多样雕琢,令人叹为观止。那一天风很大,清澈的海水翻滚而来,掀起层层巨浪,哗啦啦的水声伴着我们前行,潮湿的海风吹乱了头发,扑打在脸上,真是好不惬意。我们在司机的带领下,先后游了白沙、澎澎滩、看了通梁古榕,二坎聚落、一直走到岛的尽头西屿西台。真的如《外婆澎湖湾》所唱: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只是没见老船长……,海岛美景自不必说,中午就餮更是留下深刻印象。



        到海边,自然要吃海鲜,司机带我们去了一个装饰豪华的酒店,我们没同意,请他带我们去一个真正的渔家开的小店。他于是开车去了一个看起来很偏辟门脸很朴素的名为《清心》的小攴馆。初看这小攴馆,地方不大,三四个三四十岁的妇女在里边操持。待我们坐定之后,D去选菜,我立刻被墙上的许多照片吸引了。照片上有蒋。经。国与店主合影,也有马。英。九与店主的合影。甚至有蒋。经。国给店主的信,满满一墙。待我一篇一篇的仔细看过才知道。原来店主叫吕酒瓶,是蒋先生的民间朋友之一。蒋先生到澎湖来时,来店里吃过海鲜,并写信来给店主将店主名字“酒瓶”改为“九屏”,并从此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友谊。因为店主与蒋先生的友谊,且海鲜做的鲜嫩无比,小店生意很是兴隆。老店主那天不在,我不好追问,只知现在招待我们的是他的女儿。我问:“为什么不好好改造一下店面、厅堂?好与墙上那么多权贵名人的照片相符?”女掌柜说:“父亲不肯,连门都是多少年前的旧门,就为纪念蒋先生的友谊。父亲说,越是如此,越要物美价廉,要当得起这情份。”



        因为鱼和生拌小海蛎子做的超好吃,我们要了一份又一份,又因为这攴馆故事多,我和D索性点了一瓶黄酒,加热了,边喝边和店家聊。见我们聊的热乎,D禁不住说:“知道你爱说话,不认生,却不知你还见面熟,不仅堪称包打听,还有点三八味道。”说归说,他也听得津津有味,待到我们告别时,店家送出老远,一再邀请我们再来,似乎还没聊尽兴。



        我去商店购物,因为走累了,在一家卖儿童服装的摊位前想坐下歇歇,没买人家东西,不好意思开口。那卖货的清秀女人,三四十岁的样子,主动邀我坐下,并对我问东问西,甚至猜我年令,职业,后来索性叫过旁边的售货员一起说笑,竞至不知不觉耽搁了一个小时之久……



        临走的前一天晚上,我和D去著名的士林夜市,回来搭的巴士是七个座的, 车新且宽敞,我们就预约他的车第二天一早送我们去机场。因为我们飞机早7点50起飞,又要退税,又要逛机场免税店,因此请他5:50来接。他5:30到了,通知了前台,待到我们上了车,他先道早安又倒歉,说打扰了。随后说,“带你们去我们正宗的永和豆浆吃个早点吧,这么早,饿肚子怎么行。”又说:“你们怕麻烦,不用下车,我去买了来。”一路上问我们都去过哪里玩,又建议我们再来应去的景点。我夸他的车新而舒适。他自豪的说:“我和父亲共开一车,他白班我夜班,,我们每两年定要换一驾新车,乘客坐着舒适,我们开着也开心。”“那你们一月挣多少?”(包打听恶习不改)“七八万台币总是有的。”到了机场,帮我们卸下行李,他再三对我们搭他的车表示感谢。咦?按我们大陆思维方式,理应感谢他才是。而此行却总是服务者对消费者表示感谢,这和大陆习惯真是大相径庭。



        飞机起飞了,飞离了台北,但我却并没与台湾同胞告别,因为我们乘坐的是台湾中华航班,心中自作多情的想,权当是台胞送我一程吧。因为腰疾不能久坐,我们订了头等舱。空姐的服务自是体贴入微,更开心的是我与漂亮空姐又相见恨晚,她告诉我:爷爷在四九年逃离大陆,在台一直思念故乡。两岸开通以后,爷爷近年来回大陆好几次,还给仍在大陆的大伯等买了房。我问她逛过北京否?她说来过一次,虽然天天飞北京,但不可以随便进港。她说:“北京好大哦,景点那么多,玩也玩不过来,好在大伯在北京,以后一定再好好逛逛北京城。”



        飞机飞抵首都机场,我和漂亮空姐握手告别,并相约下次飞机上见。D感慨:“您老人家真应当个亲善大使,开展民间外交绰绰有余。”而我却在想,此行让我领略了台湾同胞的文明友善,礼貌谦恭,十天时间虽不长,但给我留下多少美好温馨的回忆啊!!

                                                            
看台湾1-1.jpg

日月潭前留个影

看台湾1-2.jpg
我勇敢的在虎鲸头上“动土”,

看台湾1-3.jpg
在《外婆的澎湖湾》潇洒一把……

看台湾1-4.jpg
古老的小街二坎聚落

看台湾1-5.jpg
跨海大桥上风太大啦

看台湾1-6.jpg
不爱照相也得照相的我家先生D

                                                                                          2011.12.15.下午稿


[ 本帖最后由 子蕴 于 2012-3-20 11:19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2-3-17 16:5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一方水土那一方人-__子蕴看台湾(二)

子蕴看台湾(二)
                                                他乡遇故知

   闻黎明是著名民主爱国斗士闻一多之嫡孙,我的荒友,我的北京老乡,六十年代末上山下乡运动中,我俩同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32团政治处宣传股搞新闻报导。七十年代末他考进了北大历史系学习中国历史,毕业后又子承祖业如愿进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搞近代史革命史研究,成了学者、教授。闻黎明每年冬天都要到台湾讲学,去年冬天他就邀我赴台游,因时间仓促未能成行。今年终于如愿以偿,在他讲学的空闲时间,D陪我同赴台湾圆了梦。

   说小闻是“故知”,绝无“攀龙附凤”之意,因为那时我刚刚二十岁,而他还不足二十,正是风华正茂之时,作为千百万上山下乡知青中的幸运儿,我们俩先后被选进团里搞报导,用当时时髦的说法,我们可是货真价实的“一个战壕”的战友。小闻先我而进报导组,应称他为前辈。我曾在我的回忆录中,几次写到他……

    闻黎明和我不是一类人,他沉稳内敛,平和淡定,有点荣辱不惊的劲头,从年青认识到如今,我觉得他似无太大变化,那时候我就形容他:穿一长袍绝对一旧文人。而我是喜怒哀乐全挂在脸上,热情有余而毫无成府之人。大约正因为性格上的如此反差,我们反倒建立了长达四十余年的淡淡如水的君子之交。

     我们的人生轨迹也不尽相同,他是革命干部出身,是我们政治处第一个党员,为锻炼培养他,后又派下到23连当副指导员。尽管如此,在那个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盛行的年代,他却并不左,亦不骄傲,一直像个谦谦君子,有着很好的人缘。他父亲复职后,他从北大荒去了新疆,并从新疆考进了北京大学,成为我们那一代的骄骄者。毕业以后他成了教授,总是讲课带研究生,做学问,使原本就认真竞业的他更加严谨而一丝不苟。他著作颇丰,大陆台湾都有他写的书,印象较深有《闻一多传》《闻一多画传》《第三种力量与抗战时期的中国政治》《闻一多---涅磐的凤凰》等等,而我当时没机会上大学,直到回京后三十好几,才考入北京经济学院劳经系。而原本就随心随性的我,一直秉性难移,就这么毫无建树、稀里糊涂混到今天。想来真是惭愧……

   赴台前,为不干扰他讲学,我们说好待我一切安顿好,再打电话给他。这中间还有个小插曲:小闻托我在机场免税店代买两条“红双喜”烟送朋友。我慨然应允,在桃园机场,我即打电话告知小闻,我已平安抵达,并说:“我在机场免税店,你托带的‘红双喜,’烟这里没有啊。”闻黎明说:“嗨!那是咱大陆的烟,我让你在首都机场免税店买,桃园机场怎会有啊?”瞧,这就是我这马大哈作风,好容易有机会表现表现,却还“演砸了”,真是丢人。

   因为知道闻黎明早年曾在日本早稻田大学任教(或为访问学者),当晚我们就选定在酒店附近一家日本攴厅用攴。别看我们同在北京,因各自忙碌且在不同领域工作,反倒没时间见面聊天。这次能在台湾“相遇”,且有这么宽裕的时间,我们自是聊的开心尽兴。当然谈的最多的,还是上山下乡时的生活及感悟,想到二十岁时的我们一起在北国边陲北大荒“上山下乡”“屯垦戍边”,肩负着不仅要改天换地、改造自己、还要解放台湾的重任,而在时隔四十年的今天,我们竞然在台湾见面、讲学、旅游……一切都多么不可思议……。席间的我感慨不已,并点了日本清酒,我们举杯为这跨越了四十年的沧桑巨变干杯,为我们的友谊干杯。

    此行的第一站,自然应当去拜访虽多有文字联系却素未谋面的秀威出版社的朋友们,并去参观一下集编辑、印刷、售书为一体的,据说永不绝版的书店。闻黎明告诉我,一切均已安排好,秀威的总经理宋政坤先生要亲自设宴为我接风。虽觉有些过意不去,但恭敬不如从命,我还是同意了,只是说好,临回北京前,一定给我机会回请一席。

   秀威的全称应为《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台湾唯一一家出版国家文献类书籍的国家出版社。秀威公司目前拥有數位化出版管理系統,即將電腦和網路技術廣泛運用於出版管理、編輯、印刷、銷售等,实行數位出版,以新型態「大量訂做」(mass customization)为出版模式,目前己達到了出版品的專業化、客制化和數位化,并通過資訊網路實現了全系統的動態管理。

   这样一个在台湾出版界数得着的单位,总经理在我想向中应当是一严肃的、有着学者风范的、不苟言笑的白胡子老者,编辑们至少也应是四五十岁开外的人才对,但一见面,禁不住让我大吃一惊:总经理宋政坤先生居然是位四十多岁的年青人,编辑们看起来也都在三十岁左右的样子。负责编辑我书的晓雯小姐和千惠小姐居然是两位清秀的面貌娇好的女学生模样的女孩儿。我这个口无遮拦的人,一见面,想也不想就把心里话说了出来,我握着宋先生的手说:“原以为你是一白胡子老头,原来如此年青,这下我不必紧张了。”一句话,大家哄堂大笑,气氛一下子轻松而起来。

     秀威公司共分三层,一层为编辑部,大约四十多位编辑,印象中也卖自家出版书,二层为印刷部,三层为藏书。小楼不大不豪华,但整体印象明亮整洁而现代,书香气十足。我们上上下下的参观、拍照,座谈,那些工作着的编辑们并未受到影响,各自埋头工作,显示出这个公司的整体素质。

    中午宋总在公司附近的一家中式饭店宴请闻黎明、我和D,有关的编辑们都参加了。宋先生亲切随和,且很幽默,谈吐中常常会说些典故和年青人时下的流行语言,让你感觉到他的内涵和睿智。我们彼此也似无生疏之感。吃什么印象不深,但酒是必不能少的,三杯酒下肚,大家谈笑风生,气氛融洽而热烈,

    下午,总编蔡登山先生和闻黎明一道陪我们去市内景点观光游览。台北市区景点很多,国父纪念馆、故宫博物院、中正纪念堂、101摩天大楼、自由广场等等,等等……,因蔡先生是台湾人,而小闻己游览多次,想必他们带的地方不会错,我和D也就跟着他俩信马由疆、走马观花的玩开了……

  去国父纪念馆当然是我们的首选, 国父 纪念馆被面积共计11公顷的中山公园环绕,中山公园的造形,是以公园正中央升旗台、喷水池与馆建筑物为轴线,两边采用对称方式设计,其主要植物的配置也采用对称方式种植。北面是由墨绿色小卵石所铺设的健康步道;西面是中山碑林展示区;南面是喷泉池、花坛区、草坪区;西南面是绿意盎然、垂柳摇曳的翠湖区。翠湖湖面积约有8000平方公尺,是台北市最大的人工湖,湖上建有香山桥与翠亨亭。

      国父纪念馆始建于1961年,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百年诞辰而建。纪念馆高30.4公尺,每边长100公尺,由每边14支灰色大柱,顶起翘角像大鹏展翼的黄色大屋顶,静静地 坐落在十万公尺见方的平地中央,四周丛林、花草、广场围绕,很宏伟,很有气势。巍峨庄严中又不失应有的精致,使人不禁从心中升起景仰之情。

      走进念馆一楼大厅,迎面就是孙中山先生铜像,中山先生端坐沙发之上,左右有持枪卫兵护卫。铜像高 5.8米,重达17吨。台座上镌刻着孙先生题写的《礼记•礼运》上孔子论述“大同”社会的一段话,令我印象深刻:“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里每隔一定时间,会举行三军仪队交接仪式,我们去时刚好是下午4:00,于是就和许多游客一起静静的观看了交接仪式。大厅左右两边,是国父史迹展,东室是以中山先生与中华民国为主题的展览室,西室则是以中山先生与台湾为主题,并有有关台湾历史的介 绍。里面收藏有孙中山于民国13年(1924年)4月12日手书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全文仅二十五条。这是孙先生针对国家建设所提出的规划方案。还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印玺。

    一楼北面,是可容纳2500多人的大会堂,总面积2844平方公尺,为岛内最大型的国家级表演场地。这里集演讲厅、中山讲堂、逸仙书坊于一体。纪念馆二楼有中山国家画廊和孙逸仙博士图书馆,中山国家画廊是国家级艺廊,据说经常邀请国内外知名的艺术家在此展出;孙逸仙博士图书馆藏书三十余万册,全年供民众 阅览。 此外,三楼还有逸仙艺廊、德明艺廊和逸仙放映室,在地下一楼还有翠亨艺廊、载之轩等等。

     在中山公园,可以看到台北地标建筑——台北101大楼。101大楼位于中山公园东南面,原名台北国际金融中心,大楼地上有101层、地下5层,高509米,据说为世界第二高楼。
  
     小闻介绍说,101里面除国际金融外,且集生活时尚, 世界知名品牌旗舰店、美食、健身、休闲为一体。 并且有充满艺术氛围的娱乐休闲空间。露天咖啡厅等等,是娱乐休闲的好去处,要在里面玩需一天时间。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只远远的照了几张相, 权且留下些许遗憾,下次再逛吧。

     不知各位有没有体会?游览中也会彰显每个人的个性,蔡先生和闻黎明二位是文化人,虽来过多次,却像是首次参观,他俩认真的浏览图片、文字介绍,小闻每到一处还要拿上文字材料,并且要留下纪念印章,而我和D则大步流星、走马观花,一会儿就走失了,谁也找不到谁了。更有意思的是,闻黎明的“学者风范”处处体现:他为我拍照片时,会指定我站在哪儿,面朝哪一方,然后认真的拍摄。轮到我给他拍照,他还没站稳,我都照完了,美其名日“抓拍”,他可毫不含糊:“你根本没把我放在镜头中间,指不定进没进镜头呢?不行,从来一张。”那样子好似在带学生实习,我只好按他的要求规规矩矩重拍一张。我想,这大概是他的生活常态,作什么都一丝不苟,绝不敷衍了事。而这一切却让我忍俊不禁,哭笑不得……。

       因小闻尚在台讲学,他拍的照片我还没拿到,先发几张我像机里面的,滥竽充数一番,待拿到他的再置换吧!今天是圣诞节,我且在这里遥祝闻黎明和秀威的朋友们圣诞快乐啦!


                                                2011.12.25(圣诞节)
    
看台湾2-1.jpg

与秀威人热烈轻松的座谈

看台湾2-2.jpg
我与闻黎明在秀威公司前合影

看台湾2-3.jpg
总编蔡登山先生、D、我、总经理宋政坤先生

看台湾2-4.jpg
秀美的编辑蔡晓雯小姐、千惠小姐与我们在一起

看台湾2-5.jpg
国父纪念馆大门前

看台湾2-6.jpg
我在孙中山先生铜像前

看台湾2-8.jpg
瞧,我与宋政坤先生成了好朋友

看台湾2-9.jpg
宋政坤先生与新老朋友在一起,小闻是他多年好友

看台湾2-10.jpg
我与D在101大厦前

看台湾2-11.jpg
一个人来一张吧

[ 本帖最后由 子蕴 于 2012-3-20 10:35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2-3-17 17: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子蕴看台湾(三)

那一方水土,那一方人------子蕴看台湾(三)

                                                 新朋友蔡登山


   
      蔡登山先生是闻黎明的好朋友,是我此行结识的新朋友。在此之前我们仅是发过邮件和通过几次电话。那时我只知蔡登山先生是台湾秀威出版社的总编。见面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才知他是集总编、学者、电影发行人、作家于一身的一个“大人物”,令我不大不小吃了一惊。所以题目叫“新朋友蔡登山”,确有“攀龙附凤”之嫌。

       还记得我和他第一次通电话的趣事,那是去年春节前后,天很冷很冷,我走在大街上,忽热接到一电话,一看电话号码,长长的一串,很是诧异,待到接通,才知是远在台湾的蔡先生。通话内容记得是校对的事……我们聊的很投机,这是因为他谈到了我书中的《我的电影情结》,他说:“知道你也喜欢电影,我也喜欢电影啊,还搞了好多年外国电影发行人的工作,近年才改行了。”我说:“和您相比,我看的电影实在太少了,真羡慕您工作,干嘛要改行?多可惜呀!”他邀请我何时有空赴台一游:“台湾很漂亮,值得来一趟!”我答应:“何时开放自游行,我会去的。”大冬天站在风里我很冷,挂断电话后我遂转身往家走,这时身后一辆警车慢慢开过来,我一惊:“莫非不许与海外通电话?”还好车子从我身边擦身而过……待到我走到家,警车居然停在我家小区。这一惊非同小可,(要知道我是最热爱警察叔叔的,遇到困难找警察是我人生的信条,我就曾有过一次大雪天到人大会堂听音乐会,半夜三更打不到车,一个人走在黑洞洞的南河沿大街上,遇到巡逻警车,伸手拦车,警察叔叔居然就让我搭了一段顺风车的美事。)到家我赶紧告诉D,是否我犯了戎了?D笑的喷饭:“都什么年代了,谁家还没几个海外朋友,你可真够累的!(意思多心多事)。”当然这件趣事我没向蔡先生提起,怕他笑我智商太低……

       这次赴台前我收到蔡先生邮件,告诉了我他的联系方式,包括手机座机等等,说到台湾可随时与他联系,令我好生感动。想我一小小作者,他一大大        总编,居然这么周到,心里暖暖的。到台湾那天,在机场才知道,我忘了开通手机漫游,心想,反正不急,到酒店再说吧。谁知在酒店前台,我正在办手续,背后忽然有一先生问我:“你是子蕴女士吗?”我回头,惊喜:“你是蔡登山先生?!”我们热烈握手,似老朋友相见,毫无生疏感。他中等偏高身材,白净面庞,戴一副近视眼镜,穿一件白色衬衫,手上搭一件浅色夹克衫,斯斯文文一介书生。他说与闻黎明约好,到酒店看我,小闻尚在路上。因为他当晚有事,不能一道吃晚饭,但他给了我许多旅游建议,我们四人粗粗商定了一下安排,他就告辞了。

        在秀威座谈时,他送我一本他写的书《名士风流》,后来我们逛书店,又陆续看到他的著书《读人阅史》《才女多情》,他都慷慨的买下来,题字送我。在看作者简介时,才知他的“来头儿”……
        
      蔡先生,一九五四年生人。台湾台南人,淡江大学中文糸毕业。曾任高职教师、电视台编剧,年代及春晖电影公司企划经理、行销部总经理。沉迷于电影及现代文学史料之间,达三十余年。著作有:《电影问题•问题电影》、《往事已苍老》、《人间四月天》、《许我一个未来》、《人间花草太匆匆》、《人间但有真情在》、《传奇未完——张爱玲》、《百年记忆》、《鲁迅爱过的人》、《另眼看作家》、《民国的身影》、《梅兰芳与孟小冬》。编著有:《徐志摩情书集》、《柔情裹着我的心——徐志摩的情诗与情话》、《消逝的虹影——王世瑛文集》等等、等等。

看台湾3-1.jpg
蔡登山


      除著书颇丰外,蔡先生十多年前在台湾春晖电影公司作电影企化和制作的经理人时,还曾制作了以探寻现代文人作家为主的《作家身影》系列记录片,其中包括有鲁迅、陈独秀、胡适、曹禺、吴宓、钱锺书、徐志摩、张爱玲等现代文人。  
    在接触中我明显感到,蔡登山先生本人即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中国文人。他不似我同时代人,倒像是我的父辈那一代知识分子(不小心让他占一便宜),身上散发着旧时代文人的气质,这大约是我们生在同一时空,不同政体下的空间,且受的教育大不相同关系吧。

       初看他的书,会以为他写的都是文化名人风花雪月的事,但当我一本本用心的读进去,才终于明白,他是用翔实的史料旁证,来为历史上的孤证作注解或辩证。用他的话来说,即是: “知人论世,只有了解作家本人的感情生活,才能更好地读懂他们的作品。”因此像鲁迅、胡适等人才成为他重点研究的对象。

     钩沉旧籍史料,写关于近代文人、文化人的传记,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不是对历史的深谙,不是对文人学者的深爱,不是对历史的负责任,蔡先生大可不必走这样一条艰苦的写作道路,选择写小说,写剧本,做娱乐记者,那会轻松愉快的多。因为传记文章看着过瘾,但写起来会非常困难,每个论断都要有可靠材料支撑,否则一个环节断裂,则所有的推断都没有意义了。这不但是辛苦的劳动,也需要耐心和智慧的精神付出。 蔡先生曾经说: “我赞同胡适的观点,孤证是不能成立的,还要有旁证。”为了写一篇文章,他往往要翻阅大量民国笔记。要海峡两岸辛苦的奔波,深入到这些名人的家乡、学堂、与他(她)们的后代、亲朋聊天,寻找一切相关的“蛛丝马迹”。在搜集查阅有关史料中,他发现有些名人口述实录不可尽信。蔡登山认为“对海量史料要进行梳理才能用,首先要真,才能谈得上美。对前人的说法,能反驳的一定要反驳。”因此蔡先生的任何一篇文章都不仅功底颇深且都是建立在对史料的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这些文章皆能够从细微中剥去历史的尘埃,焕发出新鲜的色彩


     蔡先生写作的文章严谨,求实,可读起来又不枯燥,这一方面得益于他深厚的文学功底,更得益于他沉迷电影三十多年的耳濡目染。蔡先生的传记,散文生动,可读性很强,一是因为他注重生活细节,使他的研究推断更多几分烟火气息和历史的真实质感,二是因为他在写文章时常常采用电影手法,采用倒叙,回放、剪辑等等手法,他说这样才能让读者有悬念或有现场感,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
看台湾3-2.jpg


       不知为什么,在赞赏蔡登山先生的文采,成就和建树的同时,我几次被心底涌动的一种悲哀思绪打断:因为蔡先生1954年生人,他的这个年龄,在大陆刚好是六九届初中生,即我眼中的“小六九”。他(她)们六六年小学毕业,进入中学搞了三年文化大革命,然后“连锅端”去上山下乡。他们本应也和蔡先生一样按步就班的上中学,读大学,读研考博,他们中间本应也涌现一大批学者、医者、科学家、诗人、但可惜的是,在他们应读书的黄金年令段,赶上了那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不但未曾读书,十五、六岁就被迫上山下乡……只因所处空间不同,同时代同年令的人的人生际遇竟会如此不同,想到此,我心好痛好痛……。
别看我给蔡先生戴了那么多“高帽子”,可和他本人接触,他却绝没有一点作家、学者的架子,他非常亲切随和,又很健谈幽默,我们一起吃饭、逛街,喝咖啡时,常常因为开玩笑而哈哈大笑。他和闻黎明都很忙,不可能陪我和D去台北以外的景点玩,刚好我又非常想看看台湾的市井生活。我提出除市内景点外,一是请他们陪我逛逛书店,淘些书(这也恰恰合了闻黎明的意,他一直想多逛几家旧书店去淘淘旧书)。二是想请他们陪我一起去看电影,因为我想向中,台北的电影院会和我小时候北京的电影院一样,每两个小时换一部片子,一个电影院可以看好几场不同的影片。


      因为想看电影,到台北的第二天晚上,蔡登山先生就带我们去了西门町,并坚持要请我们到一家泰式餐厅吃了晚饭。据蔡先生介绍,西门町是台北市西区最重要的消费商圈,且是台北市第一条有指标性意义的步行区,是日本统治时期仿效东京浅草区在此设立的休闲商业区。30年代开始,西门町成为台北著名的电影街,日本战败后,荣景也继续维持下去,40年代起每家戏院门庭若市,黄牛票猖獗,电影院一家接著一家开,仅武昌街二段就连开了十多家戏院,其盛况自此可见一斑。80年代起逐渐没落。90年代后期,台北市政府与西门町当地商家,重新将西门町规划为行人徒步区,并在周末和国定假日禁止车辆通行,才又将青少年拉回这个区域。据说:当年林青霞就是在西门町与友人逛街时由星探发掘而起,成为了有名的电影明星。

     现在的西门町,几乎每个周末都有小型演唱会、签唱会、唱片首卖会登场,各种电影宣传、街头表演等等活动也常常可见。目前西门町还有20家以上的电影院,在台北要看首轮电影,西门町几乎都找得着。而各种大小店家则有6千间左右。蔡先生说,自己所以沉迷于电影,最主要的因素,是小时候父亲就在电影院工作,故他童年及青少年时代的玩乐消遣就是泡在父亲的电影院里……

      可惜的是,进了影院令我大失所望,这里和北京一样,每个影院都只放一两个外国大片,我渴望看的老片子,好片子根本没有,我只得耐着性子看了一场集科幻,武打、荒谬于一身的美国大片,因为烂,我连名字都没记住,似乎叫《时间终点》
逛书店那天,就更是过瘾,由蔡先生作向导,我们仨逢书店必进。(D不喜逛书店,约朋友去了阿里山,因要乘好长时间车,我没敢去,此为此行之一憾)记忆中有茉莉书店、雅舍书店、大成书店、正大书店,进进出出有七、八个店铺之多,旧书店的经营均有特色,有专门古籍线装书,也有偏重于历史、文学类的,有偏重于老画报画册的,特别是电影画报之多、年代之久远令我馋涎欲滴,可惜我无法往回带,太重了。

       大成书店是个新书店,我受五姨之托为她买书,可是书店的分类不似大陆,他们按出版社分类,这可难坏了我,幸亏售书人的服务好,我说出书名,他上网一一查找,可惜还是没有。当然蔡先生、闻黎明和我都各有收获,闻黎明似乎收获更大,他找到一篇早年写闻一多的书,兴奋不已,看来淘旧书不仅趣味多多,确有意外惊喜。走了多半日,他俩似乎尚未尽兴,而我因为正在犯腰疾,又累又痛,举步唯艰,连连讨饶,他们也只得作罢。
我对蔡先生说,在台北光是吃日餐、泰餐、海鲜类,竟不知何为台湾特色菜,他于是带我们去了一家独具特色又便宜实惠的饭馆(忘了店名),因为在台大周边,大学生们会经常光顾,闻黎明连连称赞,说以后再来访问,也可到这里用餐了。

     我们仨个的最后一站自然是国立台湾大学。在台湾人的眼中,台大即大陆的北大,蔡登山先生年青时曾向往这所大学,而闻黎明先生则与台大有过学术交流。我亦为能一览台大风貌而欣喜。

   台大前身成立于日据时期(1928年)的台北帝国大学,是日本九所帝国大学之一。 台湾光复后,台北帝大于1945年改制为国立台湾大学。1949年国民党政府迁台后,取代了当时尚未在台复校的国立中央大学,成为教育部资注最多社会资源的大学。台大自改制起即以傅斯年校长为代表的自由主义学风著称,其教授、学生与校友皆对当代台湾历史的发展有着莫大影响,校园亦为多次民主运动、学生运动的策源地。发展迄今已是华人社会最具声望的高等学术机构,在岛内所有学门皆大致处于龙头领先的地位,其入学分数不仅是其它院校相同学系的最高,大批毕业生亦担任各大行业的领军人物,迄今已培育出一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多名台湾政界要人,如马英九,连战,李登辉、陈水扁、辜振甫与为数可观的中央研究院院士,著名作家白先勇、李敖亦是该校毕业生,故台大素有台湾第一学府之称。

     台大的第一任校长傅斯年先生是个抗日爱国知识分子,又是一位教育家、学者,他一生主要以教书和著述为业,是海峡两岸均不可忽视的一代学人。
  

     跟着两位学者我这个没文化人也假斯文了一次。蔡先生特别在著名教授学者傅斯年先生墓前凭吊一番,然后我们在这所历史悠久,花木幽香的校园中聊天神侃……

     罗哩罗嗦一本流水帐该结尾了,可既写文人怎可文笔不优美?于是决定将蔡先生在他的著书《名士风流》的题记抄录于此,权作我本文的画龙点晴之笔(虽与本文风马牛不相及),但我希望朋友们据此可领略蔡先生精彩文笔:  


        唯大英雄本色,是真名士风流。

     〈摸鱼儿〉/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为谁去。

       当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爱意满盈,万水千山、倾国倾城,而今双手一放,红尘无爱,人世苍凉。那是人间最凄烈的场景,尤其是在渡口的地方,岸凝江流,帆起舟行,此岸彼岸,放手之顷,即成永绝。这一错手,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山盟海誓、烟消云散。天上人间,无处相见。长歌当哭,情何以堪!

       钟期死去哀千古,地老天荒一寸心。

       蓦然回首,碎影沧桑,灯火阑珊处,却不见伊人踪影。花开堪折直须折,有爱当爱直须爱。是否真的要到放手之后,才“此情可待成追忆”呢?
                         2012.元.6.下午4:21.稿


看台湾3-3.jpg
左一闻黎明,左二蔡登山,右一宋政坤先生

看台湾3-4.jpg
我与闻黎明、蔡登山先生在自由广场

看台湾3-5.jpg
闻黎明与蔡登山在西门町酒吧等待电影开演

看台湾3-6.jpg
在酒吧俯瞰电影院

看台湾3-7.jpg
蔡先生在书店逛

看台湾3-8.jpg
我和闻黎明在台大门前

看台湾3-9.jpg
被我们戏称为“海峡两岸的对话”的我和蔡先生在台大校园照片

看台湾3-10.jpg
花木掩映中的傅斯年先生墓


[ 本帖最后由 子蕴 于 2012-3-20 10:47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2-3-17 17: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一方水土那一方人---子蕴看台湾(四)

临行拼了一把酒

       台湾一行,转眼已到归期,按照事前的约定,临行之前是要由我来答谢东道主的。十一月二十九日那天中午,我们选定了一处充溢着“茶”文化的非常考究的小酒店,那里的每道菜都非常讲究精致,且都是用茶叶熏制蒸煮或烧烤而成。因为是道地的中国风味菜,据说马英九也常在这里请客。因为我曾在秀威为我接风的午宴上夸下海口,要好好的喝一次酒,结果好客的宋政坤总经理不仅带了酒来,还把编辑部能喝酒的或称有酒量的男女编辑带来三四位,这让我心里多少有些紧张,因为吹牛归吹牛,毕竟是叶公好龙,且第二天一早就要飞回北京,真是好忐忑好忐忑,我和D互相嘱咐,一定不能多喝,心意尽到即可……

   还好,台湾喝酒和大陆不同,大家自选,喜欢喝什么就喝什么,不强求。宋总和D以及晓雯、伊庭都喝洋酒,闻黎明是任怎么劝说,滴酒不沾,蔡登山本是好酒量,但称因学佛已久不喝酒,在我开导下:“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不得不陪我们喝几杯,还有一个高1.9米的帅气的男孩,我们仨人选了白酒。可台湾高梁酒浓度太高,喝起来热辣辣的,我耽心会喝醉,我们于是又换成了四十度左右的冬虫夏草酒……就这样大家各取所需,高兴的喝起来。虽然酒喝的很斯文,但大约是酒逢知己吧,个个都喝的很尽兴,聊兴也越来越浓。最可笑的是,酒正酣时,谈到小时候我们各自受的教育,不由开怀大笑:台湾人称我们大陆人是万恶的共匪,小孩子们想向我们个个青面獠牙,我们则认为台湾同胞水深火热,甚至唱的歌也是:“有一个小朋友家住台湾,他父亲是工人生活艰难……”,台湾大陆,一衣带水,海峡两岸,却因为毛、蒋时代的各自封闭,造成如此的“夸大其词”,真是令我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席间大家又开玩笑,说是要把我的回忆改编为电视剧,于是又开始选择男一号女一号,男一号当场选定那个1.9米的帅小伙,女一号选谁?大家争来争去,好不热闹……

     就这样,一顿中午饭我们居然吃到下午三四点还未尽兴,于是又“转战”到歌厅,接着喝红酒……闻黎明点了“七子之歌”,那是他爷爷闻一多若干年前写的诗。澳门回归时,一个小女孩唱的,非常好听: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
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母亲!
我要回来,
母亲!母亲!
祝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我则点唱了“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宋先生蔡先生也都一展歌喉,可惜我都喝晕了,竞不知他们唱的什么了……此间晓雯、伊庭已相继喝倒,那个1.9米的小伙子不得不一次次的“英雄救美”,真是好难为他……

      当我们转战到第三家酒吧时,仅剩下宋、蔡、闻、D和我,闻黎明是“众人皆醉我独醒”“冷眼向洋看世界”,事后他对蔡登山说:“我是不写学术以外文章的,否则我会好好的把你们的醉态描绘写生一番……”,蔡先生过去搞电影的,酒量惊人,一直清清醒醒,我遣责他“老谋深算”,害我们都喝醉了,事后宋先生也说,那晚喝到什么程度已记不清了……

                                          我的“子蕴看台湾”系列到这一集该结束了,:我想用 廣州《新周刊》總主筆 ~ 肖鋒:《 大陸人看台灣 台灣人這麼說這麼做 》中的几句话作为全篇结束语:


        在台灣找中國,你能感悟到一種久違了的溫馨。我們與他們,似曾相識又彼此陌生。

        不少陸客初看台灣會有些心理落差。台灣怎麼連個氣派的機場都沒有?台灣不是用看的,台灣是要細細品味的。就像一個女人。

         我們過往所瞭解的中國,只是一半,另一半在台灣,這一半雖小卻濃縮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粹。他們跟我們一樣,他們跟我們又不一樣,太不一樣了。

     他們的「愛」是有心的,他們的「親」是相見的,他們的「義」中是有我的,他們的「廟」是經常朝拜的。中國漢字是我們與古人交流的密碼。密碼不失,方能傳承。

     他們的書店是有主張的,堅守在黃金地理位置。逛書店是一種享受,讀書是一種態度。一個不讀書的民族只會淪為低智商社會。


他們的機場翻修,會一步一個道歉啟事。謙恭本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公權更應如此。人臉是城市最細緻的風景線。台灣人的臉從容淡定,優雅內斂。

他們會熱心為陌生人指路,新一代甚至會拿出手機,耐心為你google,將地圖解釋給你看。中華民族以助人為樂,美德有傳。

他們的旅館裡會擺放佛教聖典、聖經、大師語錄,各種信仰和諧共處。什麼是和諧社會?這就是和諧社會。
友善是台灣人的關鍵字。友善不是靠標語,也裝不出來,不是面子,而是裡子。


文化與人情沒寫在樓面上,卻寫在人臉上。


看台湾4-1.jpg
野柳

看台湾4-2.jpg
士林夜市

看台湾4-3.jpg
阿里山

看台湾4-4.jpg
日月潭

看台湾4-5.jpg
西子湾

看台湾4-6.jpg
澎湖列岛

看台湾4-7.jpg
邓丽君墓
                                            《全文完》2012.元.14•下午
注:因为本论坛不能发照片,所以只好删除相关内容,难免文章不连贯,敬请谅解。


[ 本帖最后由 子蕴 于 2012-3-20 10:55 编辑 ]
发表于 2012-3-17 19:3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发照片

   大作终于发上来了,缺失了照片使文章减色不少,有些遗憾。同样去台湾,同样写游记,视角不同,关注的内容不同,文学功底不同,差距就很大,老同学的文章看似信手拈来,聊家常一般,实则很有深意,很有味道。
   最近,论坛的系统可能有问题,发照片比较困难。昨天我的电脑(xp)就发不上去,老伴的笔记本安装了w7,发时看不见图片,发表后才能看到,很费劲。
   请教一下管理员,有什么好办法?
发表于 2012-3-17 22:27: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意思,可能是论坛程序版本低的缘故。
如果您发表照片时,提示文件类型错误,请继续点击确认并发表即可。此时照片依然可以发出。但是文件如果大于1M可能出现问题。这是因为论坛程序希望大家发表的图片小一些,可以少占用一些资源,同时对网络的带宽也可以少些。

谢谢您的提问。如果有更多问题,请发表在“大家的智慧”分论坛中。
发表于 2012-3-18 21: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曾在子蕴博客看了:子蕴看台湾(一)—(四),转发至论坛又看了一遍,因正如老猫说,看的有味道。子蕴在文章结尾也说,台湾不是用看的,是要细细品味。
  博客中每篇所配照片漂亮又清晰,第四篇之后,选自网上的图片加上说明也很值得看。

  关于照片转发遇到问题,我有几点不成熟想法:
  1.我在邮箱或论坛发附件、照片时,遇障碍,换用不同浏览器有效果。
  2.看到子蕴博客中,转贴了前两天老猫在论坛发帖:“向母校赠书”全文、全照片,不知如何做的,是否同样博客的文字加照片也可复制、粘贴至论坛?
  3.我试做了将子蕴博客中“看台湾”文字加照片转贴至论坛,是可以的(当然只试,未发)。
发表于 2012-3-19 07:4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乐群

     子蕴将我的博文《子蕴向母校赠书》转载到她的博客,是因为新浪博客之间允许互转,可以直接转载,也可以复制。从新浪博客复制到论坛就只能复制文字,照片复制后自己能看见,而其他电脑看不到,需要从本地一张一张重新上传才行。不同的浏览器,上传效果不同。360浏览器就不行,老版本的windos的浏览器可以。

[ 本帖最后由 老猫 于 2012-3-19 07:48 编辑 ]
发表于 2012-3-19 07:5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管理员 的帖子

     谢谢管理员的回复。
     我已经知道通过什么途径看以前发的文章了。

[ 本帖最后由 老猫 于 2012-3-19 07:58 编辑 ]
发表于 2012-3-19 14:26:0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猫,你的解释很清楚。我只是源自本论坛指引,自“女十二中的博客”始,乐于看各位博客及一些其他博客。不想开通博客、微博,因想做、可做、已做的事不少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20: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乐群大姐:因不能发照片,台湾(一至四)觉得有缺憾似的,我还是那句话“太笨”,这次能重新发文还蒙您那天的指导、示范、我会慢慢把新浪上的文章转贴过来,和论坛校友们多交流,谢谢您的帮助!更可气的是,我也写了一篇那天返校的文章,,费了半天时间,还没写完,去吃午饭,回来竞然找不到了,遍寻不见……气的吐血,您说人笨成这样可咋整啊?:'( :L 幸亏老猫不嫌弃,亲自指导,亲自操作,有望补发照片,我耐心等待呢……

[ 本帖最后由 子蕴 于 2012-3-20 09:49 编辑 ]
发表于 2012-3-20 11:30:29 | 显示全部楼层

照片出来了

   老伴儿花了三个小时的时间才把子蕴博文中的图片上传完,有的上传了三遍,确实不怪子蕴手潮,是电脑不给力。
发表于 2012-3-20 11:4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昨晚看到子蕴帖,刚才正想再琢磨怎样将照片发上来,看到刚编辑过的子蕴帖,兴奋的看到文中插入了全部照片、图片,太棒了!照片很清晰,比在博客中看到的更大,使全文更完美无缺。

  上面一段话刚发出,看到在此10分钟前,老猫的帖,回来再加几句。我料到老猫会有办法,也感谢老猫的老伴对我们论坛的支持。昨天和一位老师通电话,还在表扬老猫特能干。

[ 本帖最后由 乐群 于 2012-3-20 11:54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2-3-20 18:5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回到家,赶紧打开电脑,看到老猫的先生大力支持,亲自操作,终于发上了照片,真是感激不尽,麻烦之处,容当后报。发一篇文(实则四篇),不断询问麻烦三个人(乐群,老猫,猫先生),这样发帖子的人真是讨人嫌啊,俺努力学习,下次不敢了……多多包涵啊!
发表于 2012-3-23 15:27:5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台湾要品,子蕴一语道出了小岛的韵味,看子蕴的文章同样要品,需要静心,喝一杯咖啡,不急不缓,慢慢品。
 楼主| 发表于 2012-3-25 10:53: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下子发了四篇,太长了,看起来太费劲儿,下次不能这样了,谢谢和平,久违了,问候朋友!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心愿论坛 ( 京ICP备05069205号-2 )

GMT+8, 2024-4-25 18:26 , Processed in 0.07974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