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请点击此处并阅读说明
搜索
查看: 3075|回复: 2

读校史有感之二__贝满办学目标的质变过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24 21: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长达80余年的校史可以看出,贝满在办学目标上有一个从为教会和传教服务,经过一个过渡期,转化为中国社会服务的变化过程.

  一,为教会服务期__

      19世纪后半叶,贝满的创建人和投资人必然把"培育养基督教徒和基督教徒的妻子","培养教师,妻子和母亲,以满足目前中国教会之需"为办学目标.此时中国新式教育开始,贝满夫人及女传教士们,有差会提供资金和自身在中国南方沿海城市的办学经验,使得贝满办学后取得一定程度的发展.

  二,办学方向发展期或曰过渡期__

      进入20世纪,经"庚子之变"后,教会得到清政府赔款及贱价购买地产,使教会学校得到恢复和较大扩展.这时办学的传教士也意识到,除为教会本身需要外,还要"在智力,道德,和宗教三方面","接受西方的科学和文明,推动个人和社会的发展".1903年麦美德校长上任,她致力于贝满向"发展为大学方向前进",l两年后实现此举.此时毕业生的去向已能超出为教会服务范围,开始走向其它领域.

  三,纳入中国教育体系,为中国社会服务得以实现__

     经过20世纪初清末维新失败,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中国社会变革激烈动荡.在国内民族主义高潮下,教会学校走上了"中国化"进程.20年代初中国教育部颁布教育立案办法,1922年贝满董事会聘请管叶羽教授为第一位中国人校长.1927年贝满在政府立案.管校长上任后,取消圣经课,把宗教活动移出课堂.他制定了一整套科学,严格,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提出了影响学生一生的"敬业乐群"校训,组建了德才兼备,群英荟萃的教师团队,培养学生德智体群全面发展.在他26年如一日全身心的工作中和他的教师团队一起,为当时的中国和新中国培育出大批优秀的妇女人才,她们对于我国各方面事业的贡献有目共睹.难以估量.
     可以认为贝满达到了为"中国社会服务"的质的转变.

     
 楼主| 发表于 2012-2-25 09: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两点说明

1,据尹老师查阅的资料表明贝满经费的变化:自1904年开始,贝满实行对学生完全收费,逐步自给.部分无力缴纳学费的学生,一方面可签协议,由差会传教站预先支付,学生回站工作,以薪资抵付借款;另一方面学校设立工读制,让学生课余在校打工以支付学费. 1933年,贝满所收学费足以开支,无需差会拨款,经费实现完全独立.

  2,<回音>中47届校友关兆兰在其文中曾谈到,贝满的教会性质有一个转化发展过程,从该视角看,也把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只因视角不同,与本人在时间阶段的区分上有所差异而已.很多校友和我都很赞同这样的观点:从事物的实际出发,用发展的眼光来认识我们母校的历史.
发表于 2012-3-4 11:46: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文中提到“差会”,在网上搜索到有关说明。
  简述其意:差会—是基督教教会差派传教士到国外进行传教活动的组织。约在19世纪中期差会进入中国,20世纪差会发展更快。美国公理会差会是美国最早在海外传教组织。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心愿论坛 ( 京ICP备05069205号-2 )

GMT+8, 2024-5-4 10:26 , Processed in 0.03653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