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请点击此处并阅读说明
搜索
查看: 6078|回复: 3

纪念在册,情谊在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2 20: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受李爱冬同学的委托代她发
纪念在册,情谊在心


    我轻轻拂试眼前这一本暗红色封皮的纪念册,它已被磨擦得失去了棱角上的光泽。但由于自己对它小心珍存,它并未蒙上一甲子的尘封,今日相对,风貌依旧。
    这是一本19441947间培元小学和贝满初中时期同学的赠言纪念册。这册上有郑重的题词,勉励的格言与谚语;也有一幅幅显出天真童趣的图画,还有英语名句等等,每一张都显示着十二、三岁乃至十五、六岁的女孩子的真诚和友谊,也表现出她们的天真、活泼的心态。其实所谓赠别,写的人、受的人当时也许并不了解“别”的真义,什么是毕业?什么是告别?什么是以后的再见与长别?在稚气的心中并不了然,可能也没能掂掇,感受它的情感力量是多大,只是将自认为满意的真心话留在这本纪念册中表示友谊。然而六十年后……
    我又一次掀动册页,当时欢乐的同学身影,拥簿而出。我默默地念着上面的名字,想象着她们当年的面貌、神态。当时,同学们骊歌唱罢,分赴东西。有的仍在同学相聚,始终不断联系,如今虽已白鬓相对,却谊老弥深;有的则天各一方,甚至再无一面;有的却已人冥两隔,永别音容;有的则音信杳然,未卜生死。一个甲子过去了,册仍在,人事渺茫,抚迹思旧,能不惘然!但是册页上却是一片春意盎然,欢乐纯真;诚心的祝愿,审美的同赏,它还是用青春的阳光,照开年老的心扉,如清劲的东风,吹散了心头的云翳。
    这本纪念册中有不少同学留赠的图画。黄德玫、李毓岚、朱莲芳的水彩画,都是花鸟。那春风摇曳的柳条,那枝头的小鸟。河里的金鱼,成串的藤萝花,鲜艳的黄花朵朵,颇具神态,色调明丽,这三幅出自女孩之手的画,虽然看去笔法幼稚,却都自在天然。傅竹君求长辈代画相赠,参差错落,颜色淡丽的几只小枫叶,横枝,神韵生意,格调不凡。水彩画中还有郭瑞珍画的题为“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早晨风光,两个少女在乡村景色中,手指远方绚丽的晨光说着什么,焕发着蓬勃的朝气。魏玉英的墨笔画和题句“山兮苍苍,河兮茫茫,为此山河兮发炊光”都很激励人心。好几位同学用她们还不纯熟的铅笔、彩色铅笔画出了时钟、天使、双心、小孩儿、松鼠、风帆、鱼等等,都表现着她们的爱好和审美。金蔼璇画的玩不浪鼓的古装小儿,憨态可掬,画面干净,她退休后致力国画,这时就已显出她的爱好及才华。
    属于格言、谚语的题词很多。崔应琦的“敬业乐群”是我们的校训,也是极为精炼的人生指南。崔应琦本人在校是好学生,在医界工作,有着很高的成就与贡献,不幸于上世纪末辞世,大家都为之痛惜。另外有的同学赠以“业精于勤荒于嬉”、“爱惜光阴”、“努力前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都是在志向、品德方面的勉励之语。方娜瑞写的“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具体而又切实。那么多的格言、谚语,或是耳熟能详的警辟名言,或者是俚语常谈,都是文字提炼下的瑰宝,思想经验的升华。童稚无邪时期题下的警句,规箴,真的是可以在一生中发挥着作用的,在不同阶段,不同遭遇中,有时,它竟能助我使冰冻般环境化解;或使我拔于沉沦,惊醒困惑;或使我放松疏解,振作于萎顿;有时更能直接使用于应付将出现的尴尬。我记得崔淑如给我写的“喜时勿言,怒时勿多言,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礼”就时常制约着我的言行,抑制冲动,而注重着“守信”、“礼貌”的品德修养。崔淑如是庞各庄来的住校生,品学兼优,稳练持重,如今已经作古。思至此,十分感慨。
    在我们求学时代,十多岁的学生求知欲很高。这些精炼的、鼓舞人的中外名言很受同学们欢迎,并且互相赠语以共勉,而这些确实会成为指导,加强我们道德品质修养的指南。即使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郑纪华赠言)被后来认为是封建礼教的训条之类,实际也是能在我们道德观念形成上起积极的作用。除了名言、名句之外,还有同学们自己撰写的题词。吴素芳用“志,高如山,品浩似水,大业可成矣”为嘱,陈贞华鼓励当做“女中豪杰”,邓琛、卢锦文、于善瑞、姜培芳、于友蕴……很多同学都用诚挚的言语祝愿,鼓励同学进步。这种纪念赠言,六十多年后重览仍觉珍贵可亲。我后来喜欢赠友人,学生以格言名句或题辞,因为它确是可以简明地体现临别相勉的心境、情谊。这也许启蒙于少年时纪念册互赠题辞的活动吧!我看着这些质朴、童推、诚挚的言语,十分感动,它很有意义,也有它不可磨灭,不可比拟的价值。
    接下来,我不顾行文结构和体例的失调,想再详细着重介绍几位同学,对她们的可敬重之为人,她们的品德和业绩,做一个简志。
   “祝你能成为一个敏捷机警温顺有决心稳定愿助人不自私体谅人仁慈守约则勇和清洁的人”。这是1944年何佩珍用整齐的美术体字写给我的赠言,那么全面的提出了十二点希望。我们俩的友谊是一生的,从培元小学到贝满中学,同学十多年。直到高三时,她和俞琦、绵菊秋、郭瑞珍等位一起转到潞河中学。她人聪明、好学,虽然我们总在一起,学习却比我好得多,广览博读,课外知识丰富,当时上初中,她连日人河上肇译的《资本论》都知道,而我则是一无所知,都没听说过。她的字写得很漂亮,有气势,性情却和柔和,又明理,很少与人冲突。走路迈着大步,一颠一幌的姿势特别;穿衣服不讲究,有点“勒特”,故人称雅号“和尚”,名响全班,还带到潞河,以致把三妹也影响了,被称为“小和尚”。
    她由于学习好,高中毕业后考入清华历史系,我考上辅仁中文系,虽不在一个学校了,仍是来往近密。1950年冬参军参干活动中,她放弃了那么好的学校与专业,充满革命热情地参军了,她是我们常在一起几个之中最勇敢,最觉悟的一个。从此,她就走上空军政治干部的工作岗位,直到1982年去世。
    她参军走的那天,我去清华参加欢送会,望着她那自信、恬静的面容,我佩服之心与依恋之情交织,又加上我那时思想觉悟太低,在气氛热烈、情绪高涨的欢送会上,我却感到了离别的惆怅。
    后来,她又回到北京空军政治部大院工作,组织上还培养她又去北京大学读书深造。她爱人陈德福很好,我们两家时常来往;1956年我调到内蒙,只要回北京就必定见面。一直到她又送北京调到上海。1967年以后,她还担任过驻高校军宣队的工作,在复旦大学外语系。她的英语很好,工作中能够正确把握政策、路线的精神与原则,持着良好的态度待人,因此,与教师们相处融洽,起了很好的作用。1972年,她患了癌症,手术后还好。她曾于1978年参加北京师范大学为何伯你落实政策的大会,我恰在北京,我们又会面好几次。一同去颐和圆,她还能爬上土山,走了很长的路。我又陪她去看崔应琦、彭鸿远等位,她对老同学满怀深情。在谈话中,她对患病的认识与态度非常正确与乐观,这给我很大教育。不幸,她回到上海后三年左右,又发病,而且每况愈下。她给我写信告诉我,自理穿衣服都很困难。病重中,给我寄了一首〈七律〉,这首诗写得很好,她用诗道出了她的心声。诗里概括出她生活及无愧无悔,表述了她豁达开朗有胸怀,只其中一句“待君沪上眼欲穿”,这充满友情与期待的诗句,催人泪下。那时候,我正上着课,时间、经济、家务…….都不是能够做到说出上海就能走的。我只有难过、祝福,明知是无用的祝福。1982年,我收到老陈的来信,说她含笑与之握别,我到现在还能感觉到当时我在师大宿舍桌前惊愕、伤心、呆坐的那种心境。
    她一生敬业上进,自强不息,竟以五十岁辞世!我看到她的纪念册赠言,多少往事、情景如作、黄华已殆,人不能堪。我一直让为应该把她的事绩;她对人生、对工作、对患病……的宽广襟怀记下来,以为后人师表。但是我达不到她的境界高度,笔又拙涩,只能略志其人,使她这位在贝满五年求学的同班名字留在我们的书中。(待续)



发表于 2009-6-2 20:5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6-3 20:3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读到这里就已经非常感动了,为我们有这么优秀的学长自豪。盼望下篇。
发表于 2009-6-4 23:2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顶!心愿论坛上了更新的台阶!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心愿论坛 ( 京ICP备05069205号-2 )

GMT+8, 2024-11-1 07:50 , Processed in 0.1679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