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请点击此处并阅读说明
搜索
查看: 3879|回复: 4

欢迎亲爱的小学妹,王亚娟同学 成为我们的贝满校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7 08: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亲爱的亚娟学妹你好:

      今天看到了这个消息,非常非常欣慰。首先祝贺你今年成为贝满校友。你知道咱们的学校是怎样的历史吗?

      很久很久以前,中国的家庭都不让女孩子读书。后来,在灯市口,有了一个专门培养女孩子的学堂。来学堂的孩子,家里都很贫穷,女儿养不起的。

      一天又一天,学校办的好起来啦,全国都有名。家里有钱的还有当官的女儿们也都来了。当然也有孩子家庭相对朴素的。但那个时候,同学们都不攀比,同学之间没有炫耀自己家里背景的习惯,大家平等互助友爱。大家也不会因为家里的政治观点不同而分派对立。只是互助友爱,好好念书。

      今天,看到了报纸上的消息,终于看到以前咱们学校好的风气了。真的为学校恢复好风气而高兴,真的为你的机会而高兴,好好念书吧,大家互助有爱吧。

                                              毕业几十年的一个老校友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08: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市教委称专家将论证外地学生在京高考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7日01:35  新京报
昨晚,王亚娟在家里读书。本报记者 朱开云 摄

  教育
  姓名:甘肃礼县随父母来京女孩王亚娟
  故事:因成绩优异,以外地学生身份获得在北京读好初中的“推优”资格
  “我们家亚娟算是赶上了,今年小升初被推优到了东城区最好的中学之一,也没有择校费。”昨天,甘肃礼县在京务工人员王永红在不到20平米的家中,看着做作业的女儿王亚娟,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4月,北京市教委公布了今年的小升初政策,首次明确提出在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按北京市统一规定同等待遇免试就近入学。王亚娟以外地学生的身份获得了学校的推优资格,选择了心仪的初中。
  随父母来京就近读小学
  2006年夏天,王永红夫妻来北京打工。王永红说,亲戚也大多外出,两个孩子在老家上学,几乎没有人照顾。后来听说北京的学校可以接受外地孩子上学,而且费用不贵,他和妻子商量以后就把王亚娟和她的弟弟接到了北京。
  王永红拿着在老家办好的材料,还有所在街道的证明,找到距离他们最近的东城区织染局小学。学校当时答应可以让孩子报名。但有一个简单的条件,孩子需要通过该校的一个测试。“只交了40元报名费,比在本地上学的80元还少一半。”王永红说。
  “这个测试只考一门数学,只要60分就算过。”王亚娟考了70多分,顺利通过,成为该校三年级的学生。
  “没有找任何关系。”王永红说,他在北京没有很强的社会关系,但女儿入学很顺利,没有遇到任何障碍,就跟在老家上学一样。
  语数外均进前三名
  刚刚入学时,王亚娟还有一些不适应。她说不好普通话,和同学交流都是一个问题。在她老家的学校,只有语文和数学两门课程,而到了北京,增加了英语、音乐、美术等课程。
  王亚娟回忆在老家小学上课,“老师都有自己的地,春天,老师在家里干自己的活;冬天由于天冷,老师也上课,只布置作业让他们写。学校很破,教室都快要倒了,后来只能到一户人家去上课。”
  王亚娟说刚到北京那会,跟北京孩子比有一些差距,但老师对她很好,她没有学过英语,老师在下课时便单独找她去补课。同学们也帮助她。
  “为了赶上其他孩子,只好刻苦学习,比别人多花时间。”王亚娟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小学四年级,她的语文、数学和英语均进入了班级前三名,并被该校评为该年度的“三好学生”。
  从四年级到六年级,王亚娟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她的成绩也一直保持在班级前三名。2008年,她成为了奥运会的一名小志愿者。
  班级“推优”上了好中学
  王亚娟到了六年级,王永红担忧起孩子上初中的问题。按照往年的方案,作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弟,王亚娟只能被就近派位上初中,不能像北京的孩子一样被“推优”,选择自己心仪的学校。
  但在随后的一次家长会上,王永红得知今年开始,东城区的所有非京籍学生,不仅可以参与划片电脑派位,而且可以同等参与“推优”。
  王亚娟所在的学校制定了“推优”的指标,这个指标包括被评为“三好学生”的次数以及学生的成绩名次。
  表现优秀的王亚娟顺利进入了“推优”程序。东城区20所最好的初中他们可以任意选择。这些学校包括北京二中、北京五中、25中、166中学、171中学等市、区重点初中。王亚娟和父母经过商量,最终选择了166中学。
  截止到昨日,王亚娟已经在166中学快度过一个学期了。她说,在这个环境里,她和同学们相处很愉快,课程更多了。“以前在老家没有的音乐和美术课,现在成了我的爱好。”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朱开云
  ■ 提问十二五
  外地学生在京高考将论证
  Q按照政策,孩子无法跟北京的孩子一样在北京参加中考,但是老家已经没有亲戚,孩子回老家上高中不现实,如果同城待遇可以延长到高中的话就好了。五年后,孩子要参加高考,孩子在北京上学,教材、课程、学习方式和老家都有很大的不同,回去参加高考将很不适应。能否以后在北京高考?——王永红
  A北京市教委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今年的小升初政策,首次提出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按北京市统一规定同等待遇免试就近入学,从录取的情况看,各个区县都有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弟被推优进入了好的学校,在小升初这个阶段实现了“同城待遇”,但目前“同城待遇”只应用于义务教育阶段,还不涉及高中。
  目前,关于外来务工子弟在京上高中的问题,相关部门已经开始了研讨,相信不久以后会解决这个问题。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在京参加高考的问题,教育方面的专家也将进行相应的论证。
发表于 2010-12-7 15:54:13 | 显示全部楼层
请看12月7日 新京报 电子报第19版的原报道: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0-12/07/node_10.htm

电子报缩小版,字体小,不方便阅读。看到在版面上或下右侧,有一小方框,内有似斜体红色“人”字形图标,点一次,即可得全屏该版报纸,字体清晰可见。上图标与 Adobe Reader 图标同样,需您电脑装有 Adobe Reader 软件,即可用该软件阅读文件。
发表于 2010-12-7 16: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新校友王亚娟同学! 为你的努力及优异成绩祝贺!

感谢 从贝满到燕京 老校友,及时看到报纸上报道,并发布告知众校友。
发表于 2010-12-9 16: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从贝满到燕京 的帖子

看了王亚娟享受“推优”待遇,成为166中学生的报道,很兴奋!祝贺王亚娟小同学奋力向上取得的成果——能够选择自己心仪的学校读书,成为我们的小校友。这也体现了进京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平等和义务教育的精髓。太好了!

不禁想起我们当年在北平贝满女中读书时的情景:那时我们的同学中有权贵如市长的女儿,有富商如东鹤年堂东家的小姐,也有从农村来的贫困人家的孩子,更有外地到京求学的学生。真是“东西南北聚一堂,彼此欢乐无限“,不管家长的政治面貌和地位如何,不管家中有没有钱,同学之间和睦相处,互助互爱,从不攀比。就是为学知识,追求真理,和社会进展而努力奋进。抗战胜利后,甚至对敌伪家庭出身的子女也从没有歧视。学校、老师和同学之间都是真诚相待,都是一视同仁,交不起学费的同学可以半工半读,享受工读生待遇,那真是学习的乐园,孩子的天堂。
从王亚娟的实例我看到了贝满的传统在恢复,希望那些不正常的现象:如攀比、歧视、贫困、农村的孩子读不起书……等等消失,真正实现“有教无类”“以人为本”“尊道贵德”的社会风气。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心愿论坛 ( 京ICP备05069205号-2 )

GMT+8, 2024-11-24 14:40 , Processed in 0.08538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