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请点击此处并阅读说明
搜索
查看: 4054|回复: 2

我记忆中的北京一六六中学(之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28 05:5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记忆中的北京一六六中学(之二)


先聊一聊我在一六六中学读高中时的英语课老师,潘其华女士。潘先生是我的所有老师中最敬重的老师之一。遗憾的是,从1984年的一六六中学120周年校庆至出国前,我一直未有机会与潘先生再见面。近几年来,有几次短期回京,也是来去匆匆。有一次利用周末到一六六中学高中部转一转,竟看到了当年的英语教研室还在(西院靠北的小楼二层东侧第二间)。令我感到高兴的是,通过“心愿论坛”,现在还时常能看到一些潘先生的近况。潘先生的学生,桃李天下。拙文一篇,意在抛砖引玉。


潘先生早年毕业于南京的一所大学。有的坛友说是中央大学英文系。我在一六六中学时听说的是,她更早些年的时候,大概是在上中学时,就学习英文了。当年我们入校时,潘先生已到了退休年龄,是校方的极力劝留才使我们有机会在她辅导下学习英文。送走我们这一届学生上大学之后不久,潘先生便退休了。

潘先生给我的印象是干练,聪慧,平易近人。她平常衣着大方,得体,干净利落。她走路很快,有时会习惯性把书和卷子等材料抱在胸前,而这时候我们一般都要跑着才能跟得上。她给我们上课的时候,声言宏亮,目光炯炯,大概再懒惰的学生也会集中注意力的。而在课下,我们又十分愿意和她说话聊天,有时一些学生说些笑话给她听,她也常常会被逗的哈哈大笑。刚开始教我们时候,潘先生脱离开高中课本,重新给我们复习初中学习过的英语语法。有些学生(包括我自己)颇不以为然,认为是在浪费时间。潘先生就讲,你们的中考成绩看起来都不错,但它不反映你们真实的英文水平。你们绝大多数人的英文水平,也就相当于把“你有两下子!”直译为“You have two down sons!”。玩笑归玩笑,我想同学们当时都理解了潘先生的用意。事实上,潘先生给我们的也不是简单的复习,而是夯实了一些基本的英语语法基础,使以后我们的英语学习更加顺畅。对我自己而言,多年来一直把潘先生的这句例子,作为自己学习英文的一个激励。

我们高中学习的那个年代,应试教育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中心,英语课也不例外。现在看来,当时国家急需工程技术人才,所谓“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应试教育有其生根的土壤。但语文课,尤其是英语课,用应试教育的方法,的确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在当时,这也可能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我们所接触到的英文仅限于课本,老师们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后来的一位大学同宿舍同学就曾对我讲,他的中学在乡下,没有合格的英文老师,他只能是把高中所有的英文课本都熟背下来,别无他法。而他的高考的英文成绩还是很好的,问他原因时他会说“考题和答案好像都在书本上”。

我们这个班在进入高三后,大家的英文成绩开始拉开距离。潘先生想了一个办法,她每星期三早拿出来半个小时无偿为高三1班的同学们补习英文,时间大概是7:20到7:50,地点是学校西院内一间小平房,能容纳十余人。潘先生当时的家在西直门外赵登禹路,坐111路电车约40分钟到灯市口东,这意味潘先生每星期三要起的很早,躲开上班高峰才能准时到校,为同学们开英文‘小灶’。潘先生原先是希望英语成绩中下的同学进入这个‘小灶’班,办了一段时间后,这些同学英文成绩进步明显,后来这个‘小灶’班就面向全班开放了,直至高考前。我家由于在阜城门外,坐车和换车也要40分钟才能到校,因此我只是断断续续地参加了这个‘小灶’班。令我感兴趣的地方是,在这里偶而可以看到一些英文小文章,不象课本那样枯燥。当然,‘小灶’班主要内容是应试做题,复习单词和语法。青年人早上的记忆力好,这种‘小灶’班所起到的作用比我们当时想象的要大的多。1984年的一六六中学120周年校庆纪念册有一幅相片,就是潘先生和我们这个‘小灶’班的部分同学。

潘先生给我另一个深刻印象,是做事认真,仔细。无论是备课,授课,批改作业和卷子,还是指导年轻老师方面,均如此。年青人在学习和做其它事情方面,容易犯急躁,不认真,考虑事情不全面的毛病,潘先生经常在课上和课下利用各种机会,提醒同学们注意克服这个毛病。记得1984年高考前几个月,她得知我们班的一些同学已填报上医学院的志愿,就在一次讲评同学们的英语测验成绩时,着重强调了由于疏忽和不认真,而导致答题错误的问题,并举一位汪同学的答题错误为例。潘先生最后开玩笑的说,如果这个毛病不改,将来我们不会找你去看病做手术的,因为,保不齐你会忘了什么剪子纱布之类的东西在病人的身体里,就开始缝合了。当时我们全班同学,包括汪同学,都笑了一阵子。在我们那个年代,这句话确实是玩笑,遗憾的是,搁到现在可能就不是了。不过,潘先生应该感到欣慰的是,我们的这位汪同学后来应该是认真的了,他先考上了白求恩医科大学,毕业后来美国进修,通过Board,当了几年住院医生后,事业有成。汪医生,现在是费城的Thomas Jefferson大学Jefferson医学院Jefferson Pain Center的主任,并经常回国讲学。

潘先生上课时极少拖堂。当时在课上,还有一位刚大学毕业的实习老师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她就是刁老师。潘先生偶而生病时,会由刁老师来代课。刁老师大我们五,六岁的样子,年青漂亮,活泼健康。她刚给我们上课的时候,时常会脸红,偶尔还会被学生们的一些小动作,逗得忍不住笑一下。刁老师科班出身,英文功底好,能给出一些英文词句很细微的解释,有心的同学在课下可能更愿意向她提问题。刁老师后来很快就成为英语教研室的骨干。

潘先生和刁老师都不在,而由别人代课的情况,我印象中只发生过一次,代课的老师是刘学良校长。之所以有印象,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整堂英语课,刘校长实质上只讲了一个句子。当时是我们高三的最后一学期,学校西墙外的很多平房被拆掉,据说是给景山学校盖新教学楼。那时候的景山学校,在东城区的沙滩路口附近,倒真得是离景山不远,但到灯市口东的一六六中学确实还比较远。我们一般同学是不明白景山学校为什么能把新教学楼盖在紧靠一六六中学这么近的地方。不过,这倒给刘校长的这个英文句子提供了素材,“A larger house is being built by A in B”。刘校长说,这个句子涵盖了几乎所有的常用英文语法,AB分别指的是人和地点,可随意填入。句子本身则体现了比较级,被动语态,现在进行时,等等。由于只围绕着一个句子展开,说的又是大家知道的事情,外加刘校长有地方口音的英文朗读和解释,这一堂课是十分的轻松,笑声不断。但我的印象里,刘校长从始到终没有笑过。

而今,站在当年英语教研室的门前,向西看去,是一片景山学校的楼舍,十分的崭新和现代化;再向东看,我们当年笑声不断的那间高三1班教室,业已残破不堪。是的,这一刻,我的眼中看到的是岁月的沧桑,我的脑海里呈现的是老师同学们渐渐远去却仍依稀可辨的面容,而我的心中感受到的则是无限的温暖。

[ 本帖最后由 wenxue 于 2010-11-11 03:57 编辑 ]
发表于 2010-10-29 07: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允许我在这里代表潘老师向wenxue表示感谢了,潘老师非常喜欢与自己的学生们聊天,但不经常上网。有空给潘老师打个电话吧。如果可能,告诉潘老师我们在网上聊天的情况。
发表于 2010-10-29 08:35:58 | 显示全部楼层

1

看了wenxue的文章很感动,你刻画出的潘老师正如其人,我一定会把论坛校友们对潘老师的回忆 爱戴与 关心随时告诉潘老师,在这里代潘老师说声 谢谢!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心愿论坛 ( 京ICP备05069205号-2 )

GMT+8, 2024-11-28 06:32 , Processed in 0.08240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