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请点击此处并阅读说明
搜索
查看: 5240|回复: 1

羡慕贝满校友----------孙昌龄(清华大学教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11 13:2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特别感谢孙昌龄先生同意在心愿论坛发表本文。
羡慕贝满校友1.jpg
羡慕贝满校友2.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1 13:3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字

      世上最亲近的人是母亲,人间最伟大的情是母爱。历来的学子把自己就读过的学校叫做母校,这样才能表达由衷的深情。
      收到《贝满人语》,我说:“真羡慕贝满能出版这样的书”。看了《贝满人语》,觉得那句话分量不够,应该说我的羡慕己达极致,羡慕贝满校友找得到母校,而我们,寻觅多年,却找不到了。
       此话似乎蹊跷,不过,这是对比得出的结论。
      《贝满人语》尊重历史,忠实地记录最初的经办人和校长,不论其国籍,信仰和政治背景,我无比欣赏。我的中学有九十多年历史,可是很长一段时间,校史里从1949年才开始有校长,避而不谈解放前建校办学的教育家,我对此极其反感。我的小学是百年名校,粗制滥造的简介里竟然把第六任主任说成是第一任校长。
      《贝满人语》让读者了解始终如一的校风校训,保留完好的校歌,一看便知,这就是贝满。我的中学没有关于这一切的记载,校长说学校的特点是“优良的革命传统”,与其说是“特点”,不如说是“普适”。我的小学更是离谱,为了某种炒作的需要,硬把二十年代校友都熟记的校歌改了词;抗战胜利后采用的校歌中,“礼义廉耻我辈服膺”也改成“新民主主义我辈服膺”,不知校方是怎样教孩子服膺新民主主义的。
    《贝满人语》充满温馨的回忆,师长学友描绘得如见其人,不喊政治口号,没有冗长说教;一目了然那是一所中学,一所女中,一座教育殿堂。我的中学介绍解放前校史时,则只说了反饥饿反迫害,组织学生上街游行之类,只字不谈先辈教育家办学功绩,也不见那些国内一流名师的身影,难以认可那是一所中学,一所女中,一座教育殿堂。我的小学更是厚今薄古,大谈获了什么奖,得到什么荣誉,如何驰名海内外。
      母亲对子女绝不嫌贫爱富,母校又怎能只仰视达官贵人呢?可是如今名校专讲名人效应,是名人,哪怕只曾短期在校,也必被引以为荣,连做了名人夫人的也不会漏掉,钱权度人。不问人品素质,一定级别的官员必为知名校友。我的中学甚至不顾反对,把文革中的红卫兵杀人犯定为知名校友。半个世纪前灌输给青年“做普通劳动者”的教导早被抛至九霄云外。
      教育出色,学风良好,注重品格,师生情深的我的母校真的找不到了。尤其是名校,回忆也好,介绍也罢,多是为了商业炒作或某种需要,制造出千篇一律的党八股,老校友的不同意见视为逆耳忠言,拒于门外。《贝满人语》贵在摆脱了当今令人担忧的俗套,是亲历者的真实回忆,深情流露,没有既定方针和统一思想,像一曲动听的交响乐,老校友作曲,老校友指挥,奏出清新的校园和谐乐章。贝满校友很幸福,所以我羡慕。   


                                                        2009.05.28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心愿论坛 ( 京ICP备05069205号-2 )

GMT+8, 2024-11-24 02:02 , Processed in 0.05428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