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请点击此处并阅读说明
搜索
查看: 5839|回复: 4

亦师亦姐亦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23 15: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亦师,亦姐,亦友

                                   ---悼念我们的中学老师郭芸男


       今年3月23日,接到中学同学刘凯军的电话,告诉我郭芸男老师走了。我一时没有反映过来,:“去哪了?出国了?”凯军说:“是过世了。”我惊呼:“不可能,她才多大年纪呀?再说她也没有什么要命的疾病,怎么可能说走就走了。我和老公说好五一要找她们一起喝酒去呢。”凯军唏嘘良久,不知怎样回答。我知道她和我一样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然而这确实是真的,郭老师真的走了,走得这样突兀,走得这样迅疾,走得这样悄然,连悲伤、唏嘘、探视的机会都没有留给我们。一如她一生的为人,只是默默地耕耘,默默地付出,默默地承担着所有的苦痛,艰辛,责任,“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正是郭老师的贴切写照。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郭老师走后,我们总觉得有许多话还没来得及和她交流,许多感谢还没来得及表达,于是4月21日在她走后的一个月时,我们几个同学和郭老师的密友金朔莼老师会聚一起回忆了她的许多往事。
1963年郭老师以优异的成绩从北京师范学院毕业后,分配到了女十二中,随后做了我们班的班主任。这是她走上工作岗位后所带的第一个班——初二四班。在她的精心培养下,在她的言传身教下我们班被评为优秀班集体,全班同学积极向上,学习优秀,班里风气甚好,人人力争上游,各个惟恐落后,郭老师为此很自豪,而郭老师为此付出了许多。课间时分,包括中午休息时间,郭老师也常在教室和同学们在一起,看同学们嬉戏打闹,观察同学们的细微变化,帮助同学们释疑解惑。
        多年后的一次聚会郭老师还回忆起当年的情景:“那时老师都喜欢给你们班上课,你们特别配合,刚问完问题,小手就纷纷举起来了,这个说“老师,我回答,”那个喊“我说,我知道。”说起这些往事欢喜之情洋溢于郭老师黝黑的圆脸上,那是她的初恋啊!工作之始,带的第一个班,她倾注了多少感情,多少心血,当时我们并不体会,只有她自己知道。在她走后老伴为他收拾遗物时发现了一个心型的卡片,那是在她离开我们班要去农场锻炼时,全班同学为她精心制作的。当时我们都不明白本来郭老师给我们当班主任做得好好的,为什么突然让她去农场呢,当郭老师告诉我们这个消息后,班干部都很难过,刘卓娅还呜呜地哭了起来。周穗蕾问她:“你哭什么呀?”刘卓娅说:“我就是心里难受,舍不得郭老师走。”于是大家商量送给郭老师一个什么礼物呢?心灵手巧的张健制作了一个心型的卡片,我们班的每个人在上面写下了自己的临别留言,就是这张小小的普通白纸制作的卡片郭老师却视为珍宝,一直用心珍藏着,像珍藏着她的初恋一般。
        有一次郭老师还和我聊起她带过的班,她说不是所有的班都像你们班那么听话,有的班很难带,特别是男女合校后有些男生很调皮,于是我就事先调查谁有什么特点,谁是领头的,我要用什么办法,才能让他们服气。所以开头几堂课简直就是斗智斗勇,结果他们有来言,我有去语,句句说到点子上,学生慢慢就佩服你了,愿意和你交心了,也愿意学习知识了。说到这些郭老师由衷地投入和开心,仿佛那些学生就是自己的儿女一样,不仅全心全意把知识倾囊传授给他们,还为他们的品德操心,为他们的前途忧虑。
        对此,我和刘凯军或许比其他同学有更深刻的体会。郭老师不仅培养了我们这一代人,还义不容辞地培养了我们的第二代。我的女儿和凯军的儿子都属于聪明但是调皮不爱学习的一类,现在的学校也不负责,只是一味收钱,该教育管教孩子的事一概不闻不问,我们实在无奈了,就把孩子送到了郭老师那里。结果郭老师以她特有的细腻、聪明、责任感,很快把孩子带上正轨,使孩子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到了好作风,好品德。凯军说:“砚平,咱们得感谢郭老师一辈子。”我老公说:“你们要感谢两辈子,郭老师对你们两辈人有恩啊。”是啊,在辅导我女儿时郭老师不仅分文不收,连我们送些礼物还要多次拒绝,好象是她欠我们的似的。每次从她家出来,我和老公总要唏嘘感叹良久,这样的老师才勘称为人师表,现在的社会多么需要有更多的郭老师啊。“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之敬学。”,当人们痛心疾首痛斥教育腐败时,今天我们对郭老师的思念显得更为沉重和悲情。
        真的,郭老师不该那样匆忙地离去,她还有多少心事没来得及讲,还有多少愿望没有实现,还有多少块垒没有冰解。这一生她只忙着付出,还没有来得及享受,这一生她只是默默承受,还没来得及释放,她有太多的遗憾和未了。也许这谁都不能怨,谁让她生在了那个时代,那个家庭,而她又是一个积极要求进步的热血青年。在读大学期间的她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年轻的她怀着一腔热血和激情,准备为共产主义贡献一切。然而地主出身的她要成为共产党员势必要比一般人承受更多的痛苦,她默默地承受着,接受着一切合理不合理的,合情不合情的考验。文化革命前那次的突然上农场或许就是第一次考验,而以后文化大革命期间郭老师不只一次遇到不公平的待遇。直到1982年努力了20余年的她,才举起右手庄严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以后她虽然多次有被提拔为教导主任的机会,但是郭老师都谢绝了,她一心只想做一个合格的好老师。她的密友金老师说:“其实她一直早就作好了一切准备,1968年社会上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清理阶级队伍运动,随后学校的军宣队在教师大会上宣布,学校也要清理教师队伍,有些人可能要被送去干校锻炼。郭老师立即想到了自己,散会后她特地去委托行买了一件旧呢子大衣,托邻居帮助挂了一个布面,随时准备去劳动锻炼。当时我还常以此事嘲弄她,说她没事找事,那大衣也不伦不类,总觉得特可笑。我还画了一张长大衣的图,写着“郭子派克式呢布大衣”,然后大笑,每次都开心地笑弯了腰。其实我哪里了解她的心事,她的压抑,她的沉重。”心地善良而单纯的金老师的确无从理解心思缜密而内向的好友,说起来她们两人更像姐妹,虽然只有1。50米高的郭老师却俨然是个大姐姐,而1。70米高的金老师更像一个小妹妹。金老师有点烦心事就跑去和郭老师叨叨,郭老师总是耐心地倾听,劝解,而郭老师的心事呢却从来不愿意向人吐露,只是自己默默承受。正是因为这一点金老师至今耿耿自责而不能释怀。“在最后的日子里,她总说我有好多话要对你说。可是始终什么也没有说,我后悔呀,为什么不多去几次,听她倾诉,帮她宽心呀。”
        我知道郭老师是不愿意伤害金老师那至今纯洁而天真的心灵,她曾和我说过:“金老师直言快语,有时候说话过激,其实她是说者无心却给人抓了辫子,最后还要说,这都是郭芸男教的,我不愿意,也不想辩解,随他们说吧。”直到生命的最后郭老师也没有和自己的好姐妹说明真相,她是太珍惜这份姐妹友谊了。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遗憾和自责,郭老师为我们付出了那样多,而我们回报了她多少呢?我们对她有多少理解,多少关注,用了多少情意呢?
        斯人独憔悴,郭老师以她弱小的身躯,广博的胸怀,宽厚的性格,坚强的灵魂,为她的学生,她的朋友,她的家人,撑起一片绿色的净土和蓝天。有如春蚕吐丝,到死方尽,有如蜜蜂酿蜜,终生忙碌一无所求,有如蜡炬燃烧,燃尽自己照亮他人。郭老师用了她一生的真情,一生的心血,一生的付出,一生的责任,殚精竭虑,细语柔肠,育英才遍四海,以她的宽厚仁爱,亦师亦姐亦友,留朋宇慰平生。
        写到最后想起郭老师在和我们班的第一次联欢会上,她以极为平静柔和的嗓音唱起了一首并不流行的歌曲:“有一个小和尚,他泪汪汪,到庙里去烧香。弥勒佛在中央,十八个罗汉在两旁,保佑咱小和尚早日升天堂。”但愿有天堂,好人应该上天堂,不管共产党还是国民党,是权贵、名人,还是普通老百姓。也许此刻郭老师正在欣慰地看着我们,默默地为我们祈祷,还像生前那样一如继往。
        郭老师愿您一路走好!
            注:参加本次聚会的有金朔莼老师,刘凯军,刘卓娅,周穗蕾,柳松(沙洁玲),何砚平。





[ 本帖最后由 何砚平 于 2009-4-25 20:02 编辑 ]
发表于 2009-4-23 15:28:51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bm12166.com/v ... d=23&extra=page%3D1

请问,这是您的班吗?

今天,郭老师离开我们整整一个月了。

看到上面的文章,使人们想起了那个扭曲人性的动荡的年代,那是全体中国人的灾难。
我们不是在这里讨论谁是谁非,只是希望通过您们的回忆,客观地反映当时的情景,提醒后人,不再重犯同样的错误。

郭老师,您真的很不容易。如果您能看到这里,您一定会欣慰,因为您经历,见证了中国的进步。您平凡而难忘的生平,将通过网络,永远教育着后人。郭老师安息!


人们天真、正直、热情的品质永存。
 楼主| 发表于 2009-4-25 19:50: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同此心

转载几个同学的留言:
砚平:那天没能和你们一起去金老师家,非常遗憾.郭老师的去世我非常难过并不能释怀.虽然我帮她住进医院,但没能劝说她留在医院治疗,而至其过早离世.每每想到这些我就禁不住流泪,她在病榻上的情景总在我眼前浮现.我自责没有尽最大的努力留住她--我的恩师.以后有这方面的纪念活动通知我.张毅宏
燕萍:你好!已看到你所写怀念郭老师的文章,好文笔,没什麽意见,辛苦了。刘凯军
佩服!不愧为新华社高手!素材不多,但写得丰满、流畅、感人。不是忽悠。我改了几个字和标点(红字处),你参考。—刘卓娅
写的很好,很到位。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把我这蒙蒙懂懂不谙时事的俗人都说晕了,真“舞文弄墨”也!周穗蕾


[ 本帖最后由 何砚平 于 2009-4-25 19:52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9-4-25 19:5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金老师留言

何砚平:有几处已经改了,你看一看第一句中的3月22是否已改成3月23,如果已经改了就说明后面的也改了。
发表于 2009-4-30 02:44:0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想起的儿时的她

读了您的文章才知道母亲曾经还有差点被清除出革命队伍的经历,真是不敢相信,记不得是哪年了,只记得妈妈入党了,她非常高兴,回来还特地开了一个家庭宴会,而我只记得晚上妈妈喝酒了,而我吃了我很久没有吃到的美味。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心愿论坛 ( 京ICP备05069205号-2 )

GMT+8, 2024-11-23 18:58 , Processed in 0.07397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