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请点击此处并阅读说明
搜索
查看: 4714|回复: 0

转载在校学生2015年获奖的两篇获奖作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28 22:2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第五届(2015)“书香燕京——北京市中小学阅读指导活动”中,166中初一(7)班张子羲同学的 《我爱我的家乡——在顺义农村的童年时光》,获得一等奖;166中高二(3)班朱雨晴同学的《此心安处是我乡》获得一等奖。经166中微信平台转载于此,请校友们欣赏。
     
                                  我爱我的家乡——在顺义农村的童年时光
    在农村生活的童年,是怎样的童年?在张子羲同学的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到农家院子的漂亮,闻到草木瓜果的芳香。
                                  166中学生文章.jpg                                                                                     
                                     166中学生文章1.jpg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北京
北京是一个集聚历史文化和现代科技于一体的城市。故宫、长城,鸟巢、电视塔,这些城中心的著名地点我可没少去过,可一提到家乡,我想到的不是这里,而是我小时候生活的地方,北京顺义的农村。
那儿是我姥姥家。小时候因为妈妈工作忙,爸爸又经常出差,我便与姥姥、姥爷和太姥姥在农村生活。我们村子建立在田地和树林之间,贴近大自然,使人们与大自然共舞。村舍一个挨着一个,家家户户的院墙将院子围成了长和宽近似的长方形形状。不过,可别把农村想得与城市生活相差太远,我们的村子可是越来越现代化了:家家户户的电器大多数都是一应俱全的;去年村子里的大路小路都被铺上了水泥,路上的电线杆也越来越多;村舍外墙大多数都有保温层,根本没有破乱不堪的土房子,使村子看起来十分整齐、漂亮。
不光村子整体很整齐、漂亮、布局明了,我姥姥家这个院子的格局也很明了、整齐、漂亮。院子近似正方形,南、西、北面都有屋子。南面是两个杂物间、卫生间和大门。大门在正中间。深蓝色的传统大门,总是开着一扇,关着一扇。门上贴着门神画像,大门框上还有春节时贴的红红的对联和横批。院子西面是两间西厢房、新修的现代厨房和饭桌。北面是正房,有个大客厅和四间卧室。前面没提到的,还有一个大菜园。我们是在炕上睡觉的,冬天在灶里填上柴火,让我们的炕暖暖和和的。
话说,农村老下雨,雨水是怎么离开我们自家的院子呢?其实,院子比马路要高出好多,进大门之前还有一个斜坡要上。而我们院子里的两级台阶,将院子分为两部分:台阶上面叫“晾台”,正房在那儿;台阶下面呈坡状,台阶那边高,大门那边低。而每次进屋前,是都要上几级台阶的。这样,雨水就会顺势流向马路,根本不会流到屋里。每家每户都是这样。不得不说,劳动人民好聪明啊!
村子外的树林和田地,是我童年时玩乐的场所之一。小时候,我经常和姥姥一起去村边的树林里玩。在林间的小路上,我和姥姥坐在三轮车上,看着周围的风景。村子南边的那一片树林里,有一座用来运输货物的铁道桥,我经常会望着那铁道桥,看着偶尔从桥上开过的火车,数数它有多少节车厢,玩得不亦乐乎。
小时候,我们家也有两亩地,种过花生、玉米等作物。姥爷在播种时,总会叫上我一起去,好学习学习;结果时,也会叫上我一起去摘。我很熟悉这一大片地。好吧,我有时也会和小伙伴一起去别人家的地里玩,万幸,倒是没闯过祸。
不光村子外的植被很多,村子里的每家每户的院子里也有很多植物。自从我姥爷不种地了,我们家这个院子,就变成了一个活脱脱的“生态园”。我家那个菜园子外面有三棵树:一棵杏树、一棵银杏树和一棵香椿树。而园子是贴着院子的一面墙建的。园子的围墙外一面儿种着好吃的葡萄。葡萄大约在8月中旬成熟,一些小粒的在7月初便可以吃了。葡萄成熟后是青绿色的,酸酸的,又微微带着一丝甜味,很好吃,跟外面卖的葡萄浑然不是一个味儿。
夏天时,园子里的植被异常丰富:一丛绿色中的亮点——火红色的小辣椒,攀着支架生长的苦瓜、冬瓜、丝瓜和黄瓜,土地里生长的土豆、萝卜,还有茄子等等。苦瓜和丝瓜是邻居。它们的叶子大小差不多,而且都长得很像有五个爪的脚蹼。不过,它们还是有区别的:苦瓜叶子的那五个“爪”,它们的尖儿是圆形的,叶子的颜色呈青色;丝瓜叶子的那五个“爪”,它们的尖儿是尖的,叶子的颜色是呈深绿色。还有我姥爷种的那圆茄子,下半部分的茎是绿色的,可越接近长茄子的地方,它们的茎就越来越紫,连叶子上的一些叶脉都变紫了。我第一次见到它们时,可是惊讶了好一阵子。
我爱这个地方!不光是因为这里是我从小生活的地方,还因为这里的环境既是贴近自然的,同时又是现代的,还因为这里的人们是友善和朴实的,还因为这里有我童年的回忆!
我爱这个地方!我爱这里的一草一木,我爱这里的人们,我爱我姥姥家的院子,我更爱我的亲人!
   
    我爱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叫家乡,这个地方叫顺义,这个地方叫北京!
                                  作者与老师.jpg
                                                                            (▲本文作者与指导教师)
                                                                                                                                ▲作者:初一7班 张子羲
        指导教师点评:
乡情是一根长长的线绳,无论你飞得多高,无论你走得多远,也甘愿一生被它羁绊。作者开门见山地表达了对家乡的喜爱,关于家乡的记忆,清晰得如数家珍:门上贴着门神画像、村子外的树林和田地、作物,菜园子外面的三棵树,都有如一幅幅色彩艳丽的图画,时间越久,就是越是魂牵梦绕,引人神往。本文语言平实自然,而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运用更使文章锦上添花。
                                                                                                            
                                                                                                                                ▲指导教师:殷毅

                                                          此心安处是吾乡
  故乡,是出生之地,又似乎不仅仅是出生之地。“能让你心安的地方,才是你的故乡”,高二3班朱雨晴同学如是说。
                                  赵冬梅.jpg
                                                             赵冬梅1.jpg
好像从文章产生的那一刻起,乡愁就成了一个吟咏不完的主题。古时身居高位的大臣,四处漂泊的游子,现代移居海外的华侨,其中都不乏思乡者。那么,故乡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让人魂牵梦萦,念念不忘呢?
在鱼雁传书的古代,交通不方便,不论是书信相通还是亲回故乡,来回几个月甚是寻常。故而诞生了诸如“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这类的思乡诗。有的人认为,这是久不知家中情况所致,是对家人、朋友、故土的担忧。然而,即使是在通信发达的近代,文人所表现出的乡愁亦不减多少,余光中的《故乡》就是很好的证明。由此可见,即使担心是思乡的一个重要原因,它也绝不是全部的理由。
纵观历史,诗人们都是在什么时候思乡呢?最著名的思乡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李白在扬州千金散尽,病倒之际,平时的朋友们又都将他拒之门外时写下的。初尝人情冷暖的李白写下了离乡以后的第一首思乡诗。王安石在离开家乡,重返官场时写下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此一去,前途吉凶莫测,官场中又互相倾轧,表达了他对故乡的眷恋。还有许多例子,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但总结一下,不难看出,春风得意的时候思乡的人不太多;孤独寂寞,官场失意又或是前路多艰,吉凶未卜时思乡的人却不在少数。
由此可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家人,熟悉的、从小生长的故乡其实是一种依靠。人们常常把一种安定的、温馨的精神需要寄托在故乡;又把一种类似于渴望成功,寻找新奇刺激的精神需求寄托在外面的世界。当外面的精神需求无法满足甚至失意受挫时,人们就会思乡,寻找家中能安定人心的力量。
故园,乡土,熟悉的气息有让人心安的力量。但其实反过来讲也很对。苏轼的好友王巩曾被贬到岭南荒僻之地,其歌姬柔奴毅然随行。后来王巩北归,苏轼问柔奴,岭南应该很贫苦,生活不好吧?柔奴答:“此心安处,便是故乡。”柔奴把安定的、温馨的精神需求寄托在王巩身上。于她而言,能让她安心的人,就是她的故乡。不仅柔奴,她之前的白居易在《初出城留别》中有“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种桃杏》中也有“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
故乡,并不仅仅狭义地指出生的地方。现在经常听到“第二故乡”这个词,其实我认为,故乡并不分什么第一第二。能让你心安的地方,才是你的故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
                                 赵冬梅2.jpg
                                     (▲本文作者与指导教师赵冬梅老师)
                                                             赵冬梅3.jpg
                                       (▲本文作者与指导教师朵兰老师)
                                                                                                                              ▲作者:高二(3)班朱雨晴
        ▲指导教师点评:
乡愁,随着故乡意识的衰落,逐渐成为了一种远去的诗意。我们在古典诗词中赏鉴着古人的乡愁,却淡薄了和生养自己的一片土地的情感。本文作者,在文中探讨了乡愁产生的根源,视角新颖;大量的古典诗词的引用既增加了文章的典雅,也使自己的观点得到了充分的支撑;同时,本文也会引发读者对乡愁的思考。这是一篇难得的古意十足的好文章。
                                                                                                                                 
                                                                                                                              ▲指导教师:赵冬梅、朵兰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心愿论坛 ( 京ICP备05069205号-2 )

GMT+8, 2024-11-23 15:23 , Processed in 0.04943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