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猫 于 2014-11-10 11:38 编辑
这是我在初中微信群中约稿的第三篇,老同学们满怀对母校的深情写来的一篇篇稿件让我感动。 昨天是交稿的最后期限,兵兵挑灯夜战,我在电脑前守候,直至23点。这就是言必信、行必果,贝满敬业乐群精神的体现。
校庆抒怀
灯市口女中65届初三二班兵兵
人生漫长沧桑,岁月流逝洗去无数生活印痕。然而相信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有一段或几段刻骨的记忆萦绕心头,挥之不去。灯市口女中(以下昵称“灯女”)短短三年初中生活就是我心底时隐时现的美好影像。
随着迈进贝滿女中、女十二中、166中150年校庆的会场,这种影像则愈加清晰,暮然回到50年前:虽然银发飘逸,体态微胖,然衣着得体,仪态万方的各届女士校友们,一颦一笑,一呼一叫,忽现少女时的真切景象。这是青春的痕迹再现,这是人生旅途的回归。我震撼了,感动了,惊叹了,流泪了。
时光荏苒,弹指一挥间。对于新中国同龄人的我们,自初中毕业瞬时已过半个世纪。虽然我们在灯市西口旧校舍的教堂,我们上过两年课的教堂东边的两层小楼,操场南边两间平房教室都已不复存在,然图书馆依然高高的窗户,枝叶依然茂盛的银杏树仍在默默地向我们诉说着那久远的故事,激荡着我们那时时沉寂的心灵。
虽然我们从初二起,宿命的成了“灯女”的学生,留存在手的是“灯女”的毕业证,我们仍在心里骄傲的默喊:我们是“贝滿女中”的孩子,是“女十二中”的真正毕业生。不仅因为我们当年是以“第一志愿”的优秀成绩考入“第十二女子中学”,也是因为我们是在本校同时分过来具备老贝滿优良教学传统的优秀教师们的谆谆教诲,言传身教下顺利成长起来的。初中三年,十二,三岁到十五,六岁,青涩的少女时代,人生观初成的时候,学校,师长给了我们无悔的年代,无价的精神财富。
记忆的闸门豁然打开,曾经的师长形象历历在目。精明干练的蒋雯主任,给我,当时面部得病经常缺课且长得很丑,但期末12门课全5分,以鼓励的微笑,从此记住我的名字,让我懂得了人生的不完满,要自强。语文夏老师课上经常念我的作文给大家听,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范文,使我懂得了自信。地理朱老师,短小精悍,讲课妙趣横生,使我轻松认识地球,终生热爱大自然。两位数学老师:清新典雅的王文静老师,像师姐一样可亲的俞秀英老师,让缺乏数学天才的我不再惧怕数字和公式,学会逻辑思维。几何何瑾老师,端庄大方,举止文雅,使我知道女性要自尊,自爱。两位英语老师,杨瑞茂老师,郑秀老师,英音,美音交替,让我语言打下坚实基础,收益终生。班主任李希桐老师,当时没让我喜欢美术,退休后才发现自己有画画的能力和欣赏欲望,潜能应是当年留下的。另外生物富老师,年富力强,充满活力。李晓芸历史老师以她上讲台时轻盈一跃,带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去追寻历史的根源。政治王老师开启强化我们的信仰和对祖国的热爱,任何时候都不曾改变。劳动牛老师带我们编草帽辫,嫩嫩的双手知道她们要承受的磨难。体育老师,物理老师,......说不完道不完,语言显得无力表达对老师的感激。是母校和师长帮我们准备好了走向人生的一切,伴随我们已走到花甲之年,贝满精神长驻我心。
女校的生活对现代女孩子是陌生的,而对于我们却是无可比拟的宝贵的人生经历。是她教会我们自强,自爱,上进,博爱,独立,刻苦。在没有男同学的陪伴下,我们学会了生活的本领。演出可以男扮女装,劳动时所有的重活自己干。不依赖,不抱怨,敢承担,负责任。我们中的很多学友走上教师这一行,很多学友担当各个重要岗位的领导,很多学友在家庭遭受磨难时挑起全家重担。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女强人是我们的代名词。我想“贝滿”是这一切的源泉。而“灯女”更是我们的骄傲,因为我们是从这里走出。
感谢学校,感谢老师,感谢陪伴我成长的学友们,感谢已经逝去的青春。
让我们双手迎接贝滿新的辉煌。
补充几张兵兵学画一年来画的几幅画。(20141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