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请点击此处并阅读说明
搜索
查看: 5601|回复: 6

转载:1999届校友潘嘉的文章《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23 13:0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老猫 于 2014-7-23 13:15 编辑

    昨天,云之魂魄向我推荐她的博友春英的女儿写的一篇文章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果然是一篇文笔流畅、感情真挚的好文!
    作者潘嘉,1993——1999年就读于北京第一六六中学。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毕业后就职于文汇报。现为自由撰稿人。专栏作者。翻译出版有《名利双收》、《天堂鸭》、《波莉安娜》等作品。

转自春英的博客:
   前面的话:我女儿初中、高中都毕业于北京166中学(原贝满女中)。今年是166中学建校150周年校庆,她应邀写了一篇文章,现贴在此与朋友们一起分享: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潘嘉

            2014年春夏之交,我回北京小住。有天我心血来潮地带着三岁的孩子跑去王府井看那座著名的教堂。那天天气真好,阳光是北方特有的明朗直白,天空是令人感动的碧蓝高远。我坐在教堂外一角的树荫里,看着孩子在圣若瑟堂前的台阶上高兴地蹦蹦跳跳。阳光照在教堂尖顶花窗的彩色玻璃上,反射出璀璨的光,就像孩子眼眸里的神采奕奕。几句好听的诗在我脑子里盘桓:记得那时年纪小/我爱谈天你爱笑/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树下/风在林梢鸟在叫……灵光一现似的,我做出一个小小的决定。“走,妈妈带你去一个地方。”我起身拉起孩子的手。
      我们沿着王府井大街向前,走了好一阵儿,然后向东拐进灯市口大街。路上的风景开始变得熟悉又陌生:路口那座气派的酒店依然器宇轩昂地耸立,可不知几时新建的咖啡馆、面包店却也渐次闯入眼帘。终于,我看到了街对面那条狭长的夹道——它有个正大仙容的名字:同福夹道。“妈妈,到了吗?”孩子见我停下脚步,好奇地东张张、西望望。是的,到了。可我却突然站在那儿,变得胆怯起来——
      拐进去,那里便有我的母校: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而我刚才还有些小小雀跃的心,此刻竟充满慌张、踌躇和无措。我就这样远远地望着不知何时竖立于楼顶的“贝满女中”几个大字,望了好一会儿,虎头蛇尾地匆匆结束了这次“返校”之旅。后来我想,这种感觉,大概就是“近乡情怯”吧。
      彼时我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年,我的母校即将迎来建校150年华诞;而我,已离开她整整15年。
      13岁,豆蔻。我成为一名中学生。班主任是一位刚从师大毕业,脸圆圆、眼弯弯的女老师。她的头发水光溜滑,总是编成两条长长粗粗的麻花辫披在肩头。上课时她喜欢在行间走来走去,有一次她乌黑的辫梢差点略过我的脸颊。同桌的女孩子窸窸窣窣地跟我讨论“她用的洗发水一定是飘柔,青苹果味道的那种。”——青苹果,于是就成了我对她的第一印象。
      后来的许多故事都证明,她的确如青苹果般浪漫至极,开学一个月内就被我们弄哭两次:一次因为太高兴,另一次则因为太生气。两年后她因怀孕而不再做我们的班主任,一次课间操后我在篮球架下碰到挺着圆鼓鼓大肚子的她。她像面对一个成年朋友般感慨地对我说,你知道吗,我甚至想过放弃这个孩子,因为你们是我带的第一个班,我真想一直带下去,带满完整的三年啊。我懵懂地点着头,可直到今天,也已为人母的我才真正明白,她是把自己教师生涯中的第一个班级,与她腹中的新生命一样,视若珍宝。
      15岁,及笄。初中校园生活已然熟稔,而中考尚未迫在眉睫。于是,青春期各种小小的情绪仿佛抓住了机会似的,争先恐后地旺盛生长。我遭遇了人生中第一场人际关系滑铁卢,被曾经要好的女同学们孤立冷落,一时间觉得全世界都抛弃了我;我在周记本上写出了第一篇小小说,大概笔触实在太迷离,而收获了语文老师用娟秀字体轻轻写下的评语:“我有些没看懂……”我在每周五的自习课上偷偷看掉一本岑凯伦,抹去几滴伤春悲秋的眼泪;我注意到隔壁班一个比我年龄稍长的男孩子,每在走廊中遇到,都会毫不避讳地把目光投入我眼底——而我喜欢的,却是另一个清秀漂亮的少年。有一阵子他就坐在我前排,课间休息时常开玩笑地把头后仰躺到我的课桌上,拿我的铅笔盒当枕头。阳光懒洋洋地洒在他脸上,他也懒洋洋地眯起眼。我看着看着就会想:他的眼睫毛可真长啊。
      16岁,花季。席慕容说16岁的花只开一季,而我的花季因高一这一年“误”入理科重点班而充满自卑和焦虑。但何其幸运,也是在这一年,我遇到了整个中学生涯中最敬爱的老师。她是我这一年的语文老师。她矮小、苍白,夏天的课后我到讲台上找她讨论问题时,总能清清楚楚看到布满她脸庞的细密汗珠,心里就一阵疼。她认真却有趣,即使严厉时也满是慈爱。在我因理科成绩节节败退而沮丧不已的时候,她在我的周记本上留言:勇敢些。你不只能挺过去,还能冲过去,冲向那无比光明之路。在我怯生生地问她“这篇作文写得还可以么”时,她不吝于给我最热烈的赞美:“我就是喜欢你的文字,让人读起来很舒服。”那一年快结束时,分班前一个炎热的下午,我们靠在走廊旁的窗口聊天。我说,我要去读文科了——可是那样我就要离开您了。她毫不犹豫地说,去吧,我支持你。我是那样爱她,这甚至和她传授给我多少知识无关,而是,在旁人都不看好我的时候,唯有她,那样温暖地、用足了力气地,给我鼓励和支持。
      18岁,成年。那年冬天,我们的中学时代最后一个班级新年联欢会散场后,我和其他几位同学整理好教室,沿着黑洞洞的楼道一级级走下楼梯。突然不知谁起了个头,吼了一嗓子“人潮人海中有你有我/相遇相识相互琢磨——”一个人接下去,又一个人接下去,男孩女孩们声嘶力竭地吼着黑豹乐队这首《无地自容》,黑暗中我们看不清彼此的脸,只记得每个人都吼到喉咙沙哑。这首毫无征兆的摇滚像是宣泄又像是告别——正如我们的18岁,它意味着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也意味着即将在我们面前铺天盖地隆隆展开的新生活的开始。
      人生就是一场场机缘巧遇。前18年将一口儿化音说得行云流水的我,怎么也不会想到因为一个高考志愿的填写,我一路向南,不仅成为另一个城市的过客,还成为她的驻守者。我的中学,于是就和我的故乡一样成为一种“乡愁”,我越是靠近她就越是羞怯:我所怯于看到的,不过是过去那个京腔京韵的、如斯年轻的、认真而有所执着的自己。
      冯至在他的《十四行集》最后一首中写道:我们空空听过一夜风声,/空看了一天的草黄叶红,/向何处安排我们的思、想?/但愿这些诗象一面风旗,/把住一些把不住的事体。我忽然想,我们的中学也许就像那面风旗,即使她会让我们遭遇挫折、失败、委屈,但终究沉稳而坚定地,帮我们“把住”了些青春最初的事体。
    唯祝愿,我的母校桃李芳菲,我的师长平安顺遂,我亲爱的同学们自由自在。
    愿每一个人,幸福错落,快乐绵延。
     

发表于 2014-7-23 22: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
发表于 2014-7-23 23:45:3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猫版主:可以把春英博客的链接发给我吗?我与马春英曾有过长时间的交往,可惜退休后失去了联系,如果在这里不方便,也可以私信给我。谢!
 楼主| 发表于 2014-7-24 05:44:31 | 显示全部楼层
Djzdmm100126 发表于 2014-7-23 23:45
老猫版主:可以把春英博客的链接发给我吗?我与马春英曾有过长时间的交往,可惜退休后失去了联系,如果在这 ...

http://blog.sina.com.cn/u/1650694331
发表于 2014-7-24 12:56:0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猫版,珍藏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6 09:4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春英想和你联系,你把邮箱地址通过纸条告诉她,告诉我也行。
发表于 2014-11-27 15: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猫版的隔空喊话,我们已经联系上了。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心愿论坛 ( 京ICP备05069205号-2 )

GMT+8, 2024-11-23 22:40 , Processed in 0.03614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