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请点击此处并阅读说明
搜索
查看: 4506|回复: 0

徐棻学姐向母校赠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4 21:0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老猫 于 2014-7-6 10:21 编辑

   前几天突然接到66届高三校友徐棻学姐的电话,她回国探亲想见我一面,将《记忆深处的老人艺》送给我,并委托我转赠母校三本书。   

   尽管我们网上通信已有7个多月了,但见面还是第一次,因此事先说好彼此所穿衣服的颜色,好似地下党接头一般。

    今天上午我刚一走出上地地铁口,马上就认出了站在站外的学姐,她就是我想象的样子,而且比我想象的更年轻更漂亮更有气质。
DSC00459.jpg


     学姐请我在一家浙江餐馆用餐,我们边吃边聊,聊她这本书的创作经过,聊学校的老师和同学,聊心愿论坛的作用,聊即将到来的150周年校庆,一点儿拘束感也没有。学姐一直在默默地关注论坛,她说论坛办得很好,从历届校友的文章中了解到了不少信息,尤其是王蕾校长亲赴美国寻找贝满夫人的后裔并和旅居美国的贝满校友们取得联系,让她很受感动。她很想多了解一些老教师们的近况。    学姐虽然已经退休12年了,仍笔耕不辍,10月就将有一部新书面世,另有两部人物专访在酝酿之中。期待学姐有更多的好作品呈现给广大读者。

    请服务员帮我们拍了一张合影
DSC00461.jpg


           学姐将其中的一本书赠给王蕾校长,另外两本赠送图书馆,希望更多的学弟学妹们能看到。

DSC00464.jpg


DSC00463.jpg


    学姐的这本书,是2009年5月出版的,21万字,85幅照片,发行10万册。2009年5月16日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等在首都剧场人艺戏剧博物馆举办《记忆深处的老人艺》新书首发暨艺术家与观众联谊交流活动。 参加首发式的有于是之的夫人李曼宜、作者张定华(学姐母亲)、徐棻(笔名辛夷楣) 及蓝天野、郑榕、吕恩、苏民、金雅琴等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表演艺术家和部分当年人艺大院里的孩子一道重温了老人艺台前幕后的旧日时光。
    首发式上作者和嘉宾为老同学的签名
已扫描页面1-3_副本.jpg


    在这之后《北京晚报》、《新京报》、《中国文化报 》、《北京娱乐信报 》、《深圳晚报 》等多家报刊进行了报道。   


   《记忆深处的老人艺》是三联书店推出的一部口述式散文回忆录,分别以成人和孩子的视角,讲述了北京人艺在上世纪50年代期间发生的生动故事。口述者张定华上世纪30年代曾与曹禺同台演戏,50年代后进入北京人艺工作,曾担任人艺总导演焦菊隐办公室的秘书。作为人艺成长、发展的见证者,她以第一手翔实的资料生动地叙述了曹禺、焦菊隐及舒绣文、叶子、朱琳、刁光覃、于是之、方琯徳、吕恩、田冲、英若诚、蓝天野等十几位演员的故事。执笔者是张定华的女儿徐棻(辛夷楣)和儿子张桐,他们从孩童的角度,回忆了几十年前在人艺宿舍大院与首都剧场度过的快乐时光。


DSC00466.jpg


DSC00469.jpg


    该书出版以来,不但被人艺的老艺术家们充分认可,“大家都为辛夷楣的回忆文章而感动,感叹她的惊人记忆、洋洋洒洒的文笔和对北京人艺的热爱。”也深受海内外读者的好评,特别是热爱人艺的话剧迷们更是将其视为“ 这是一篇史诗,是老人艺的家谱。”

    学姐在该书的自序中,讲了此书的写作经过。

   《记忆深处的老人艺》作者自序(节选)
    2000年下半年的一天,我在悉尼家中看了澳大利亚民族电视台播放的中国电影《变脸》。片子的主角朱旭,是北京人艺的老演员。他的脸把我一下子带回万里之外的故土,带回几十年前的往昔,带回给我的童年、少年增添了无限乐趣的北京人艺。
    我第一次感受到记忆的潮水如此汹涌,如此顽强不息。无论我如何挣扎,它们也挥之不去。唯一的办法,只有把它们写出来。那时,我在澳大利亚一份很受欢迎的中文周报《东华时报》当编辑,每周都要写一大版采访记或时事大特写。我列了一个提纲,就开始写《记忆深处的“老人艺”》一文。在文章的结尾,我注了一个“(一)”。
    没想到,11月,文章一见报,我就接到朋友们和读者的电话,以及读者来信。他们一致说:老人艺的事儿太有意思了,你写得真有趣,千万多写一些,可别急着收尾。在这样的鼓励之下,我的记忆被充分激活了,一连写了五大版,连载了五周。读者一翔来信鼓励我说:“五篇大特写仍嫌少。我将珍惜保存。这是一篇史诗,是老人艺的家谱。”
    我意识到,老人艺的影响不容低估。它就像是一座金矿,我有责任把这些金子挖出来,让它们伴着岁月自然流失真是太可惜了。我觉得该写一本书。
    2006年秋回京探亲,我和妈妈商量,很快拟就了一个大致的提纲。我去人艺看望张丽,她陪我去了史家胡同人艺宿舍,见到了她的父亲张学礼和一些老人儿,心情颇为激动。我这才意识到,那个童年居住数年的大院就是我的故园,老人艺的演员、导演就是我的蒙师。
    那天晚上,出差的小弟刚好从外地打来电话,我把所见、所闻、所想统统倒给他。害得他夜不能寐,索性在电脑上写起来。这就是附在最后的《记忆难以忘却》一文的由来。
    我和妈妈坐下来整整谈了四周,然后又四处搜求有关资料,最后决定采取母亲口述、我执笔的方式,讲述人艺老院长曹禺、总导演焦菊隐,以及舒绣文、于是之等十几位老演员的故事。曾任人艺艺术处处长的凤子阿姨是我母亲的老朋友,我也与她非常熟悉,于是我和我母亲各写了一篇,表达对她的怀念。
    我们没有资格给人艺写家谱,只不过想把我们经历的、知道的奉献给有兴趣的读者。如果能给大家带来阅读的愉快,我们就感谢了。
                                         辛夷楣/2007.12.19.


         非常感谢徐棻学姐写的这本好书,她让我们更加了解了人艺建院初期到文革前期的排戏情况,读后不禁对人艺的老艺术家们肃然起敬,对他们跌宕起伏的艺术人生无比感慨。特别是她用了大量的笔墨讲述了她居住过的史家胡同20号院,和焦菊隐排戏、生活的一些趣事,她用妙笔生花之笔解析台前幕后的故事,将那如烟的往事叙说得有滋有味,引人入胜。
    再次感谢徐棻学姐赠书予我,感谢学姐对心愿论坛的支持、鼓励和对我个人的信任与厚爱。


    从网上搜得菊池1050的博客剧院生活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222125050_0_3.html里面有五篇文章,详细叙述了2006年发现《记忆深处的老人艺》的经过和2009.5.16首发式的活动预告及原北京人艺院长办公室主任张学礼没有来得及发言的稿件,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看。

    感受   一篇没有来得及发言的稿件(2/35)2009-05-22 14:41
    发现《记忆深处的老人艺》这篇文章…(1/56)2009-05-17 20:37
    发现《记忆深处的老人艺》这篇文章…(2/81)2009-05-16 19:15
   《记忆深处的老人艺》作者自序【节…(5/59)2009-05-08 23:19
   《记忆深处的老人艺》一书发行活动…(5/68)2009-05-07 15:44


      附:
http://www.bm12166.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32
2013-12-13无巧不成书

66届高中校友徐棻的文章:《我的前辈我的恩师》

2014-1-5无巧不成书》后面的故事更精彩——写在刘海鸥、徐棻的文章转发之后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心愿论坛 ( 京ICP备05069205号-2 )

GMT+8, 2024-11-24 03:32 , Processed in 0.06439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