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飞立(1917-),指挥家。广东番禺人。1941年毕业于沪江大学生物系。后留校任教。1943年后,任福建音乐专科学校副教授。 1951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同年回国。历任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主任、指挥系主任、副教授、教授,中国音协第三、四届理事和天津会副主席。曾担任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茶花女》和舞剧《天鹅湖》、《吉赛尔》、《鱼美人》乐队指挥。
下面是北京晨报记者王斌采写的人物专访,发表于2012年10月18日的《北京晨报》
黄飞立:执教金帆 做自己喜爱的事情
在中国的指挥艺术界,黄飞立是个十分响亮的名字。如今年届95岁高龄的他为祖国的音乐事业和音乐教育事业一直在奋斗着。
从美国耶鲁大学音乐学院毕业后,黄飞立教授选择回国任教。他曾指挥过中外著名的交响乐以及歌剧、舞剧作品。金帆艺术团创建之初,黄飞立教授就开始为学生乐团上课辅导,不计报酬地为金帆团的孩子们开启音乐之门。“今年是建团25周年。95减25,你算算我加入金帆艺术团时多大年岁。”
黄飞立教授说,“做你喜爱的事情,喜爱你做的事情。”这两句话涵盖了他对金帆的深厚感情,也凝聚了他对中小学生的殷殷期待。
初到金帆用音乐诠释真善美
眼前这位耄耋老人,坐在家里客厅沙发上,慈爱而又温和。一架钢琴摆在客厅中央,黄飞立教授说,这架琴比他的年岁还大。墙上挂着曾经演出时的照片,还有老伴在学校办讲座的海报、郭沫若先生为他题写的毛笔字。柜子里放满了磁带和CD,还有其他一些音像资料……原本宽敞的客厅,略显拥挤。
黄飞立教授出身于一个信奉基督教的知识分子家庭,父母的文化修养和宗教信仰一直影响着他的做人和成长。黄飞立教授说,“科学追求的是真,基督教追求的是善,艺术追求的是美”,这三者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应该不断地去追求。无论是作为音乐家,还是音乐教育家,黄飞立教授都始终在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诠释着对“真善美”的理解。
25年前,黄飞立教授从中央音乐学院退休,随之投身到金帆艺术团工作。“最开始,时任北京市教育局局长的陶西平同志有一个想法,希望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加强中学生的美育。他曾开会听取音乐界同仁的看法,大家都很赞同,随后便成立了金帆艺术团。”
当时,黄飞立教授也应邀出席会议,他十分赞成陶西平先生的提议。黄飞立教授说,中学阶段应该重视素质教育,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美育正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当时的现实情况却是,许多学校把音乐、美术视作小课,被挤掉了”,忆起往事,黄飞立教授有些无奈,“连续两三次,有两会代表提出要加强学生的美育,但是议案没能通过。在这样的情况下,陶西平同志大胆提出,只有先通过课外活动来对中学生进行美育”。黄飞立不禁感慨,“这个思想在当时是非常有远见的。”
艺术团成立后,金帆艺术团接受了一个任务――接待西德派来的中学生乐队。“艺术团让我帮学生们排练。那时,不同学校的中学生们凑到一起,借用人大附中的一个大教室,每周六下午活动。当时训练条件很差,绝大多数学生用的是低档乐器,坐着没有靠背的长条板凳。”
从这次指导排练开始,黄飞立教授就留在了金帆艺术团,成了“老金帆”的一员。
成就金帆当属天时地利人和
黄飞立教授曾在北京一零一中学金帆艺术团执教,他深有体会地说,金帆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三个特殊条件,“天时、地利、人和”。
黄飞立教授所说的“天时”,指的是领导关怀。初建金帆时,不仅陶西平同志重视,而且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陆宇澄还担任金帆艺术团的名誉团长。他们经常到排练现场亲自了解情况。“我和陆宇澄交谈时说,学生们使用的乐器质量太差,音调都没办法找准。后来他决定,给我们七千美元资助。”还有一次,金帆艺术团师生在人民大会堂受到李岚清同志的招待,并举办了专场演出。演完后,李岚清同志上台跟黄飞立教授握手时说,金帆艺术团演出得很好,指挥也挺好,可惜弦乐器的质量不好。当时,站在一旁的北京市副市长胡昭广同志也听到了这句话。坐下来后,胡昭广同志问黄飞立教授,一把小提琴需要多少钱?黄飞立教授说,“最低也要一千多块,高达几十万美元的也有。”过完春节,胡昭广同志便向金帆艺术团资助五十万元,黄飞立教授将每个声部的弦乐器分别更新了几把。
回想起当年的场景,坐在沙发上的黄飞立教授身体前倾,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不时反问:“你们说,这个天厚不厚?”似乎是自问自答,黄飞立教授紧接着说:“可谓得天独厚!”
不仅如此,金帆艺术团成立在北京,这为它的成长提供了优越环境,同时也有利于邀请到许多优秀教师,他们牺牲掉周末时间为学生指导,称得上“地利、人和”。黄飞立教授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金帆艺术团的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乃至在全国范围内起到了表率作用。“有一年,全国音乐工作者和各地中学校长赴北京开会,邀请时任市教育局主任陶西平同志做报告。陶西平同志说,做报告之前,我先请大家听一场音乐会,他说的是金帆艺术团专场演出。演出结束后,陶西平同志在报告中用大量篇幅讲述音乐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这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其他省市的许多领导同志也开始讨论是否要成立艺术团的问题。”
喜爱金帆助力未来桃李天下
“Do what you like, and like what you do.”(做你喜爱的事情,喜爱你做的事情。)
当黄飞立教授用英语流利地说出这句影响他一辈子的话时,他对金帆的情感,他对青年学生的期待,全部蕴含其中。黄飞立教授说,这句话是上小学时英语老师教给他的。现在,他也经常跟学生们讲。
“喜欢,是因为这件事情有意义,值得去做。”黄飞立教授说,“我常问孩子们,你为什么加入金帆艺术团?不仅因为你是一名音乐爱好者,而且要知道,音乐对人的发展、修养的养成是很重要的。既然参加了乐团、抓住了机会,就要发自内心地喜欢这个团队。如果你喜欢,自然就能学到很多东西,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25年间,从金帆艺术团里走出了一批批学生。谈到那些给黄飞立教授留下深刻印象的孩子们,黄飞立教授骄傲地说:“那不少嘞!”金帆艺术团只是为了学生在中学阶段得到全面发展,并不要求他们毕业后去专业从事音乐工作。“但是,金帆在这两方面都培养出了很不错的人才。有些学生上大学后,继续选择参加乐团,或者担任学生干部。当然,也有一些学生毕业后开始专业搞音乐艺术。”
“孩子们有了长进,我就很快乐。”黄飞立教授回忆说,曾经有一个吹双簧管的女孩子,水平很高,读大学时完全可以深造音乐专业,但是她选择了会计学专业,黄教授认为这非常好。虽然所学专业与音乐无关,但是金帆艺术团对她的影响会一直持续下去,促进她全面发展。在她还没毕业的时候,就有单位找她签约,工资也比较高。“黄飞立教授还提到了东直门中学的一位老师,他也是从金帆走出来的。”他把从金帆学到的东西,与自己的努力结合在一起,促成了他在音乐方面的成就。现在负责管理和指挥东直门中学的金帆艺术团。
“我跟金帆的孩子们在一起,感到很高兴。”黄飞立教授说,每到过年的时候,老金帆人总会集合起来,聚会吃饭,“那是很高兴的事情”。
金帆远航
坚持美育续写辉煌
“扬起金色的风帆,驶向成才的彼岸”,黄飞立教授想起当年陶西平先生的题词,感慨颇深。“我参加金帆工作二十余年,也是为了这个目的。成才 ,不一定非要成为音乐专才,而是培养具备全面素质的人才。”
金帆艺术团成立至今,无论办团规模还是艺术水平,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的。“音乐是一门艺术,在中学阶段开展艺术教育,主要为了打基础,不要求一步登天,金帆也不是专门为了培养专业人才。”黄飞立教授说,时代不同了,“过去那些学唱戏的,很多人是因为走投无路,学了这一行才能继续活下去。可是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未来的路很宽,人生可以有多种选择,并不需要你小小年纪就孤注一掷。重要的是,借助金帆这个平台,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实现全面发展”。
黄飞立教授认为,中学以前的教育应该是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是对学生做人的基本功教育。有了这个基本功,才能使学生在将来的发展中做好公民,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培养创造性和想像力,有助于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继续学习,甚至成为大师级的各种专家。”黄飞立教授说,当前应试教育问题比较突出,许多应该是在大学开设的课程,压给中学生;应该是中学的课程又压给小学生。
黄飞立建议青年学生,要抽出时间,多接触、多学习中西方经典的音乐著作,从中领悟艺术修养和审美观念。同时,“要想真正提高艺术水平,需要增进与老师、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谈到金帆艺术团的未来发展,黄飞立教授说,希望金帆继续发扬优良历史传统,坚持对青年学生开展美育,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将来还要纪念金帆艺术团成立250周年,25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