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请点击此处并阅读说明
搜索
查看: 10955|回复: 22

哥大举办贺贝满50届苏张之丙同学教学成就研讨会,中学同学题字同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31 07:0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哥伦比亚大学举办庆祝50届苏张之丙同学汉语教学成就研讨会
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07:04: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最巧的是北京贝满校友举办第30届校友欢聚年会的同时,哥大为我举办“教学回顾与前瞻”学术讨论会!
    ‘巧’的是日期都是五月最後的周末;
    ‘巧’的是目的都是回顾;
    ‘巧’的参与都是旧日同学。
      但两地‘回顾’的背后,确有着异样的光聚、情怀。
      北京庆幸的是同学毕业后的承续,在哥大,则是个人教师生涯的结束。。。
发表于 2012-6-1 11: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期的选择:很简单,必需是学期结束之後。大多数公私立大学的春季或曰下学期都在五月结束。多数学术讨论会都争取这一个紧锣密鼓的教课日程压力停顿之後,教师们藉此暂缓的空当做心得汇报。五月最後的一个周末为定。五月的最後的星期一是官定全国退伍军人纪念日,或称之为美国国殇日,连同周末一共三天休假,已是美国人们共守的、不成文的“夏季”的开锣!


注: 记得1984年,组织美国儿童教育界专家邀请北京儿童玩具协会代表团访美,也选的是从这一个节日开始。以为是建交后的‘首次’、‘创办’,引起当时新闻媒体广泛关注。

哥大2012年毕业典礼(转自哥大网站).jpg
发表于 2012-6-1 13: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形式的选择:‘退休’经常未见得要举办讨论会。常用的方式是聚餐。不过现任的两位主任:东亚语文系的系主任Bob Hymes 和本系中文组主任刘乐宁,都有两代师生的关系,故此两人商量要将我的退休重墨点缀一番。Bob Hymes 在大会致词中提到他19岁踏进大学学府哥伦比亚後,抱着极端的好奇与接受挑战的心情选了我的《中文入门》。不想,一学年的‘嚐’试竟领他一路走进四十年的学术生涯,成为著名的中国古代史专家(见《大会致词》)。刘乐宁是在语言学家屈承熹教授的指导之下获得博士学位後,受聘于哥大任教开始与我同事。屈承熹教授是我台湾师大,共同师事梁实秋教授的学长。
       同时在美国中文教学上,也正在经验着‘昨天’与‘今天’的变更,而我也正是中文教学上,这一变迁中,从‘昨天’一路走来延续了传统而领衔迈入新媒‘今天’的老大姐。故此大会的总标题是《2012年中文教学之昨天,今天与明天》,相互谈论中则简称为《回顾与前瞻》
哥大中文.jpg
发表于 2012-6-1 13:39:49 | 显示全部楼层
     “会场特色:会场设于学院大楼的会议型课室。中间是大会投影,左边是爱冬送我的楷书,右边是以璋送我的篆体。一左一右相当配衬。从晨九点开会,到晚六点结束,一直陈挂在主讲台的两侧。不但是有丰富中国文化色彩的祝贺,更代表着远来、旧时、同窗的情谊。在结束教学生涯的场合上,醒目地提示着‘源’与‘缘’的结合。全体大会以及小组座谈的参与者与我共享;特别是大会主讲人之一的丁爱博教授。

(注:爱冬、以璋与我为贝满50届同学)
爱冬题词(更清晰照片稍后).jpg
以璋题词.jpg
会场.jpg
发表于 2012-6-1 13:4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全体大会是早九点开始。首先以系主任Bob Hymes 的致词开始,回忆他初选中文课时的感受注1;继之是前任副校长兼哥大议会议长,儒学权威狄百瑞教授致词,论及1963在其系主任其间招聘之丙来哥大服务参与中文教学等轶事,并且在狄百瑞教授心中显见其重视之丙当选为哥大全校‘议会’参议员的业绩注2。之後由两位主任请来的汉学家丁爱博教授,现代汉语教学权威普林斯顿大学周质平教授,国家外语中心马思凯教授等在回顾与前瞻题目下分别致词。
       几位专家,即郑重又诙谐地叙述语文教学上‘学’与‘教’之间的进展,变换,以及未来有待推进的研究课题。


注1 ".. and CP Sobelman has moved every step along that way in her own teaching. But what has carried her along the new and imaginative paths that she has traced with such success has been the same enthusiasm, the same care, the same love of language and of teaching that we saw in CP forty-two years ago. "

注2 "..Thus she contributed not only to the sustaining the Chinese language program, but to sustaining the life of the University at a critical time."


发表于 2012-6-1 20: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颖而有意义的退休形式

张之丙同学的退休与我们国内完全不同,我们的退休往往是举行个欢送仪式,送一件纪念品,吃一顿饭……而哥大为张之丙举行的退休形式既新颖又有意义。看了很有感触。值得我们效仿。
发表于 2012-6-2 08:49: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张之丙叫好

之丙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成绩优异,也可以说是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

之丙 你是母校的光荣,

         也是我们的骄傲,
  
         我们为你喝彩,   为你欢唱!   

                                                          贝满50届校友共贺

         
发表于 2012-6-3 00:0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後,由我致谢词。在大会上我用光标投在银幕上我对‘退休’的阐释:

                                  ‘退休’
                       这是人生前行中的另一站。
                       很公平,只有先来后到之别。

                       这也是生活上的另一个乐章。
                       很规律,只有音响节奏的不同。
我在哥大开课的课程介绍(现代汉语阅读:听说读写全合一).jpg
发表于 2012-6-3 07:4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大会上的发言:

各位好,

      我代表我自己向今天参加讨论会的各位来宾表示欢迎和敬意, 特别是远道而来的朋友们,要道一声旅途辛苦。
      今天是我以在职的身份在这里和各位相聚,机会难得。在我没有进入主题之前,借这个机会向带我走进哥大开始教学工作的 deBary教授致谢。
      deBary教授在1963年开创了美国学术史上第一个『中学中文教学计划』,招聘我参与其中,让我加入了‘哥大中文教学’这一个大家族。从1963 到2012,享受到四十多年的『教』与『学』的生活。
(教的是中文,学的是做老师,做语言远征的领队,青年人的学习伙伴;对他们我也有家人和朋友的自诩。)

      这四十年来的日子,充满了挑战和考验,但也就是在这挑战和考验中,找到了自己的成长;
      这四十年来的路途上,并非是全程的康庄大道,但却是那些坎坷不平、崎岖弯转的路,磨炼了自己的毅志,培养了自己的信心,坚定了自己的方向;
      在这同时,嚐到了刺激与兴奋,艰苦与愉快……
      理解到挫折後的舒展、平坦才是真正的享受。
      我这四十年来的生活就是如此五味俱全,不过却甘之如贻!

      1949年以后的台湾,有一段极端失落的日子。那就是中美断交。就在这个时段内,Ford Foundation 资助了五位美国青年学者,“来华进修中国文化”做高层次的汉学、语言学的研究。
      这是灰云密布的台湾上空,突然闪出的一条金光四射的阳光,引起了当地人们鼓舞兴奋。
      当时,我刚刚大学毕业,在教育部张其匀部长办公室实习。他派我去采访,以便宣扬这件学术文化的大事件。这五位带着超越“学术研究使命”而来的学者之一,就是Prof. Albert Dien. 丁爱博教授。

之後,丁先生和我都离开了台湾 ,很巧合地又都到了哥大的东亚语文学系共事。
       1979 年中美回复邦交,华府筹备遣派『访华团』是化解数十年冷冻政治的第一个官派团体,做『破冰之旅』。
     『访华团』筹备组中的Dien 教授该是当仁不让的人选之一,但是他却把这原属于自己的机会放弃,到纽约来说服我参加。

       当时,我想:1949年,或说傅作义投降北平沦陷;或说傅作义起义北京解放,就是那一年,我们随先父 逃离故乡。像一棵古松,要连根拔起,谈何容易!但是先父“坠甑不顾”,自北平绝然西行,开始了我们家族的“长征”,备尝‘逃难’的辛苦,而现在要到“北京做客”!心中感到忐忑尴尬,尴尬忐忑!
       除了我那一年当选为美国全国教师协会会长之外,想不出来有什么可以取代 丁先生的资格参加。
       若没有丁教授的一番说说,我未必有返乡归里的意图。当然也就不会有之后与华东师大从1981到1989 近十年的合作,在上海举办暑期语言学习班与法律贸易班。
       就像de Bary 教授一样,Al Dien 是领我走上,课室教学外的一片天地。
这看来是一件小事,却说明了Al Dien 的胸怀。
       认识他的人都会有同感,在我们一群从台湾过海而来的人,初入美国教育界工作的人,Al Dien 是一位心怀宽厚的“大兄长”!今天才有机会向丁先生做迟来的致谢!

       在50-60年时代,美国一般对中国大陆的心态是,密密封锁在竹幕背后的铁幕之内,想交往,想接近,但是却不得其门。也就有些怠惰与无奈。
      不过,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震惊了全美上下。突然大梦初醒,发现自己以为极前卫的科技竟落在他人之後!
      为了自卫也为了尊严,全民一心,急起直追,强化国防!于是1958年国会定下了国防教育法案(NDEA)大量资助全美教育改革。这包括两个重点一是“数理”二是“外国语言文化研究”Foreign languages and area studies ;并且双管齐下,从起步的地方起步,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积极从教学开始,包括大学以及大学前的K-12。

      哥大就是华府当时指定的全国中文语言学习中心之一(National Center)。(这就是刚才de Bary 教授提到的一点)当时中文是Uncommonly taught 语种之一,吸引很多青年学子跃跃欲试。其中之一,就是本系连选连任两届的主任Bob Hymes.
       他是四十年前选读一年级中文,与同班一位女同学DEBBY相好,当年的名词是steady dates。那时候,读中文没有如今这样丰富,便利的参考,‘老师’就是语言、文化、包括习俗的one - man-band。带同学吃饭是常事,美其名曰中国饮食文化课。在一次这样的餐会上,我注意到了,DEBBY 的食指带上一颗闪亮亮的钻戒。就问到:“Debby does it have any special meaning?”即刻,这顿普通的聚餐变成 “订婚庆贺”!今天Bob 不能来就是他的家族欢聚庆祝他们结婚四十周年纪念!

      从他做我的学生,到他作我们的系主任,这两种关系变换之间道尽了『青出于蓝』的道理,也写下了一段语文教学上的『佳话』。
      有人问我怎么做一名成功的老师?我仅凭自己的感受来回答,那就是我就知道只问耕耘的老师,自然会有成功的学生;每一位成功的学生就有一大队尽心尽力的老师。所以只有成功的学生才能遇到成功的老师。
       我要先Bob致谢,他的成功让我以他为荣!
       我也向他和Debby致贺,两者都足足地代表这四十年来,中文教学赏所呈现出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韩愈说过:『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知识和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并以他为师;在我之后出生的人,如果他懂得知识和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并以他为师。我学习道理,哪里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因此,不分地位显贵或是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所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存在的地方。
      当然也有很多其他的同学也有如是的发展,像Richard Strassburg, Julian Wheatley, Gay Allito等等。Julian 会在今天下午赶来参加专题讨论。
      这岂不是韩愈所言“师说”的印证!

     上面说的都是过去。 现在我们看看现在。如今的中文组,比起我在60, 70 deBary时代做language coordinator 的时期已经是变换万千。环顾周遭,这一个团队相当庞大,而且卧虎藏龙。
       每位在职人员都各自在值守之内有充分的发挥的空间;同时本系的和来自国内台陆两地的客座教师,相互之间,切磋琢磨,亦师亦友,
让中文教学带出蓬勃的气象。

       这里有真正的「和谐」,不是律法的和谐,不是规章上的和谐,是人本位的和谐,就是仁义礼智信的『仁』。今天的会就是这一个团队『和谐与共』的成果。
       前天参加了中文组,最后一次的筹备会,更深一层的体会出这一组『和谐与共』的精神,『齐心协力』的操作体现。我愿在这里向我共事的同仁致以最诚挚的敬意与谢意,也为他们能有像刘乐宁这样的领队感到庆幸。
      乐宁说过希望各位受聘于哥大的同仁都能“工作好,生活好,家庭好”。我称之为乐宁的『三好理念』,他照顾的不只是一个课室的教师,而是一个在课室工作的同仁。
      他负责的不只是中文组教学的成绩,而是中文组在哥大,在美国,在整个的中文语言教学界的成绩。
      我再次向我哥大的同事致贺。庆幸大家有一位像我们那时候的『大兄长丁爱博』一样的刘乐宁,在一片和谐天地中充分地学习,发挥!每一位都事之这片园地永远灿烂蓬勃的重要角色!

我们东亚系的肯特大厦(图片来自wikicu.com).jpg
发表于 2012-6-3 08: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午饭後,分组讨论。一共12 组不同的论题。其中包括:(1)翻译在外语教学中的新诠释,(2)语言教学上新科技的创新:1.妙方,2. 新媒中心,3. VoiceThread的实践,以及(3)自60年代迄今北美中文教与学的回顾。
      这次大会贵宾包括韩国外国语大学校,孔子学院院长孟柱亿教授,台湾翻译学学会会长苏正隆教授,东吴大学语言学曾泰元教授,台湾大块出版社,『妙方』科技发行人郝明义总经理,澳大利悉尼大学古汉语何德睿教授等等提出专论,纽约市立大学中文教学及师资培训姬建国教授。
       特别是第三组,是由80年代纽约时报驻北京主任,现在文艺专栏记者罗文彬(Larry Rohter) 负责召集、主持,历年来选读中文课的20多位校友齐聚一堂,按罗文彬的提议各自发表谈话,阐述他们或在启蒙班,或在时事进修班受教的经过。(此处将有另文发表)嘉宾中曾选读苏张之丙中文语言课的包括省理工学院魏久安教授(Julian Wheatley,  1967 届) , 著名Emmy 及 Globe 奖的获得者,Richard Thomas, 1973届,外交政策期刊副总编辑 石宇(StoneFish, 2004 届),罗氏强调可以亲自出席者口头发言,不能出席者以书面发言,将设网站发表。
发表于 2012-6-4 23: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图主讲人的背后是投影银幕,左边是爱冬同学的赠品。三位主讲人是1971(启蒙班)(前纽约时报驻北京主任,现任纽约时报影艺论评),2004 (《现代选读》进修班)(前新闻周刊驻北京主任,现任《外交政策》副编辑)及 2010班的学生(《现代选读》进修班)(现任投资银行策略顾问)。报导并比较分析‘语言学习的选择与学习’   

       这一组,除这三位之外,出席并发言的尚有镜头之外近20位哥大学生,分别代表1967-2012 各个班次。左下角是普林斯顿大学周质平教授。

a.jpg
发表于 2012-6-4 23: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Johnathen Burnston 赵汉威以“万变不离其宗”为题讲述2000年後,新媒教学的效益。背后是以璋同学的赠品。
b.jpg
发表于 2012-6-4 23: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图是我组织的“翻译与外语教学”的讨论小组的实况。上面主讲人是台湾翻译学学会,会长,苏正隆教授。下面中间背影是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古汉语Derek D. Herforth何德睿教授。如何运用“翻译”强化外语教学是近期有待积极、广泛推动的学术课题,也是我退休与否将继续参与的服务目标。这一讨论小组包括对主题极关键性的报告,两位来自台湾,一位来自澳大利亚,一位来自纽约市立大学姬建国教授。
c.jpg
发表于 2012-6-5 06:50: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图:翻译组,台湾东吴大学,曾泰元教授讲述 “翻译” 在教学中的问题。左二背影是史坦佛大学Al Dien丁爱博教授。左三背影是姬建国教授。
f.jpg
发表于 2012-6-5 09:0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媒在教学上提供诸多前所未有的 ‘工具’,对教学的素质颇有加深、加强、增高、增广的效益。
     下面是大会特请的“妙方”创始人郝明义先生向大会展示‘妙方’的功能。

h.jpg
发表于 2012-6-5 09: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哥大新媒教学中心副主任讲述传媒为教学服务的前景。
j.jpg
发表于 2012-6-5 09: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会后的晚宴:最後的晚宴,另有贵宾,如夏志清夫妇,Bob Harriest 教授,翻译家、作家李伯宏教授,及第一位留美华人容闳之后人卢容飞女士应邀参加。
      同事以恤衫一件送予主客苏张之丙做纪念,苏张之丙以特制谢卡回敬。
      下图是哥大同仁所送的恤衫前面:漫画是80s 学生 Debby Chou 的作品。胡适的《无题》是二年级选用的教材。“赫贞江”即哥大西侧的Hudson River.




1.jpg
发表于 2012-6-5 09: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
3.jpg
发表于 2012-6-5 09:2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恤衫的背后,是全体同仁的签名。
背面是全体同仁的签名.jpg
发表于 2012-6-5 14:35: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少人在体恤衫上签了名:
http://www.columbia.edu/cu/ealac/chinese/faculty.html
我在哥大的同事们.jpg
发表于 2012-6-5 14:44:56 | 显示全部楼层
祝愿各位校园生一日比一日的茁壮灿烂!
谨此深切地祝愿各位校园生活一日比一日的茁壮灿烂!.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6-5 15: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观看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心愿论坛 ( 京ICP备05069205号-2 )

GMT+8, 2024-11-24 17:33 , Processed in 0.04589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