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同窗情谊——读子蕴《跨越文革的人生岁月》想到的
4月29日,收到子蕴的纸条,让我把通讯地址告诉她,以便五一后将在台湾出版的《跨越文革的人生岁月》快递给我和妹妹(网名羚羊)“权作节日礼物了”,我随即给她打电话,说不着急,等高中同学聚会时再取不迟。没想到,子蕴出书的消息不胫而走,索要者众,她自费购得的100本和赠书50本眼看就送光了,于是她赶紧于5月10日将两本书交金沙人代转,怕一时疏忽亏待了我们姐俩。5月25日,金沙人在百忙中亲自乘地铁来到我家,我这才看到老同学的大作。 说实在的,看过七八位朋友写的书评,我都不敢下笔了。尽管我们是同窗4年的老友,加之妹妹和她是兵团战友的这层关系,我确实是应该大书特书一番,然而感受太多太多了,一时又不知从何说起。
拿到书,就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虽然书中绝大部分内容早已在博客中读过,但当手捧沉甸甸的书稿时,感觉还是很不一样。这本书,不是普通的文字堆砌的,它是子蕴含着泪,带着笑,一字一句从心底发出的呼喊,是对命运对父母对子女对祖国给予的答卷。
来不及把书全部读完,赶紧为老友站脚助威。
读子蕴的书突出的感觉就是两个字:真和情。
现在的书报杂志、影视剧充满了虚假信息、胡编乱造,可子蕴的书实话实说,绝无任何杜撰,让人感受到久违了的真实、真诚、真心、真意、真挚、真性情、真善美。字里行间充溢着亲情、爱情、同窗情、战友情、对帮助过自己的人的感恩之情,对陌生之人的关爱之情,对伤害过自己的人的宽恕之情。
作为新中国的同龄人,我们有过美好的童年,艰辛的青年,奋进的中年,现在已进入幸福的晚年。
我们唱过同样的歌,看过同样的书和电影,我们同样在美丽的校园学习、生活,接受新知识,结识新伙伴。当我读到子蕴的由衷感慨:“写到这里我已抑制不住滚滚热泪,我才知道我是这样留恋我的学生生活,这样怀念我的班集体,这样想念我的同学们!我的淘气可爱的同学们,你们可好?真想你们啊!”我的眼泪也止不住了。
翻出来一些高中时期的老照片和1992年回京后的聚会照片,再和子蕴同温纯洁的同学情谊。
文革时的子蕴,忧郁的眼神,承载着多少苦痛?
要去军训啦
天安门前留个影
娇滴滴的小燕子如今还没有消息,旁边是漂亮的女军医。
校长焦其树和数学老师杨忠平(从130周年校刊上扫描)
缺了汪汪的毕业照
汪汪个儿最高,小指挥紧挨着。
文革的痕迹随处可见,洁如今在青岛,也有42年没见了。
北京照相馆照的,挺不错吧?
我最好的朋友去云南了,另一位分在北京站当了广播员。
这些一寸的小照片,聚在一起,就成为难忘的回忆。
1991年底,我先期回到北京,工作没有着落,爱人的调动还未办成,我利用这段时间恢复了和初中、高中同学的联系,在办理工作调动的过程中得到多位同学的热心帮助,让我永生难忘。
1992年3月27日,和初中同学去美术馆后街看望李希桐老师。
1992年是一个难忘的年头,我们告别了工作生活了20多年的山东淄博,也开始重拾同窗之谊频繁地和同学们聚会。初夏,李老师和初中同学相聚在天安门,而后又去了中山公园。
1992年7月19日,在阿胖的召集下,高中同学才有了这次分别23年之后人数最多的一次聚会,中间是刘万敏老师。
1999年5月17日,在美国哈佛医学院工作的莹回京探亲,阿胖组织大家在冶金部酒楼聚会。
小平颈椎要动手术,1999年9月27日,我和阿胖、小因、秋、林江、京、华、素绚、萍去她家,每人捐了100元,表达同学的情谊,竟然没留下照片。
2006年2月18日,为欢迎美国归来的莹,在冶金部招待所聚会、跳舞、卡拉。
2010年2月6日,莹请我们吃螃蟹,子蕴送给每人一个大老虎。
2010年4月10日,我和金沙人、盛伊、羚羊、戚小敏去医院看望受伤的子蕴,她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写完本书。
“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亦真亦幻难取舍。”时代变了,生活的环境变了,心中的信念没变,纯真的友情没变。
[ 本帖最后由 老猫 于 2011-5-29 10:00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