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请点击此处并阅读说明
搜索
查看: 3514|回复: 0

试述中国女子教育之滥觞 朱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12 16:5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自:http://xkwebsite.jsie.edu.cn/lsx/lsx/detail.asp?newid=644&leibieid=34



  
                            试述中国女子教育之滥觞
                                        朱宇

内容提要: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训,牢牢地禁锢着人们的头脑。中国被迫开放以后,教会女校的设立,率先打破了这种千年的陈腐观念,培养出近代中国第一代知识女性。反緾足运动的兴起,促进妇女走出闺门,自强自立,冲击着千年陈规陋习。教会女校,反緾足运动均成为中国女子教育,乃至中国妇女解放的先声。

      中国被迫开放以后,来华传教士成为西学传播的主要媒介,(到甲午战争情况开始转变),其中教育成为他们最为关注的方面,影响大,成绩也大。传教士在兴办大量教会学校的同时,也把现代西方教育制度和教育理论传入中国,例如国民义务教育、师范教育、职业教育、医学教育、女子教育等等。本文就女子教育做一评述。


一、教会女学的兴起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只有少数男子享受有教育的权力,对中国妇女来说,不啻于一场无止境的梦魇。“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训和“三从四德”的儒家理论像戒律一样钳制着妇女心灵,女子丧失了受教育的权力,社会没有为女子开设的学校,女子只能在家中受有限的教育,教育的内容也与男子迥异,不过是“三从四德”之道。宋代司马光箸《家范》,认为女孩六岁开始学习轻小的手工,七岁以后读《诗经》、《列女经》、《女诫》之类。清乾隆年间李晚芳编《女学言行录》,主张女子学习内容不外如何侍奉父母,孝敬公婆以及相夫之道、教子之道。这种家庭教育把妇女终身禁锢在闺房之中,也就是附合所谓的妇德、妇言、妇容、妇工等封建道德规范。
      妇女除被剥夺教育的权力之外,还不得忍受缠足恶习。缠足之风始于五代后唐,后来愈演愈烈,到清代更为盛行。缠足的本质是男尊女卑和无视女权。中国妇女就是在这种极为悲惨的境地中代代相传。
妇女要改变这种地位,只有走出家庭,接受教育。美国监理会传教士林乐知(young,john Allen,1836-1907)是女学的积极倡导者,他称自己“寓华四十余年,------无日不以当开工之民智,启迪华人,而尤不能一日去诸怀者,则惟此振兴女学,释放女人,以提拔女人平等之地位,造就女人同具之才能而已”。⑴他甚至认为妇女地位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他认为:“观教化者,以女人为定格”,“教化衰微之源就在于不释放女人,不提拔女人,不教养女人,”“凡国不先将女人释放提拔而教养之以成其材,央不能有振兴之盼望。”⑵尽管中国明朝思想家李贽也曾大胆提出男女平等,男人见识未必长,女人见识未必短等言论,收录梅澹熟等女弟子,赞扬“寡妇再婚”等,这些只能算对封建正统观念的某些否定,其深度、广度、影响均不能与林氏言论同日而语。
      妇女要改变这种地位,只有走出家庭接受教育。
      中国女子接受现代学校教育,是以教会女学为发端的。早在1844年,英国东方女子教育促进会阿尔德赛小姐在宁波创办一所女塾,此为在中国本土高立的最早教会女子学校,中国女子学校教育从此开始。从1844年到 19世纪70年代,教会女子学校纷纷建立起来,大多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截止1877年,在华新教传教士共开创女子寄宿学校38所,学生777人,隶属美国差会的有24所,学生464人;女子日校82所,学生1307人,其中由美国传教士兴办的有57所,学生957人⑶。著名的女校有:美国圣公会传教士格兰德女士(后与裨治文结婚)于1850年在上海设立女塾,1861年改名为裨文女校;美国圣公会传教士琼司女士于1851年在上海虹口设立的文纪女校;美国公理会传教士于1854年在福州创办的福州女书院;1864年裨治文夫人在此开办贝满女学,1871年美达美会在福州设立毓英女学等。

二、教会女学的发展及办学类型
女学的开设,可谓石破天惊,空前之举,阻力亦重重,招生极其困难。由于中国女子没有接受教育传统,走出家门就困难,加上中西长期隔绝,一般民众对借助枪炮进入中国的传教士不免有种种疑惧和猜忌。社会盛传控眼剂心药之类说法。所以教学女学不仅免学费,还提供食宿,发给衣物和少量零钱,以吸引学会。“尽管如此,学生仍寥寥无几,有限的几个学生几乎全部来自社会底层。学生入学既不多,而中途退学的还不少,女校尤其如此。_____1850年开设的一所女子寄宿学校,开学那天,凡报了名的女生都不敢入学。后来动员邀请了几个,不久又都退学。由此可见,传教士开始兴办新学时,是何其煞费心机,艰阻殊多。⑷创办第一所女子学校的阿尔德赛小姐亲自上门动员,向家长保证。这样一年后,学校有15名学生,到1852年发展到40名。
      这一时期的教学女校均停留在小校阶段,水平低,目标是吸收信徒,培养女历道师和教徒妻子。课程主要有汉语、圣经、数学、地理和英文。宁波长老会女校1849年课程规定:“凡女生均教以本国之文学。彼等不习中国经书,惟诵读含有基督教教训之课本及搞及之科学书籍而已,复以口头上之问答,  彼等熟习圣经中之一部分,而尚有两学生,则并习英语焉”。⑸
      从19世纪80年代,随着通商口岸的增加,传教士进入内地的方便,教会学校数量骤增,教会女校规模也随之扩大,教育程度加深,一批教会女子中学相继建立。1881年, 裨文、文纪两校合并,成立圣玛利女校,田黄素娥任校长。1884年英以美会在镇江创办女塾,1888年浸礼会在广州设立培道女中,1892年林乐知在上海设中西女塾,1895年裨治文夫人在北京开办的贝满女学扩大为贝满学校,开设中学课程。
       20世纪初,又出现一批教会女子大学,它们主要有:由贝满学校发展起来的华北协和女子大学(1905年建立),华南女子学院(1914年)、金陵女子大学(1913年成立,1915年开学)。此外,有一些大学招收女学生,实行男女同校,如岭南大学、金陵大学等,而中国自办女子教育直至1898年旧上海经正女学开其端,女子受教育的权力至1907年才得到清政府承认,也只限小学教育和师范教育⑹。由此可看出,教会-女子教育比国人自办女校早半个世纪左右。
      教学女校的兴起,使一部分中国女子打破闺门禁锢走上社会,接受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逐步走上自强、自立的道路。
教会女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校管理等方面都属近代资产阶级教育范畴,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旨在培养能在社会上发挥影响,通中西的世俗人才。毕业生大多走上社会,从事教育和文化工作,教学上重视英语。林乐知兴办的中西女塾是这类学校的典型。第一任校长为美国监理会传教士海淑德女士。学校所开课程大致如下:“算学、圣道(三字经、耶稣言行等)、格致(天文、地理、动物学、植物学、化学、哲学等等)。⑺由此可以看出,英文、格致课程比重最大,其次为数学和圣经。毕业生留美甚多,并在医学、学界、慈善界等产生一定影响。
      另一类型是旨在把学生培养成贤妻良母式的典范⑻,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后改为圣玛利亚书院)为典型,要学会必要训练,如育儿、厨事和美化家庭,掌握基本的西学知识(如算学、西方史地)和儒家经典。这类学校不重视英文课,但要信仰基督教并能履行日常宗教礼仪。其课程内容大致如下:算学、圣经、读经基督本  、女子伦理学、地理、历史等。此外还开设唱歌、纺织、园艺、缝纫等课,以配合贤妻良母的培养。
      教会女子大学建立后,开始按照西方大学标准培养人才,教会女子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如金陵女大的办学宗旨是“按最高的教育效果来促进社会福利及公民的崇高理想,培养高尚人格⑼。课程主要以西学为主,有英文、国文、中国哲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中西历史、教育学、美术、音乐、家政、宗教教育、社会学等。
      无论早期教会女子中学,还是20世纪初的教会女子大学,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知识都是主要教学内容。教会学校的学生们开始挣脱封建枷锁,接受资本主义文明。禁锢中国妇女几千年“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陈腐观念开始打破。
三、反緾足运动
      緾足是中国独有的、残害妇女的陈规陋习,是封建压迫在妇女身上重要表现。反緾足运动率先在教会学校中兴起,成为中国妇女解放的先声。
      由于满人没有緾足习惯,清康熙三年,清廷曾下诏禁止汉族妇女緾足,但由于社会传统观念抵制,緾足陋习仍很盛行。初到中国传教士认为民间习俗并不影响其心灵皈依上帝,可不闻不问。但他们很快发现,緾足陋俗残害肢体,不仅与基督教道德不符,而且不利于女子走出家门,进入教堂接受福音,也有碍于传教事业。更有一些正直的传教士则痛感緾足是使“全中国人最重要之一半化为废物”⑽。于是率先在教会学校兴起反緾足运动。
      早期教会女校,因为招生困难,不禁止緾足女子。随着19世纪70-80年代随着生源增多,教会女校开始禁止緾足者入学。1864年,北京贝满女子要求学生不准緾足。1872年,北京的另一所教会学校则规定所有女生都不得緾足。1886年1月2日<盖闻报>发表<创设女学论>主张“废弛緾足”禁止緾足女生进入教会学校。此后,教会学校普遍把不緾足作为入学条件。
       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会学校普遍开设体操课,校内社团活动增多,小脚姑娘即不出操,也不能到处行走自如,参加公共活动,学生自己逐渐对緾足也产生反感,拒绝緾足或把已緾上的双足放开。于是反緾足组织也出现了。
       1874年,厦门的英国伦敦教会传教士麦嘉温倡议成立厦门戒緾足会。该会每年集会两次,第一次集会签名加入的中国妇女有40多名,到1891年超过了1000人,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反緾足组织。
1895年,在沪的部分英美传教士、外交官和商人和夫人们发起成立“天足会”,推举立德夫人为会长,其活动是通过出版书刊和集会演讲的形式进行宣传,号召中国妇女戒除緾足陋习。天足会的宣传对象是上层高级官僚士绅,试图通过影响上层人士,使反緾足运动在全国展开。随即得到张之洞、袁世凯的支持。天足会在全国很多地区设立分会,由各地传教士夫人负责。出版了一些书籍和宣传册,如<莫包脚歌>、<劝放足图><张(之洞)尚书劝戒緾足正章程序>、<袁(世凯)宫保劝戒緾足示>等。李 白等知名传教士经常参加天足会举办的演讲会。
      戒禁緾足并非传教士始,但在社会发起反緾足运动,利用大众传媒宣传緾足之害,传教士功不可没。它的直接后果是打破中国封建社会千年陈规陋习,冲击千年陈腐观念,促进妇女自强、独立,走出闺门,走向社会。

四、结束语
     受教会女子教会学校启示,梁启超在戊戌前后力倡女学,终于在1898年与经元善等人和筹,办了近代中国第一所女子学校,------上海女学堂(又称经正女学)。该校仿造林乐之的中西女塾而建,经元善当时是上海电报局总办,与林乐知、李提摩太等相交莫逆。上海女学堂采用广学会、益知书会出版的地图、图表和教科书,聘用上海几所教会学校的毕业生任教习。林乐知的女儿林梅蕊也在教 习之列。从时间上看,中国人自办女子学校比教女校晚五十年。教会女校的毕业生大都工作在宗教界、教育界、医务界和慈善界,成为中国第一代觉醒的女性。客观地说,教会女学反緾足运动对近代中国女子教育产生发展及妇女解放是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约4500字)

关键词:女子教育 教会女学 反緾足
 注释:
⑴⑵⑺林乐知,<全地五大洲女俗通考>第1集林序,第10集P46,1903年排印
⑶转引王立新<美国传教士与晚清现代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P226
⑷汤清,<中国基督教百年史>香港道声出版社,1987年版,P557
⑸⑻中国基督教调查团:<中国基督教教育事业>卷3,上海1922年版,P234,P87
⑹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1966年版,P792-P811
⑼《江苏文史资料选辑》第13辑
⑽林乐知:《中东战纪本末》初编卷8P22,上海广学会出版,1900年印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心愿论坛 ( 京ICP备05069205号-2 )

GMT+8, 2024-11-24 14:39 , Processed in 0.03616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