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英贝满合唱团深深怀念恩师黄飞立先生 敬爱的黄飞立先生,在这春日来临之际,您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思念。 我们育英贝满合唱团,在您八十高龄时,把您请到了合唱团,在您桃李天下,功成名就,本该颐养天年时,我们把您这位音乐界的瑰宝,指挥界的泰斗,音乐学府的知名教授,浑身是宝的重量级人物,请到了合唱团,尽享着您的恩惠。您不嫌弃“业余”二字,您不怕与老年为伍,您不顾团员浅薄的音乐基础,更知道我们是一个没有背景、没有资金的校友草根合唱团的情况下,毅然答应了我们,承诺把我们“管起来”。而且,从您在合唱团现身,在团员面前发声那一刻起,您就每周必到、从未间断,满怀热情、倾心厮守,甚至在老伴赵方幸先生过世时,您仍坚持我们本想放弃的马思聪《祖国大合唱》的排练。我们合唱团与先生的友谊和缘分,堪称是人生中精彩的篇章,令人羡慕、使人难以忘怀! 您一手打造育英贝满合唱团的过程,正是您精彩人生的夕阳之旅。 首先是2002年,您带领我们在没有任何交往与关系的情况下,一举夺得中央电视台“夕阳红”全国老年合唱大赛金奖第一名。在该栏目的专访中,主持人说“没想到花落育英贝满”,惊呼“背后必有高人!”我们曾当即带着获奖证书,到您家中报喜,您高兴地向我们表示祝贺。 再有,我们带着您为我们排练的一整套、一整套的曲目,先后出访了港、澳、台,美国、德国、日本,以老年知识分子的风貌传播着友谊,让我们享受了一把快乐与辉煌。您为我们改编的十二首合唱曲,成了我们演出中的保留曲目,在音乐学院出版社得到发行,并依此在去年深秋,又唱响在为您举办的“百岁庆典音乐会”上。音乐会开得隆重热烈,德高望重的老师们和院长,书记悉数出席,台上演员满怀激情,为您而歌,倾心助力。在播放的录音中,您频频向大家致意,大家怀着敬仰的心情,聆听了您精心改编的中外合唱曲,无不为那或激越、或深情的歌声所感染。 特别是,在您94岁高龄后,您又专为我们排练了多部大型经典声乐作品:有陈田鹤的清唱剧《河梁话别》,马思聪的套曲《祖国大合唱》,以及黄自先生的清唱剧《长恨歌》,并分别在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和国家大剧院上演,得到媒体和各方人士的重视。这是您在耄耋之年,以担当的胸臆,攻坚克难,带领我们,为传承中国经典声乐作品所做出的一次壮举! 我们要探究:您是如何把一个老年业余合唱团锻造得如此出色?您说:艺术有高低,但不应是专业和业余之分,都要表达情感,都应按艺术规律办。您从不用指责的语言,又从不言放弃,而是用耐心和诱导,把音乐的本质和奥秘,用明白无误的方式,让我们领会,为我们排除困惑,解除疑难。可是在排练中,您又穷追猛打、揪住不放,从不让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跟我们的顽疾和毛病“斗争了多年”,您无奈地说“你们非不能,是不为也”。其实,没有您,哪来的“能!”这就是您的为师之道,这就是您的境界! 为什么有人说“你们唱的歌都很好听”,“你们唱得投入、有感情”,“你们唱的《河梁话别》是这场音乐会最好的一个节目”,一位音乐学教授说“经黄先生处理的《长恨歌》录音,是我们教学中最好的版本”。这些溢美之词无不源于您这位真人的指点。您却说,我没有自己的东西和窍门,不过是研读曲谱、挖掘内涵、唱出感情来,把作曲家的意图作出有说服力的诠释,不要违背作品应有的风格。您讨嫌做作、无视曲谱去卖弄噱头。因此,不同作品在您手中便有了多姿多彩的呈现。这就是您告诫我们的对待音乐艺术应有的作为! 您的师尊风范,您的境界与格调,洗涤着我们的心灵。您为我们洒下的辛劳与汗水,让我们全体团员享受了音乐的美好,提升了我们的音乐品味,丰富着我们的精神生活,让我们品尝着胜利与成功的喜悦。 二十年来,我们与您相伴,度过了多少欢乐的时光。无论是在香港会堂,您指挥我们演唱亨德尔的《哈利路亚》,还是在国家大剧院指挥我们演唱您改编的《同一首歌》;无论是在鞍山观赏玉石大佛,还是在大连棒棰岛海滨合影,如今仍历历在目。您的寿辰,也早已成了育英贝满合唱团的重大节日,无论是银山塔林、菖蒲河畔、还是在“金鼎轩”、“豆花庄”为您祝寿,这昔日的场景,无不浸透着人间真情! 如今,您在睡梦中安然辞世,这是上天对先生的褒奖;您享有百岁生命的光荣和美誉,正是先生的宽广胸怀赢得的善果与回报! 敬爱的黄先生,我们永远想念您! 育英贝满合唱团全体团员 (温钰泽执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