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请点击此处并阅读说明
搜索
查看: 6948|回复: 9

海南岛,英雄的橡胶树----------作者:张新英(50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3 17: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最初刊载在《贝满人语》一书中。50届同学建议,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看到这篇作品。
      特别感谢作者。特别感谢安媊班长同意心愿论坛再次发表。
张新英.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7-3 17:3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容

      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工业用的橡胶完全依靠进口。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于受到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受到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断绝了进口橡胶来源 因此必须自力更生的,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这一有关经济建设的重要问题。1952年2月华南垦殖局号召并组织六所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武汉大学和中山大学)的生物学系植物专业老师和一年级以上的学生(那时我二年级)到海南岛和雷州和雷州半岛参加勘查和种植橡胶树的工作。此外参加的还有海南岛高等农业学校(简称海南商农)的学生,他们主要是做翻译工作因为海南有自己的语言,外省人听不懂。规定的工作时间是整个第二学期加上部分暑假期,将近半年。我们热烈响应垦殖局的号召,经教育部批准,在老师的领导下,很快就奔赴以上两个地区。当得到这一消息时,对我这个从来没有出过远门,最远只到过长城的人来说,第一次远行,就遇到了样一次难得的机会,其兴奋、激动之情难以用笔墨表达。以前只是从课堂上书本上和地图.理性地知道海南岛和雷州半岛位于祖国遥远的南方,也曾幻想想过有朝一日能到那里去看看,这次真是梦想成真了。 1952年交通没有现在这样方便,从北京到海南岛大约需要一个多星期,车、船等水陆交通工具,样样都尝试到了。我对经历的每件事都感到十分新鲜,在火车上虽然我坐的是硬座,但大家心情好极了,一路欢歌笑语.没有一点疲劳感。特别是火车开到粤汉线上后,景色与北方大不相同,那时正值早春 二月,北方大地仍是黄色一片,而南方已是绿草如茵,生机盎然。从车内望去,远处肯山时群时现.渐行渐远,土壤从碱性褐色转变成酸性红色。青山、绿草、红地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散发着春天的信息。到了广州后,再换乘长途汽车的往湛江。集训一周后,兵分两路,一部分人留在雷州半岛工作,另一部分人继续南下到海南工作,我有幸被分配到后者。
      在湛江,再次登上长途汽车,到雷州半岛最南端的海安,然后乘轮船穿越琼州海峡到达海南。过海时,如果天气好大约只需要4-5个小时就可以到达对岸。那天我们离开码头时,天气晴朗,站在甲板上,遥望无际的蓝色大海,心旷神怡,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一群群海鸥,跟随船尾飞行,甚是有趣。两个小时后,海上突然刮起狂风,还夹杂着暴雨,天空也暗下来了。大海好像发起了脾气,波涛汹涌,暴跳如雷。海浪将我们的船抛上抛下,高可达数米,低可到海面下。船在海上上下跳跃,左右摇摆.十分颠簸。对我们这些从来没有坐过轮船的人来说,头晕、呕吐等反应,自然不在话下。至于像诗人们所描述的海上奇特美景,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去欣赏,就被狂风暴雨和惊涛骇浪席卷而去,让我们看到的只是大海暴怒的一面和海上惊险的一幕。经过大约10余小时的煎熬,终于到达了海南岛。一上岸,立即被那美丽的热带风光所吸引,一切生理上的不适,顿时消失。
      海南岛为我国第二大岛,属于热带,终年高温,雨水充沛。植物种类繁多,约有3000余种,其中主要的资源植物就有600多种. 因此人们又叫她为宝岛。橡胶树原产于巴西热带雨林中,喜高温、潮湿、多雨的气候。我国只有海南岛典备这些引种条件,雷洲半岛南端也有一些种植。海南岛从地理和人文环境来说说,那时主要分为三个地区,这种划分一直延用至今。东边沿海地区较为发达,西部一般,中间地区大部分为山区,最不发达。我被分配到中部最艰苦的五指山区域。当我们到达目的地后,发现这里还不具备种植橡胶的条件。因此,我们首要的任务是先为种植橡胶树做好基础工作。这些基础工作是:调查植被分布、土壤性质、生态环境以及地形勘测等。然后,从这些综合因素中,找出最适合橡胶生长的方案。老师和学长们主要做调查和勘测工作,我们低年级学生做防护林项目就是说能种植橡胶树的地方,每隔一定距离就要种植数米宽的防护林带,保护橡胶树免受台风和外界不利因素的袭被分配的地区几乎都是未被开垦过的原始热带雨林,从生态学角度看,那里的自然环境极好,还没有遭到破坏。雨林巾的植物生长茂盛,整体由好几层组成。最下面的是高大的乔木层,中问夹杂着藤本植物,再低一些的是灌木层, 再往下是 草本植物 。土地表面布满枯枝落叶,生长着荫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我第一次进入雨林,和想象中的完全不同。在那里空气极为潮湿,湿漉漉,雾漾漾,十分闷热。阳光射入很少,光线很暗,到处都是带刺的植物,可以说是荆棘丛生。有毒或无毒的蛇经常出没,大蟒也 偶尔沙沙做响穿越林中。特别让人头痛的是蚂蝗,它们呵吸附到人体上吸食血液“我们的任务是在这样的雨林中,在被确认适宜种植橡胶树的地方划出防护林地带。适宜种植橡胶树的地方 ,主要选择在雨林的边缘靠近山角的的山坡上,以便日后管理规划中的橡胶林,一块块都是很整齐的,相应地与它相邻的防护林也一样,需要横竖笔直,与它保持一致。日后,随着橡胶树成林之日,那时看上去一定十分壮观。
 楼主| 发表于 2009-7-3 17:3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容

       为了工作方便,我们组成了5-6人的小组,其中包括一名学生,不言而喻,我们的工作条件是非常艰苦的。前面讲到,热带雨林中植物生长茂密,里面没有道路。要进去,就需要有人在前面挥舞砍月,砍出一条小路才成 。开辟出的窄窄小路,不但光线黑暗,地面湿滑,而且刚砍过的树干、枝条断面非常尖锐特别是竹子的断面,很易伤人。当时我们学生都穿橡胶底的球鞋,工人穿的是草鞋,这样的鞋底,都很容易被刺穿。  一不小心,踩到锋利的断面上’脚就受伤。一几不小心摔了一跤,被刚砍断的竹子刺穿了大腿,受了重伤。为了驱赶蛇,我们每人手里拿着一根竹竿,不断地敲打地面,以便打草惊蛇。雨林中还常有毒蛇出现,它们在树上做窝。毒蜂蜇人后,毒性很大.可以致人死命。我们遇到它们时只好绕道而行。一次,一毒蜂窝正挡着我们的道路,躲避不开,一位男同学真是出生之犊不畏虎的人,用蘸湿的衣服,将蜂窝包住,把它拿掉幸亏没有被毒蜂蜇上, 否则要出人命的。   
       规划防护林的工作,需要罗盘仪的帮助。当时由于仪器很缺乏,不可能每个组都配备一台,只能几个组共用。操作罗髓仪的人,一天要多次往返于几个组之间,做巡回检查。为了解决仪器缺乏的矛盾,大家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用“插竹竿的方法划出防护林地带。所谓“插竹竿”,就是先用罗盘仪定好防护林的位置、方向、和角度,在罗盘仪的测定下,先插好三根竹竿作为标准.其余的竹竿就要凭借肉眼,根据已标定好的竹竿,用单眼瞄准,往后插。插的如果准确,插到几十根后,由最后面的竹竿完全在一条线上。这个工作看似简单,实际并不容易。角度稍微差一点,两行竹竿就插成喇叭形了。竹竿插的少时,距离近,还好瞄准。如果竹竿插多了,距离远了,眼睛十分疲劳,很容易出现误差。因此,每插到一定距离'就要校正一次,否则就要返工。每天我们都在插竹竿,十分单调、枯燥,但一想到日后成林的橡胶树,劲头又来了。工人们与学生们互相配合,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砍伐,刚开始时一天大约只能砍伐5-6米。到后来技术熟练了,一天可以砍伐20-30米’砍伐度,二者相辅柏成。在已规划好的防护林带的地上埋好橛子,作为定界标志,便于以后工作。经过共同的努力,当我们结束这项工作时,已划出了不少防护林带,我们走了以后,在这里种的橡胶树,到60年代已长成大树,开始割胶了。第一批产胶的树诞生了,我们称它们为英雄的橡胶树。自此,我国摆脱了橡胶种植业的空白。
      在海南岛那段日子里,对我来说经历了很多第一次,这里只讲几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故事,与大家共享。
 楼主| 发表于 2009-7-3 17:3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容

      第一次进入雨林,首先就遇到了最令人生厌的山蚂蝗。它们不但干扰工怍,还影响我们的情绪。一般蚂蝗生活在在水里,但是海南岛的蚂蝗生活在陆地,它们个头不大,身体细长,大小和火柴棍相似。它们可跟着行人的脚步声,往人身上爬靠吸盘吸附附在人的皮肤上。用嘴把皮肤的血管咬伤.吸取人的血液.在吸血的同时,分泌出麻醉物质,使人感觉不到疼痛。每次吸血超很大,吸足了血的蚂蝗有小拇指那样粗。正在吸血的蚂蝗,如果被发现,千万不要手去揪它,越揪越往肉里钻。当地老农的经验是,用力拍打被吸咀处附近的皮肤,或者涂抹烟袋油,蚂蝗自然就跑了。吸饱了血的蚂蝗,放开吸盘,脱离人体而去。然而,它在吸血的同时,还分泌另一种使血液不能凝固的物质,因此被蚂蝗吸过血液的伤害口,即使蚂蝗已经离去,伤口还是不断流血,使衣服上留有大量血迹,像挂了彩的受伤战士,为了避免蚪蝗的侵害,我们煞费苦心,最后找出最好的办法是穿粗布长袜,由于粗布的空隙较多‘蚂蝗的吸盘起不了作用,无法爬到身上。穿粗布林虽然避免蚂蝗的袭击,但是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麻烦,在海南岛的高温高湿的天气里,加上腿上经常被被蚊虫咬伤,要穿着粗布长袜工作,不但热而且被捂着的伤口极易发炎溃烂。我们一身打扮电非常可笑,头戴大沿草帽,身背传包、水壶,手拿竹竿,脚穿长腰帆布袜.走到山里,像个化缘云游的道士。
      第一次看到绚丽多彩和千姿百态的植物世界对于一个学植物科学的人来说,能到热带原始雨林去调查、学习,是梦寐以求的奢望之事。在我学生时代就赶上了这千载难逢的机遇,我真是个幸运儿了:前我已提过,刚一进入原始雨林时’和想象的完全不一样,不是那么浪漫。但从植物学角度看,它是一个不断不断运动、生机蓬勃、鲜活的植物王国,用毕生的精力也是研究不完的。那里的植物生长各异,千姿百态完完美地表现出植物的多样性,让人眼化缭乱,美不胜收由于我的文笔、语言所限,用什么词句来形容它们,才能使它们活灵活现。这里我只能介绍几种奇特而有趣的植物,希望引起大家的兴趣。
 楼主| 发表于 2009-7-3 17:3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容

       热带雨林中有利当多的藤本植物,其中有一类称为“绞杀者”的。它们是大型的藤本植物,细长的藤子在生长过程中,紧紧缠绕着其他高大植物的树干,直至将大树绞杀死亡为止,因此,这种植物又叫绞杀植物。还有一种大的藤本植物,它们生命力极强,不倚靠任何支持物,可穿越山岗,称为过岗龙。开花后结的豆荚非常大,里面的种子大如眼镜,又称它们为“眼镜豆”。还有一种植物叫“见血封喉”,它们可以分泌毒液,如不小心进人到人体内(如从伤口进入),会使血液凝固、心跳停止而死亡。古代人打仗或狩猎时,将这种毒液涂在箭头上,杀死敌人或猎物。还有一种树,可独木成林。它们从树干上长出根来,这些根不停地往下生长,接触地面后,扎入土中,逐渐生长加粗,成为新的“树干”,以这种方式不断向四周扩展,形成一片森林。这样的森林实际上是由一株植物组成。相思树又名相思子,树木高大,具有美丽的羽状叶,特别是它们的种子有两种:一种为红色,心形,另一种是上红下黑,椭圆形,非常漂亮,可做小饰品,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相思豆。每当捡拾它们时,禁不住想起王维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的诗句,勾起了思乡念友之情,雨林中还常见有猪笼草——一种食虫植物,这种植物的叶片变态长成瓶状体,一个个瓶状体悬挂在茎枝上,非常好玩。瓶内布满了带有黏液的绒毛,同时瓶内还散发着臭味,用以引诱蝇虫。蝇虫进入后,被粘住,经过黏液的消化被吸收。一次,我们惊奇地发现一棵大树的树干上,挂着不少与哈密瓜大小、颜色、形状相似,表面凸凹不平的“果实”。有的“果实”上还可看到曾被鸟儿啄食过的痕迹。我们很好奇,也想尝试一下,摘下来后,切开“果实”发现里面有数十个白色肉质化的小果实,吃起来特别甜,但是我觉得并不好吃。后来才知道,这就是与桑葚同一科的桑科植物,大名鼎鼎的波萝蜜。据说,这种植物的果实,可以充饥,种子煮熟后,味如菱角。林中兰科植物很多,它们生长在树干上。它们的根生长在空气中,成为悬挂在树上的气生根,这些气生根分布成各式各样,非常好看,极有观赏价值。
 楼主| 发表于 2009-7-3 17:3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容

      第一次在雨林中,看到“凤凰”。一次,我在林中,突然听到“砰”的一声,吓了我一跳。当时非常惊慌、害怕。因为传说中,林子里偶然有虎、豹出没。我下意识地抄起一根木棍,用以自卫。回头一看,是一只像鹰一样大小的鸟,落在我身旁。它那炯炯发光的两只大眼睛,红、蓝、黄、绿和白色相间的羽毛光泽亮丽,非常美。我从来没有看见过这样美丽的大鸟。我们四目相视大约1-2分钟。从它的行为上看,对我并没有恶意,可能它把我看成怪物了吧?片刻,它就拍拍翅膀,展翅而飞了。它那美丽的身影、鲜艳的羽毛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一生中很难忘掉。后来老乡告诉我,这是生长在雨林中的一种野生鸡,数量很少,又叫原鸡,老百姓也管它叫“凤凰”。据说谁见到它,就会给谁带来好运气。   
       第一次泛舟在海南的母亲河——万泉河上。万泉河发源于五指山,向北流经琼海县,再往东南方向流动,直至博鳌注入大海。万泉河河道很宽,河水清澈,是一条美丽的河。七月的一天,一位高农的学友为了满足我们渴望已久想去万泉河一游的愿望,通过他的朋友,恳请一户渔家帮我们实现了这一心愿。那时,万泉河上没有游船,只有捕鱼的小船。那里环境优雅,风光旖旎,人烟稀少,只能听到风声和鸟鸣声。那天,天气晴朗,碧水蓝天。我们几个人坐在小木船上,船夫撑起了竹竿,离开河岸,缓缓而行。微风吹来,碧波荡漾,远处渔船点点,偶有一群白鸭在水中嬉戏,颇有诗意两岸植物生长茂盛,椰树成林,形态各异的棕榈和开着大红花的凤凰木,一派浓郁的热带风光。这样诗情画意的景色,宛如一幅延伸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身临其境,情不自禁地感觉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享受着回归大自然的喜悦心情,心灵在这里得到升华。船划到一处,眼前看到一座离岸不远的龙眼园。我们将船停好,上岸,直奔那里。园内树木葱茏,树上果实累累,看上去馋涎欲滴,那时,每个人只需交五分钱,就可以吃个饱,但不允许带出园外。个个龙眼都汁液饱满,甘甜可口,吃了一个还想吃下一个。这种刚从树上摘下来的美味,是北方人享受不到的。告别园主时,当他知道我们是来自北方的学生,热情、慷慨地送给我们每人一大捆龙眼,我们高兴地满载而归。再上船,继续划行,船在水上行,人在画中游,不知不觉中,已近夕阳。随着落日的余晖,天空出现了色彩缤纷变幻无穷的美丽晚霞。晚霞倒映在河面上,形成了天水合一瑰丽的景象,令人陶醉。万泉河之游,至今难忘。1992年,我再次回到万泉河,那里已开发成旅游区。河岸附近盖了不少宾馆、饭店。人群熙熙嚷嚷,声音嘈杂,昔日的宁静环境,诗一般的田园风光,再也寻觅不到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7-3 17:3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容

      第一次与农民在一起工作。我们请的民工全都是本地的农民,开始时由于语言不通,彼此不熟悉,交流时需要翻译。经过一段相处的日子,我们也会说一点海南活了,再加上手势,逐渐适应,相互能理解了。他们的朴实、吃苦耐劳和与人为善的品质,深深地教育着我们。当他们了解到我们工作的意义后,和我们一起出谋划策,出了很多好点子,解决不少困难问题,使得我们的工作能顺利进行。最让我感动的是,由于林子里蛇很多,首先要防范它们,特别是女同学非常怕蛇,遇见它们,惊恐万分,有的甚至被吓哭了。他们总是首当其冲,手拿竹竿走在最前面。遇到毒蛇,他们眼明手快,将毒蛇弄死或轰跑。有一次为了赶工,工作一直到日落,没有想到,太阳刚一下山,林子立刻就黑下来。虽然有人带了手电筒,但都没带指南针,迷失了方向。我们在林子里转来转去,由于手电筒灯光的照射,引出来不少的蛇奔向我们,使我们惊吓、紧张。在这时,农民工人奋力与蛇搏斗,使蛇死的死,逃的逃。大约用了五个多小时,我们才安全走出密林。这时已是晚上11点多钟,而且发现我们已偏离住处很远了。当时虽然已筋疲力尽,但是看到了光明、希望,大家不约而同地唱起歌来,以解除疲劳。我们到家时,已是午夜时分。此事早已惊动了当地的领导,他们非常着急,派人四处寻找。原来在我们驻地附近,经常有野猪出没,损害庄稼(恰巧,那天傍晚,农民在一些田埂旁边,埋上了炸药,准备捕捉野猪。因此,领导非常担心我们的安全。幸运的是,我们没踩上炸荮,安全地到家。否则,我就没有机会给大家讲故事了。在与农民工相处的日子里,他们处处为我们的安全着想,保护我们,不让我们受到伤害,使我们深受感动。这种患难的友谊,永远留在记忆中。
 楼主| 发表于 2009-7-3 17:4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容

      第一次在艰苦的条件下,体验到温暖、和睦的“大家庭”生活。由于我们工作队的成员来自不同地区的学校,可以说是来自五湖四海,天南地北,生活习惯、方式各不相同,差别很大。但在同一目标下,大家十分团结,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即使是意见分歧,争论得面红耳赤,最后也能基本上达成一致。l952年,海南岛刚刚解放,各方面都很落后,人民生活水平很低,特别是农民生活十分艰难、贫困。战后残留的创痕,到处都是。各行各业,百废待兴。海南岛夏天气候炎热,各类蔬菜很难生长,农民只能在草丛中种些小辣椒和丝瓜。当地农民三餐只吃些咸菜和小辣椒下饭。管理我们伙食的司务长是一位武汉大学的高年级学生,非常精明能干,不怕苦,不怕累,还是一个诙谐有幽默感的人。为了搞好我们的伙食,他绞尽了脑汁,每天为寻找蔬菜和副食奔走。肉食就不用说了,只有节日时能吃到一点。另外我们驻地远离大海,无鱼可吃。经过司务长的多方努力,终于找到一家种植韭菜的农民,又想方设法买到鸭蛋,这样我们隔几天就可以吃一顿鸭蛋炒韭菜了。而且,为了保证我们的营养,每天每人可吃到一个鸭蛋。我的记忆中,在海南的半年里,所吃的蔬菜,除了韭菜外,我们只吃过小辣椒和丝瓜。因为工作关系,我们每天的午餐都要在野外吃。为了携带方便,天天吃用芭蕉叶包的方形大“粽子”。它是用大米或糯米做的,煮熟后带有芭蕉的清香味,由于海南岛盛产蔗糖和蜂蜜,喜欢吃甜的人,可以把粽子蘸糖吃。这种吃法,开始很不习惯,后来也就逐渐适应了。这样的饮食条件,在当时已经是不错的了。司务长除了每日搞好大家的伙食外,还做了大量职责以外的事,譬如,为我们配备常用的外用药品和奎宁。我们每日要与带刺的植物、蛇、蜂、虫和山蚂蝗打交道,经常挂彩,小伤不断,有了这些药品(当时只有红药水、紫药水和碘酒),使我们的伤口不至于感染化脓.此外,那里蚊虫猖獗,疟疾流行。疟疾是由蚊子传染的,因此我们每天要服用奎
宁预防。我们能健康顺利地完成工作,与司务长的功劳是分不开的。海南人十分重视端午节,节日那天,在外面工作的人员,尽量回家过节。我们也入乡随俗,放假一天。端午节的清晨,不知司务长从哪里买回来半片猪肉,他发动群众,让大家各显其能,做了一桌南北风味各异,丰盛的端午大餐。我做了一锅红烧丸子,当端到餐桌上时,一扫而光,大家都说非常好吃,我高兴极了。这是笫一次有人夸奖我的烹饪技术心里美滋滋的。那天我们还邀请了老乡,和我们一起过节。总之,我们的司务长总是想方设法,抓住时机,改善生活,并为大家创造机会,增加相互了解,促进友谊,淡化了思乡之情,让我们这些年轻人,在和谐的环境下,愉快地工作,快乐地生活。这一和睦友好的“大家庭”,令我至今记忆犹新。
 楼主| 发表于 2009-7-3 17:4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容

      第一次与少数民族接触。那时在我脑海中,只知道中国是由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组成,至于是否还有其他少数民族,就模糊不清了。在五指山区,有黎族和苗族居民,我们驻地附近,就有黎族的寨子。这些寨子都建在椰林中,第一次看到黎族姑娘和妇女时,就被她们的穿戴所吸引,感到十分新鲜。她们喜欢穿一身黑色衣服,衣服边缘上镶着鲜红或翠绿的边,头上戴着一顶海南斗笠(由竹片编成的,中央有一圆形突起),或头上戴一朵路边采来的野花,非常好看,清新可爱,让人耳目一新。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之间逐渐熟悉,有些接触,偶尔也串串门。他们对汉人友好、热情。每次拜访,他们都要拿出自制的清酒,请我们喝。年轻小伙子以矫健的身躯、敏捷的动作,像猴子般迅速地爬上十余米高的椰子树上摘椰子,让我们饮用。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椰子,椰汁清凉可口.这是大陆人品尝不到的。他们住的是由竹子和芭蕉叶片成的房子,竹子做支架,芭蕉叶片做成屋顶和围墙。屋内用品也十分简陋,只有一张竹床和最简单的日常用品。大部分家庭屋里没有桌子,只有几张竹编的小凳,锅、碗、瓢、勺都放在地上。黎族妇女朴实善良,能吃苦耐劳,十分能干。她们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烧饭、种田、盖房,一切家务事都由她们包了。男人们则过着悠闲的生活,坐在家里抽抽烟,或是到外面闲逛、聊天。我们非常为这些妇女打抱不平。据说,这是这里的风俗习惯,与大陆绝然不同。我们十分同情她们,想为她们做点事,但是,那时对我们来说,唯一可行的只能是帮她们扫盲,多认识点字,多讲讲寨子外面的事情。然而,要提高少数民族的文化水平和生活水平,其任务之重,难度之大,非一朝一夕之事。因为它牵扯面太广了,这是一个大的社会问题。
      由于工作的原因。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连续几个冬季,我都要到海南出差。每次去那里,先要看看我们的老朋友-50年代种的橡胶树。看到它们健康成长,非常高兴。每当黎明前,前往橡胶林中,观看割胶时,看到那母乳般的白色乳汁由树皮切口处滴滴流下时,我的心情百感交集,似乎我的心灵感悟与那滴滴的白色乳汁交织在一起了。感谢大自然的赐予,感谢橡胶树给予人类的丰厚礼物。我衷心地祝福橡胶树,祝它们在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祝它们多产胶,产好胶,为我国的橡胶工业再立新功。我也为自己曾经有幸参加过这一有意义的工作,感到十分幸福、愉快,甚至有点自豪。


(完)
发表于 2014-1-28 09:5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正在海口的农垦博物馆参观。向50届学姐们致意!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心愿论坛 ( 京ICP备05069205号-2 )

GMT+8, 2024-11-24 07:43 , Processed in 0.10471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