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请点击此处并阅读说明
搜索
查看: 5154|回复: 3

新中国第一批播音员:校友潘捷回忆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23 21:3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话筒之后笑容泪水,录音室内传奇人生
——新中国第一批播音员:校友潘捷回忆录
2012届 孙雨
【校友简介】
校友潘捷,女,1951年毕业于贝满女中,1953年第一次登上天安门城楼进行五一劳动节庆典实况转播,从1953年到1964年,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期间几乎参加了每年五一、十一天安门庆典的现场实况转播工作,是新中国第一批播音员。1978年被调入中央电视台,承担起了组建播音组的任务,并挖掘了罗京、张宏民等许多著名的播音员。1985年离开播音岗位。
【个人感想】
起初,在得到采访任务之后,我认为这个任务是非常难以完成的,首先因为学校下发的资料上并没有校友潘捷的联系方式,其次由于校友潘捷职业的特殊性,个人资料或许会对外界保密。不过,幸运的是,即使这样,我还是通过网络寻找到了一些关于校友潘捷的资料,并完成了回忆录的初稿。直到半年后,学校通知我,说找到了校友潘捷的联系方式,然而这时离截稿日期已经非常近了。我立即与潘捷奶奶取得联系并见到了她本人,完成了回忆录的采集。
潘捷奶奶的一生可谓充满传奇,还未毕业就被东北广播电台的台长选中,成为了播音员。培训仅三个月后,就成为了播音组的组长,后来又凭借一副好嗓子进入了中央台。潘捷奶奶注定与话筒有缘,而我们,注定因为贝满的存在而与潘捷奶奶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贝满历经一百多年的岁月沧桑,培养了无数优秀的人才,我们能和这些社会各界的精英成为校友,绝对是一种幸福。在奶奶回忆起的故事中,我感受到了潘捷奶奶对于贝满的怀念与热爱,同时我也告诉了她,我们都和她一样,对这所学校怀有深深的敬重与热爱。起初由于种种原因我未能联系到潘捷奶奶,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所以我在以后的时间里对潘捷奶奶的资料再次进行了寻找,如果能够联系到她,我会将我的采访完成下去。这不仅是对我自己的历练,也是对潘捷奶奶负责。她今年已经八十三岁高龄,我所做的一切,是在帮助她将对贝满的美好记忆转为文字,永久保存下来,如果因为我的失误而使这份宝贵的回忆未能得到留存,我会非常内疚。幸运的是,在临近截稿之时,学校帮助我找到了奶奶家的电话和住址,让我得以将我的工作圆满完成。
在这场浩大的回忆录采集活动中,我们每个人都是为了传递一份爱而忙碌的。这份爱是校友对贝满的爱,也是我们对校友,校友对我们的爱,更是我们对贝满无尽的爱。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各种各样且真挚美好的爱,我们和校友,和当年的贝满,才能跨越时间空间的距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正文】
我和另一位同学到达潘捷奶奶家楼下时,距离我们和奶奶约定的时间早了20分钟。由于担心提前到达会让奶奶和家人有仓促之感,所以我们没有立刻上楼,而是在楼下等待了一会才按响了单元门的通讯器。通讯器的那头传来了奶奶女儿温柔的回应,我们就是在这样的声音的指引下,来到了潘捷奶奶的家中。
起初我还有些紧张,奶奶也许察觉到了我这种情绪,便开始主动地讲起了过去的故事。那时候的学校分为初中部和高中部,初中部一进门是一条走道,走道的那端是一块草坪,白杨树就围绕在草坪的四周,多么的美好。
奶奶先问我现在的教室里还有没有讲台,讲台上还有没有放桌子。我很纳闷奶奶为什么会这么问,原来,这第一个故事就与讲台和讲台桌有关。那时的学校里有一位来自日本的女老师,学生们都管她叫“教官”。由于这位教官来自日本,学生们就都很不待见她,上课也总是捉弄她。大家总是在教官进班之前故意挪歪讲台桌,让桌子的一只脚悬空,教官一进教室放下书本,桌子就会从讲台上翻下来,发出极响的“哐当”声。学生们哄堂大笑,教官却总是被气哭。我想这应该是最让奶奶觉得有意思的故事,不然怎么会放在第一个就讲给我们听呢?
后来我问奶奶和以前的同学还有没有联系,当时最喜欢和谁一起玩。奶奶想了想说自己和王守婉刚刚通过电话,还有个同学想了好久也没想起来叫什么,不过前阵子都在自己家里参加了聚会。
“当时我们有一个同学叫孟昭贤,她家在颐和园的山坡上有几间房子,也不知道是租的还是买的,反正我和别的同学就老去那玩。一开始我妈还不同意,说没有人做饭怎么办,我说我们几个随便弄点什么就能吃了,我妈还是不同意,最后我只好带了家里做饭的阿姨去。结果到了地方才发现,只有我一个人带了阿姨。”奶奶回忆起这段时忍不住笑了起来,通过她的讲述,我似乎也能想象得到,几个姑娘一起在大屋里随心玩耍的场景。
“我那时候最喜欢和朱希珍、范静玉、陈世敏一起玩,还有党支部的那几个人,我们关系都特别好。那时候学校里有两个国民党大官的女儿,特爱打扮,还烫爆炸头,我们在背后都说她们讨厌。贝满是这么严谨的学校,我们怎么能允许她们随意破坏贝满的形象呢?”
关于学校里的老师,潘奶奶说自己印象最深的就是数学、语文和历史老师,因为他们都是党员,和自己关系比较密切。其中语文老师姓王,课上总是给学生们讲唐诗,大家都很喜欢她。潘奶奶和另一位同学由于不喜欢自己的名字,请王老师改名,王老师给潘奶奶起的新名字是“潘砺”,砥砺的砺,就是希望她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勇于磨砺和进取。只可惜文革时她遭到了批斗,因为她当过发报员。历史老师是陈布雷之女陈琏,清华大学党委书记。她上课也不按照课本讲课,经常给大家讲社会发展的历史,知道她自杀的消息后,同学们难过极了。数学老师的姓氏潘奶奶记不清了,但是我想她对这位老师的崇敬与怀念丝毫不比另外两位老师少。
有一天,东北广播电台台长来到了贝满女中,贝满女中当时可以说是北京最好的中学,党的力量也比较大,教员和学生中有许多党员。台长来到学校招人,很多同学都报名要去东北电台,最后有七个人去,奶奶最好的同学也去了,但是因为奶奶当时已经有单位了,就不能去了。临走那天,奶奶到火车站去送行,同学们都说让她跟她们一块走,这时台长从火车上下来,也想让她跟他们一起走。
奶奶说,这哪行,我没跟家里商量。当时奶奶也不懂组织关系转了就不能动了,也不懂带着组织关系。他说我们跟你家里说,奶奶说那学校怎么办,我已经转了关系。东北电台台长就说,你甭管了,都我们来处理。奶奶又说自己什么都没带,只是来送行的,台长安慰她说供给制什么都发,你就放心吧。临开火车,奶奶还在犹豫,台长和同学就一把把她拉上了火车,她就这样跟着走了。就是这样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奶奶成为了播音员,后来还当上了播音组长,承担起培训播音员的任务。
在东北当播音员的这几年,奶奶几乎每天晚上都睡不好觉,因为播音组要求每天早上五点到岗,六点开始广播。当时奶奶年纪还小,怕耽误事,所以夜里不敢睡觉,只能睡一阵醒一阵。条件这样艰苦,奶奶也依然坚持了下来,我想这与学校教给学生的敬业、严谨是分不开的。
潘奶奶说,贝满女中留给她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这所学校严谨的作风和出色的成绩。当时贝满女中、师大女附中(现北师大实验中学)和育英中学(现二十五中学)是学习成绩最好的学校,名气蜚声海外,贝满和育英还拥有最多数量的共产党员。贝满人才辈出,比潘奶奶小四届的林如奶奶也成为了播音员,其他领域的知名校友也有不少。奶奶说:“贝满的老师好,学生也好,我作为贝满的学生,感到非常骄傲。”
当我问到奶奶对学校有什么期望时,奶奶毫不犹豫地说出了:“我希望贝满这个名字永远流传下去!”奶奶对于贝满女中改名是很有意见的,但是我觉得,贝满改掉的只是一个外在的名称,真正的贝满魂会一直留存在这所经历了一百五十年风雨的老校,站在最高的云端永远凝望并守护着它。奶奶觉得贝满的名字没了非常可惜,我将学校的近况讲给奶奶之后,奶奶也放心了不少。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贝满女中,请用你全身的力量,去冲破时空的束缚。我相信,你的光芒照耀过的每一位学子,都一定会为你骄傲,也都一定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成为你的骄傲。
【后记】
到达潘捷奶奶家楼下时,我和同学由于担心早到会打乱奶奶原本的时间安排,所以在楼下徘徊了一阵才按响通讯器。后来在我们即将离开的时候,我们提到了这一细节,奶奶的女儿笑着说:“知道你们要来,我们早就准备好了,一直等着你们呐!”就是这样一件小小的事情,让我感受到,不熟悉的人之间也可以互相关怀。我们考虑到奶奶的时间安排问题,所以没有立刻上楼,而奶奶和家人考虑到我们会来采访,很早就做好了准备。即使我们之前并没有见过面,这种关怀也已经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在炎热的夏季也能感受到一丝清爽与舒适。冰心先生曾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爱就是连接我们和老校友的一座桥梁,借助这座坚固的长桥,我们跨越了时间与空间,完成了一次短暂但宝贵的相聚。

发表于 2014-11-24 09: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中国第一批播音员、51届校友潘捷是我朋友潘奇的母亲,能为学校采访到她尽一份力,感到很高兴。
发表于 2014-11-24 12:5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把讲台悬空一角,原来学生恶作剧是有传统的呀。
发表于 2014-11-24 22: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奶奶毫不犹豫地说出了:“我希望贝满这个名字永远流传下去!”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心愿论坛 ( 京ICP备05069205号-2 )

GMT+8, 2024-11-23 22:21 , Processed in 0.12503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