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请点击此处并阅读说明
搜索
查看: 5732|回复: 3

转载三皮文章《我家就在“小街儿”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31 11:3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老猫 于 2014-10-31 20:46 编辑

我家就在“小街儿”住

   文/ 三皮


       北京叫“小街”的街道特别多,我小时候住朝阳门南小街儿那片儿,窄窄的小街儿无处不透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天蒙蒙亮,小街儿上还稀有行人,炸油饼和豆浆的香味就飘着往胡同钻,起早儿的人端着钢种锅打豆浆,锅盖反过来盛油饼,到家还是热乎的。
       小街儿人最多的时候是早晨,24路公共汽车打这过,售票员背着装车票的皮包前后门儿张罗,每一站都是头一个下车最后一个上车,缠着牛皮筋的红蓝铅笔熟练地在票上划着记号。
      小街儿最热闹的时候是春节临近,副食店门口是老街坊们的“熟地”。有些食品凭本购买,过年还有些特殊供应,售货员严格地在副食本上打着对钩,谁也甭占半点儿便宜。零散购买都在小街儿的副食店,大宗采购就得去朝阳门内大街的朝内菜市场,或者是东单菜市场和崇文门菜市场。因为菜市场卖鱼的缘故,地总是湿漉漉的,人多很挤,走到那得小心躲闪别溅上泥汤子。排队的人挨人,熟人聊着天儿,盘算着买什么,还得盯着有没有人加塞儿,有加塞儿的后边就喊“别加塞儿嘿”,加塞儿的忙解释“他给我占着队呢”。买不同的东西要分别排队,为了快点儿,熟人占队是常事儿,有时队快到头儿了人还不来,占队的还真着急。
      小街儿路西,东堂子胡同口那边儿有个工厂,专门生产自行车链条零件,孩子们叫它“8字儿”。走到附近就能听见“咣叽、咣叽”的铸轧声,闻到一股铁屑味儿。孩子们到那就站门口看热闹,工人们也不轰。只见一条条铁板一会儿就排满整齐的“
8”字形窟窿,而铸下来的“8字儿”又由另一道工序做成链条。那会儿,附近的孩子谁手里都有“8字儿”和小铁轴小铁圈什么的。
      小街儿路东,什方院胡同口上有个卖切面的,现压现卖,宽条、小宽条、窄条好几种,如果是夏天的下午去买切面再赶上排队,那叫一个热,都伸着脖子往遮阳篷底下凑。夏天小街儿路东店铺为防西晒,都在门前支起白布或蓝布的篷子遮阳,同时也为购物和行人提供了方便。从切面铺子往南,赵堂子胡同口上有个副食店,副食店卖的东西没有民族区别,只是在它旁边是卖羊肉的,人们叫它“羊肉床子”。一次和胡同孩子走到那,谁说了句大不敬的话,羊肉师傅拎刀追出来,吓得我们撒丫子好一通儿跑。禄米仓胡同口也有个副食店,人们叫它“二店”。什方院胡同里有个卖油盐酱醋的小铺儿,因为在宝盖胡同口上,大家除去叫它“小铺儿”外还叫它“宝盖儿”,路上碰见熟人问去哪,回答“宝盖儿”,那肯定不是去逛胡同,而是去小铺儿买东西。二店对过儿,永中中药店旁边有个酒馆,卖散装白酒,一毛一和一毛三一两不等,玻璃柜台里摆着拍黄瓜、拌心儿里美和粉肠之类的小菜儿,进门就闻到浓浓的酒香。下班的工人经常坐那喝两盅儿,大多是蹬平板车和拉三轮的。他们有的不买小菜,花几分钱买两块芝麻糖或从二店弄根黄瓜就能对付两口,主要是累了一天在那歇歇脚,扯扯闲篇儿,呆会儿回家再正经吃饭。一次我路过那,隔窗看见一个同学人五人六坐那喝酒,觉得挺逗,就偷偷进去猛地拍他一下,那人吓一大跳,瞪着我,他一瞪我又把我吓一大跳,原来是同学他爸。第二天我跟同学说他和他爸是一模子出来的,同学撅着我说“是你呀,我爸差点儿神经了。”
       禄米仓胡同口往南有个绒线铺,叫新春百货店,里边儿围着玻璃柜台,后面是货架,摆着各色百货任由挑选。这种小百货商店,小街儿至少有四五家,非常便民。绒线铺旁边不远有家理发店,周边住户剃头一般选在这儿,如果人多,就去西总布胡同口那个。小时候我总站在理发店转花筒灯下,仰着脑袋百思不得其解——里边儿的花条条都转哪去了。
      南小街儿北起朝阳门内大街,南到建国门内大街,但是以前南小街儿南口就截止在西总布和东总布两条胡同口。西总布和东总布原本是一条胡同,叫总布胡同,后来为打通南小街儿,把胡同一分为二。从总布胡同往南,一直到建国门内大街,三百多米长这段街道叫方巾巷。方巾巷与东侧的贡院相连,是明朝举人去贡院应试的必经之地,因为举人们头戴方巾,所以这条路叫“方巾巷”。方巾巷南口东侧,现在国际饭店位置以前是个大空场,里面有座苏联援建的半成品楼房,后来与苏联交恶,专家连人带图纸走人,楼房盖不起来了,于是成了48路汽车停车场,小时候去北京站和长安街都要经过这儿。48路汽车烧煤气,车顶上有个忽忽悠悠的储气包特臭,每回到那都得捂鼻子。方巾巷两侧有些店铺,有一个叫“翰文斋”的文具店,上学时的用具和做手工用的电光纸都在这买。那时候北京冬天冷,孩子们的小手冻得全是“皴”,虽然家长准备了蛤蜊油,可贪玩的孩子谁也不抹。一次去翰文斋买电光纸,长满“皴”的手扒在柜台上,售货员还笑话我:“都中队长了,手怎么还这样。”弄得我挺没面子。
      小街儿从南到北一公里多长,西侧胡同宽敞,大胡同多,像西总布、外交部街、东堂子、无量大人、干面、史家、内务部街,它们向西通往东单、米市大街、灯市口和东四。胡同里不乏深宅大院,许多古今名人居住在此,演绎流传着动人的故事。小街儿东侧胡同蜿蜒幽深,质朴含蓄。人们怀念京味儿,其实京味儿就是胡同里悠长的一声吆喝,是坐在大杂院门口晒太阳的老爷子,是站在胡同口聊天的大妈,是背阴处扎堆玩耍的孩子。南小街儿东侧就是这么一条条充满浓郁京味儿的胡同,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儿,就在这儿度过了难忘的童年。
                             ——10月28日北京日报第18版《深读周刊》文章

发表于 2014-10-31 20:4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家也在小街住,看着特别亲切。这篇文章以前好像看过,但不知道三皮是你弟弟。
发表于 2014-11-2 00:44: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京腔儿那叫一个地道!好亲切!文章好美,值得反复品味啊!我家住遂安伯,出东口儿就是小街儿,现在给平了,叫金宝街了。
发表于 2014-11-2 12: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初高中同学多数都在前拐棒、后拐棒、礼士、灯草、演乐胡同一带居住,因此对文章特别亲切。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心愿论坛 ( 京ICP备05069205号-2 )

GMT+8, 2024-11-24 01:08 , Processed in 0.11771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