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猫 于 2014-1-21 05:41 编辑
首先向老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受她的委托转载这篇文章。
我的书《我曾经的名字叫知青》再版啦 (2014-01-20 20:09:40)
标签:知青 人性化 历史评价 真善美 分类: 我的随笔
2014元旦刚过,我即收到我的书《我曾经的名字叫知青》已在台湾再版的喜讯,并荣幸地从台湾秀威资讯发行人总经理宋政坤先生的手中接过了这本新书。
这本书虽然名称、书号都是新的,但我觉得叫作《跨越文革的人生岁月》的增订版本更加准确。因为此书是在《跨越》版本的基础上,增加了大约三分之一内容,约七、八万字之多,而且对之前文章中刻意回避的细节都一一添加上。由于第一本书是“集结”博客文章出版的,在写作上难免有过份随意之处,加上当时母亲病重我受伤等诸多意外因素,所以书出版后,留下许多遗憾……感谢宋政坤总经理给了我这样难得的重新出版的机会,使我有条件弥补缺憾,更感谢他在此书出版的过程中,亲自指导、参与编辑把关、亲自执笔为我写序。如果说第一本书的出版是我始料不及的“油墨香来得快些”(陆幸生原话),那么这次的重新出版,更是给了我“想都不曾想过的意外和惊喜……”。我唯有感谢上苍对我的眷顾,感谢台湾秀威资讯发行人宋政坤先生的慷慨无私以及给予我的珍贵友情。
第一版本《跨越文革的人生岁月》出版后,我曾先后自费购书200本送给网上的知青朋友、同学同事,亲朋好友,并因此结识了大批朋友且收获了许多友谊和五十多篇书评,所以对于此次出版的新书内容,估计一直关注支持我的朋友们大都熟悉,不再一一赘述,我要在此重点推介的,其实是三篇精彩的《序》:
总序《当文青遇上知青》是宋政坤先生亲赐: 喜欢宋政坤先生的序,是因为他的温情温暖和真诚,是因为他的美丽的文字和小资情怀(原谅我这样评价),他和我可以说是生活在不同空间不同时间不同政治背景下的两个截然不同的人,但是他却从人性的角度看待这本书,从而给了我那么高的评价。记得他曾经说过:
我感动你们即使在严酷的大時代中,依然有著溫馨與堅忍的人性感
我感动你们在历经那么多苦难的日子后,仍然保持对生命的真诚与热爱,你们的笑容还是那么纯真开朗.....
他还说:您的真实有爱的人生,充满感动,是您感动了我们这些读者,活出了自己。
当然他更希望的是,看到人性在大陆的真正回归,让真善美无处不在……我想这大约也是他为我写序的主旨吧……
陆幸生先生和闻黎明先生都是我的兵团战友,一位是资深记者,一位是近代史学者。记得当年下乡时,我们都是不幸当中的幸运儿,因为我们在团直机关,在政治处,在后勤部,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是“脱产”的,是令全团知青们“羡慕”的幸运儿,但是我们三人却不约而同对那场“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一致选择了“绝不歌颂”的态度!
序一《站在同一块基石上感念》是陆幸生先生所写:
喜欢陆幸生先生的序,是因为他的深刻犀利,通过他的剖析和阐述,让人们懂得,那一场历时十年的上山下乡运动是一件多么荒谬和残酷的事,谈到他为我写的这篇序,他说:那是我很多年的对知青这场命运的感悟,冥冥之中获得了一个喷发的口子……他由衷的企盼,那样的历史永不再重复! 序二《现代中国城市生活的写真》是闻黎明先生三年前为我第一版本所写:
喜欢闻黎明先生的序,喜欢他的冷静和客观,因为他是研究中国现代史的,因此他习惯从史学角度考量问题。他说:子蕴的回忆包含着大量讯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代中国社会城市生活……,他想告诉大家,一个平民百姓子女(既不是红五类,也不是黑五类),在那个特殊年代,一样难逃厄运……
我将在稍后几天,遂篇刊发他们的序言,让网友们和我一起享受他们的精彩。
我想在此强调的是:在写这本书时,我其实只是想让儿子“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与其让他在历史书中学到,不如亲历那场运动的父母的经历更真实、鲜活,我只是实话实说地讲了自己的故事。我能奉献给朋友们的,唯有真诚和真实。感谢三位“大腕儿”给予我的鼓励、支持和友谊,出书事小,难得的是让我结交了那么多“志同道和”和“情投意和”的朋友,这真是让我感慨万端和感恩不尽! 书讯序列之一·2014.元.20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