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猫 于 2013-10-20 16:06 编辑
yujun1950是女十二中66届初三2班的毕业生(我妹妹羚羊的同班同学),2013年10月19日,她在博客中晒了一张1976年166中初二年级组的老照片,我觉得很珍贵,转载过来。
一张老照片 (2013-10-19 13:17:35)转载▼ 从九寨回来后,大家为九寨的美深深地陶醉,准备再制作一本画册。我想重温一下前几年“山东行”的画册,在书柜里上下翻找,竟遍寻不着,却意外的看到了1976年10月在“艺虹”照相馆拍的一张老照片。这是一张我十分珍视的老照片,它记录了我一生中难忘的一段经历。 于是,首次在家用自己的相机尝试翻拍老照片,也不知道应该如何操作,拍完一看,人像还算清楚,但照片的比例有点儿失真,上面窄了,不知道应如何调整,请教大家。
时间久了,非常遗憾,照片中的老师,有些已经记不清姓名了。这是一张以年级组为单位的纪念照,拍摄时间应该是1976年的10月左右,九月一日开学,新的年级组刚刚建立,各科老师之间还不是十分的熟悉。
照片中前排左1、2、4、5,是我们四位支教的工人老师,现在我仍清楚的记得,拍照时,老师们执意让我们坐前面,我们推辞不过。至今想起来,心中仍忐忑。 前排左3是当年学校的党支部石书记,左6是当年我在女十二中就读时的班主任祁凤鸾老师。 第二排:左1是马玉文老师,左2是我的音乐老师黄礼仪老师,左5是女十二中当年非常有才的教语文的金宁芬老师,她写的的文章《华主席来的我们学校》在人民日报整版刊登过。左3、4、6三位是当年新分到166中的年轻老师,如今应该是教育战线的中坚了吧。只记得一位姓王,一位姓张。 第三排:左1教历史的冯燕老师,我后来在财干校培训部工作时,我们还有接触。左2就是大名鼎鼎的潘其华老师,漂亮吧?那高雅气质至今令人难忘。“老猫”学姐在她的博客中有介绍。左6是教语文的刘老师,她虽是后来调入166中的老师,是作协的成员,由于同在语文教研组,她家正好也住在南河沿,我们接触的还是比较多的,可惜,据说已经作古了。 第四排:左1,体育马老师,左2 ,年级组长,左3、4 两位新来的老师,左5,我的体育老师李秀杰,体操运动员出身,帅吧?当年我可是班里连续三年的体育队长呦。1976年时,她已经不教体育了,好像是教数学了,我们俩负责一个班,可惜短短的一个月后,我们这些工人教师就奉命撤离了。 历史上的事儿,我们说不清,可是师生之间的感情是真挚的。当年老师们给我的帮助与友爱,至今温暖着我的心。我非常珍惜这张照片。 修改后的照片,前排左5为本文作者。
陈捍华2013-10-19 16:51:41
刚一看见照片只认识两个人,看过你的介绍,才认出几个教过我们的老师,很珍贵的老照片!
博主回复:2013-10-20 13:28:41
那时大家多年轻呀,现在已经是皱纹满面了。问好!
京城王德2013-10-19 17:34:48
一张老照片,勾起年轻时的感情回忆,送上问候与祝福!
博主回复:2013-10-20 13:29:08
谢谢!周日愉快!
蓁蓁2013-10-19 20:31:44
看到这张老照片简直太让我激动了,这里就一位教语文的金宁芬老师,66年教过我们高三(3)班的语文课,我特别喜欢听金老师讲语文课。人长得也漂亮,时不时让我联想到野火春风斗古城里扮演金环、银环的王晓棠。音乐黄老师,尽管没给我们上过音乐课,(高中没有音乐课)但是文革前却指导过我唱革命样板戏,教我如何使用小嗓唱小常宝的(八年前)。因为我长期有病,赵护士让我吃教工伙食,尽管叫不出姓名,但是都能认出好几位女十二中的老师。太荣幸了,!感谢博主
博主回复:2013-10-20 13:35:15
学姐好!金老师当年以才貌双全著称的,您说的太对了,她与大明星王晓棠真的有几分神似。黄老师为人善良、温和。赵护士也是一位可敬的白衣天使,她非常爱护学生,我也很敬重她。
五彩斑斓的人生662013-10-20 08:38:15
这张照片太珍贵了!整个照片除了你我就认出祁老师,别的人怎么想都想不起来了。我还真不知道你有一段当工人教师的经历,而且就在自己的母校。
周末快乐!
博主回复:2013-10-20 13:38:05
刚想发这张照片时,心中还有些忐忑。问好!
采菊东篱下2013-10-20 09:01:42
欣赏佳作,问好朋友.祝周日快乐!
博主回复:2013-10-20 13:35:52
谢谢!周日快乐!
老猫2013-10-20 10:53:55
很珍贵的老照片,照片已修改传你信箱了。你最好把老师的名字再写清楚一些,我想转到心愿论坛,可以吗?
博主回复:2013-10-20 13:40:35
谢谢学姐!不知道为什么我在邮箱中没有找到您说的修改后的照片。请费心看看。另外我没有记清楚您在电话中说的“74年错写成94年”是哪里了,真不好意思,再次麻烦您。
天津心随志远2013-10-20 11:02:46
一段荒唐的历史,一次人生的错位,老人家脑子一热,工人阶级要领导一切。派来了一系列的工宣队。工人教师。我们是68年上中学,正好是工人阶级占领上层建筑的时期,成天学工学农,忠字舞,语录歌,有个工人教师教我们英语,上来就用汉字注音,,有个老英文教师不赞成,革委会的人就组织批判会,组织者还是原来的副校长,后来,工宣队领导支持老教师,也支持工人教师。我们这届结果全耽误了。
博主回复:2013-10-20 13:47:44
您68年上中学就赶上了,那时还在运动中,没有正常的教学秩序。到1974年时已经是要恢复文化课的阶段了,但是也很艰难。我刚进166中学时,差点不认识了,满校园的花草不见了,教室窗户外竟然是保护玻璃铁丝网。一言难尽。
潇湘菲吴志菲2013-10-20 11:38:50
近四十年前的照片,不容易。
博主回复:2013-10-20 13:48:17
问候朋友!周日愉快!
老猫2013-10-20 13:56:37 2010.7.7工人教师
博主回复:2013-10-20 14:09:41这回找到了,已经改过来了。我真的是老年痴呆了,刚才一开机,就去改错,看了两遍,竟没有发现。谢谢您!那时,我刚开始写东西,是在搜狐写,自己写、自己看、抒发自己的情绪罢了,后来刘陆找到我,才搬到新浪,与大家有些交流了。但是,好多的东西我还不会,请多指教!
惊闻王秀怡走了 (2010-05-24 19:02:58)转载▼
前日,接到原来同事的电话,说王秀怡同学走了。我实在不敢相信,反复追问了几次,仍将信将疑。又与其他同事联系,确有其事。今年四月份的一天,她突然猝死离世。好不让人伤感,世事无常啊。 去年底,在麻纺厂老职工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的聚会上,还看到谈笑风生的秀怡,怎么一下子就没有了呢? 王秀怡是原女十二中,66届初三3班的学生。 想当年,女十二中69年分配到麻纺厂的有47位同学,其中66届的学生一班有一人,不幸的是4班的郑彩华进厂不久,就因为工伤去世了。今天,秀怡又猝然离开了我们,实在是悲哀。 当年的苦和累已经熬过来了,下岗和工厂破产也经历了,现在虽然退休费十分微薄,但是孩子大了,负担少了,生活可以轻松些了,你却走了...... 痛惜之后,珍惜今日,好好生活吧。
工人教师 (2010-07-07 15:20:37)
这个名词也是一定的历史阶段的产物。
1974年,北京市缺教师,那时是“白卷先生”、“小学生黄帅”的天下,讲究什么“老师与学生是一个战壕的战友”等等,学校秩序非常混乱。北京市从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中的老三届高中生中,选调了200名回京任教。同时在工厂也进行了选调,当时,自愿去得人不多。现在不可想象。
那时的学校还驻有工人宣传队,北京市团市委,在166中,也就是原来的女十二中,搞试点,推行工人教师方式来推进教改。由于166中的工人宣传队是由我们工厂派出的,所以工人教师也由我们厂派出。 1974年初,第一批工人教师派出,(可惜,这个过程,当时我不知情,否则,我会争取去的,那时,只要不上夜班,干什么工作我都愿意。)只教了一个学期,就有人不干了,说是实在受不了,学生太难管了,一天下来,嗓子都哑了。不得不换人,于是,我自告奋勇,于1974年下半年来到了166中,在初二年级教语文。
说来惭愧的很,以我的能力实在有些误人子弟。幸好,当时年级组的老师没有拿我当外人,手把手的教我如何备课、如何写教案、如何管理学生,我也认真的学习,现趸现卖,也对付得过去。记得,我曾经给四个班的学生上过大课,讲的是《赤脚医生孙立哲》,一个陕北插队知青的事迹。总之,在学校两年,还是收获很多的。前些日子,在地坛公园,巧遇当时在一个年级组同是教语文的张仲立老师,谈起当年的趣事,还引得她老人家哈哈大笑呢,张老师今年七十多岁了,精神抖擞,步态轻盈,爽朗的很。
我们在学校教书,工资还是由工厂发,组织关系也在原单位。
其间,北京人艺的老艺术家朱琳、胡宗温等著名演员也在166中体验生活,搞社会调查,我们有时碰面,各走各的,并不交流。现在想想,有些傻,那时的人,不怎么追星。朱琳她们可是大艺术家呀。
当时的华国锋主席,还亲自到学校开过家长会。这么轰动的大事,由学校文笔最好的金老师写成报道《华主席来到我们学校》,发表在北京日报上,大半版的篇幅。当时也没有稿费一说,报社送了一只钢笔给金老师留念。
1976年十月,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工人宣传队结束了他的历史使命,回到了工厂,我们也一起回厂了。
其实,那时工人教师中,也有人申请继续留在学校,也可以留下的。我没有这个远见,错失加入教师队伍机会,主要是思想中惰性多一些,不会自主思考,领导怎么安排,就怎么接受。
顺便说一下,留下的老师,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经过五年的半脱产学习,取得了师范本科文凭,现在都是高级教师,光荣退休了。
祝小朋友们六一儿童节快乐
(2010-05-28 13:02:44)
马上又到六一儿童节了,心里还是有许多感触的。我曾经在工厂的幼儿园工作过15年,对小朋友们的节日非常敏感。虽然现在自己家还没有小朋友,但是,身边许多同学、好友已经当了姥姥、奶奶了,正在“恣意”的尽享“隔代亲”的天伦之乐,我好羡慕你们!借此,说句官话,值此儿童节就要到来之际,衷心的祝你们各位家庭中的小朋友节日快乐!
前几天看到了“羚羊”给我留的“小纸条”,其中提到了刚上初一时班上作文课的事儿。“羚羊”记得,我也记得。是不是我们有些老了,怎么47年前的事儿,竟然历历在目。
那是我们进入中学的第一篇作文,命题是“我考上了女十二中”。我记得我得了88分。刚拿到分数时,我还有些不以为然,因为在小学时,我的作文以90分以上的为多。不料,在课堂上老师(非常遗憾,我不记得那位年长些的语文女教师的姓名了)将我的作文作为范文来讲评了。今天,才有机会告诉你们,当时我非常、非常的不好意思。因为,那篇作文中的感想,乃是我虚构的,也可以说是我的憧憬。至今,我清晰的记得,文章的结尾部分写道:我幸福的依偎在妈妈的怀里,母女二人会心的笑了。而且,我还清楚的记得,当时“羚羊”同学就表示过对“我幸福的依偎在妈妈的怀里,母女二人会心的笑了”的场景的“质疑”。确实,那只是我心中的愿景罢了。或者说,是我的渴望,是我对温暖家庭生活近乎如饥似渴的奢望。
你们可能不了解,我们之间的童年生活有着多么大的差距。
不扫大家的兴致,也没有必要忆苦思甜。简单的说吧,我小时候干的活,很多人可能都没有干过。
我们是1951年从山东老家到北京来讨生活的,就相当于现在的民工进城。由于父母的身体都有病,在1969年以前,由于严重的哮喘病,我父亲每年冬天都要住院治疗。我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其中小弟弟身患小儿麻痹症,需要架双拐行动。要生活,还要看病,生活的重担可想而知。
1958年,大跃进,家庭妇女参加社会劳动,我母亲开始在街道领来加工活儿,缝纫书包、围嘴等。从此,我家的缝纫机就是歇人不歇马的,我与母亲轮班干。你们可能没有听说过,由于长时间运转,缝纫机针是烫的,那时候我很小呀,有时候我不注意,困呀,不小心,缝纫机针会扎进左手拇指,穿透指甲,但是并不流多少血。只是需要到大阮府医院去注射破伤风针。干的其他的加工活就不再说了。
每天放学后,到家的第一件事儿,是先把火炉炉门踢开,再开门,放下书包,然后准备做饭。如果,哪天火不好,甚至灭了,那就麻烦了,家长下班后如果饭没熟......一切家务做完了,才可以写作业。如果做的太晚了,影响家长休息......,那时,我家住12平米一间房子,5口人。
我没有上过幼儿园,弟弟们还需要我来看护。说来大家可能难以想象,就这样,我还帮街坊接过她家在南菜园附近上幼儿园的孩子。当时从南河沿坐10路汽车到南菜园。那个女孩是1954年的人,可以算出来,我当时多大。
由于家境艰难,虽然我是一个女孩,但是,我很少能穿花的衣服,为的是弟弟们还可以捡衣服继续穿;
由于家境艰难,我从来没有过扎小辫儿的缎带,没有图书,没有玩具......
上中学以后,已经是文革了,我家一位远房亲戚路过北京,给我买了一本书,是《马口英雄传》,记得是0.80元钱,那是我收到的唯一的一件礼物。
并不记不清是那一年,咱们班建立班级图书室,我将此书拿到班里了,后来文革发生了,此书就不知下落了。
其他的不想多说了,免得扫大家的兴。
也许,有人不解,我上初一就骑自行车上学,似乎家境不错。岂不知,仔细看来,我的车是26男车。
那车是我上下学的代步工具,我每天负责接送我弟弟上下学的,我弟弟是在我背上长大的。
快乐的儿童节,我从小的渴望。
“羚羊”,解开了你心中的迷惑了吗?
但是,在那个纯真的年代,我碰到了很多好人,留下过许多美好的回忆。有时间再仔细谈。
[发评论]
羚羊2010-05-28 16:46:38 [举报]
印象里你一直是一只快乐的“老猫”,性格爽朗,是咱班的文体委员,还真不知道当年你的家境。记得当时语文张老师念了你的作文后我不是对你描写的情节提出质疑,而是羡慕你们母女亲密的关系,因为我自己从没有过跟父母那么亲密的接触;再就是欣赏你的文笔,觉得人家怎么那么会写呢!正如你所说,因为你拥有咱们班里仅有的两三辆自行车中的一辆挺新的二六男车,在上世纪60年代初,我们上学基本上都是坐“11”路(腿儿着),大家自然以为你家境不错啦。包括我在内,咱们班有不少同学都是用你和刘玉洁的自行车学会骑车的呢!你们的大度、大方多年来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只是近年来和你的几次通话才使我了解到当年你小小年纪家庭负担就那么重,真难为你了。
yujunjun2010-05-28 20:34:35 [举报]
看了你的留言,心里很温暖。我非常羡慕你们那些有姐妹的人。不瞒你说,我母亲患有非常严重的神经官能症,文革中的动乱,使她的病更严重了,1966年,咱们16岁,我三天两头的背她去医院看病,扎针灸。大阮府医院的医生都认识我了。我哪有在父母怀里撒娇的机会呀。小时候,父母从来没有带我们去过公园。父亲去世的早,倒是我们长大以后,经常带母亲去各处走走。
好在老天睁眼,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能有今天的生活,上天已经善待我了。就像俗话说的,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一定会给你打开另一扇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