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猫 于 2013-10-17 19:41 编辑
五月初,接到诗情画意学长电话,伙夫2006学长邀请我们去她家做一次春天的约会,放下电话,心里高兴极了,为什么这样讲,因为这说明伙夫姐姐身体恢复得不错,精神显然很好,这是很令我欢欣的讯息。 伙夫姐姐和诗情画意姐姐是文革前的老高三,一说老高三,马上就想到学校的高三小院。那可是高三年级的领地,我们低年级是不敢擅入造次的,偶尔溜进去张望几眼,绿树红花,翠竹摇曳,静谧幽雅,是个读书的好地方。也曾笃信会有一年进入高三小院,然世事弄人,终是一场空梦。上山下乡运动抹煞了我们的不同届级高低和学历差异,很简单很鱼龙混杂地被戴上了同一顶文化帽子叫知识青年,更有幸的是我们和老高三的姐姐们混进了一个范畴曰老三届,于是我就喜滋滋美颠颠堂而皇之地跻身在了姐姐们的身旁,尽管我们后来又补了相同的课程,有了各自的文凭。 怀着这样的心情,我搭上了老高一老猫姐姐的汽车,欣然赴约。 我们聚在了一起,七个统统过了六十岁的女生,两个老高三,四个老高一,一个老初二,我们有的周游过世界,有的写书又要重版,有的做过记者,有的做过公务员,有的做过白领,有的终身搞艺术,有的热心投公益,有的精通厨艺,有的擅长丹青。于是我们合影、聊天、弹琴、唱歌、跳舞、拍照、吟诗、吹牛、喝酒、吃肉。 都唱了什么?“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小路”、“纺织姑娘”、“共青团员之歌”、“深深的海洋”、“山楂树”、“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让我们荡起双桨”、“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友谊地久天长”……我们的钢琴伴奏乔伊姐姐弹钢琴是自小的童子功,至今仍有弟子在门下。 都拍了什么?伙夫姐姐家里艺术气息无处不在,院子里鸢尾花开的正盛,李子树枝繁叶茂,香椿芽已经腌制进了冰箱,紫藤花垂下了花蕾。壁炉边、钢琴上、墙角里、门槛旁,发现吧,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摆件都折射出主人的明纯心地灵动情趣,诉说着主人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知性追求。而伙夫姐姐此时系着围裙,一忽儿出得厅堂,应邀弹奏一曲;一忽儿入得厨房,继续烹饪佳肴。 都吃了什么?为免伙夫姐姐劳累,大家相约每人带一个拿手菜,但是伙夫姐姐早已炖好了黄鱼,煲好了排骨汤,准备了好多菜,蒸了米饭。子蕴姐她们带来的鱼、虾、凉菜、熟食又太多,只好吃一部份,收起部分。说实话,每一个菜都特别好吃,尤其是伙夫姐姐自制的南瓜酿,比汉拿山的还棒。阿胖姐姐带的八宝饭,一会儿就被吃光了。大家都吃上了,老猫姐又去做了一道清灼虾,很爽口。我的手拙,献丑了一个凉拌合菜,万幸被吃光了。 都喝了什么?子蕴姐带来的红酒,很棒很棒的,伙夫姐家先生为了助兴,找出了家里的典藏白酒,不过白的我可没有喝噢。 其实,聚会为什么?并不仅仅是吃喝玩乐,关键是和谁一起吃喝玩乐。一所中学里四十年前的学生,届别不同,大小不等,因为母校情结,因为知青经历,因为文字魅力,亲热热地围坐在一起,殷切切地相互关爱,笑哈哈地打趣开心,呼啦啦地放声歌唱,这里不光是缘分,还有亲情。七个女生,七个故事,每个故事都可以写一部中篇,个中的悲欢蹉跎,颠沛挣扎,困苦劳累都已成为过去,似那天边重叠的流云,早已造成了一片夕阳无限好的天空。 想起了我们母校的老校歌:……东西南北聚一堂,彼此欢乐无限,速进修,莫迟延……德智体群四方备,力求人生美满,齐努力,莫流连……万勿辜负我贝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