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请点击此处并阅读说明
搜索
查看: 5827|回复: 11

秉承育人本真,构筑教育生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13 13:3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一百五十年的文化积淀,孕育了学校厚重的文化内涵,形成了独特的办学风格,为社会输送了许多优秀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以及各个领域的杰出人才。学校注重文学、科学、艺术、体育与健康教育,多年教学形成的独特办学风格使他们受益终生。无论他们身居何处,无论他们从事哪种工作,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的教育赋予了他们:对祖国的尽心竭力、对学习的精益求精、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对他人的友善真诚、对生活的乐观情趣...这是学生们一生为之自豪的财富!
学校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
贝满时期(1864——1949)

贝满女中当初是由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创办的,其创始人是来中国的传教士艾莉莎贝满夫人。贝满夫人于1864年在北京设立贝满女子小学,校址在灯市口大街北面的大鹁鸽市胡同,规模较小,由她一人主持校务。以后有了中国教员,逐步发展,到 1895年,已初具规模,开始成立四年制女子中学,校名为贝满女子中学。1902年,校舍往南扩建,校门建在灯市口大街路北公理会大院内。1905年,在贝满女子中学课程的基础上,又增设了大学课程,名为协和女子大学。后因学生增加,遂于1916年将协和女子大学移到佟府这个地址。灯市口的校址则仅为贝满女子中学所在地。1920年,协和女子大学与通州的协和大学(由潞河书院升格成立,其中“斋”部后来更名为潞河中学,建国后曾一度改名通县一中,现又恢复潞河中学名称)、北京汇文大学(校址在东城区盔甲厂,其中学部分称汇文中学,建国后曾一度改名为二十六中学,现恢复原名汇文中学)合并成立燕京大学。协和女子大学改称燕京大学女校,仍设在佟府。1923年,贝满女中改为三三制完全中学,学生人数剧增。1926年,燕京大学女校与男校合并迁往城外(今北京大学所在地),贝满女中高中部遂迁佟府,初中部仍在灯市口公理会院内。1927年经北洋政府教育部批准立案,定名为北平私立贝满女子中学。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学校被日伪当局接管,曾一度改名为北京市立第四女子中学。1945年抗战胜利,学校又于当年9月恢复贝满女中校名。此时学校已发展到高中有9个班、初中有12个班的规模。1949年北平解放,学校于1951年改名为五一女中,高中部仍设在佟府内(1952年定名为女十二中),从此结束了贝满女中前后长达87年的时代。
学校校舍原是明代严世蕃府邸,清代的佟王府。校友们都喜欢叫它“佟府”。学校的大门是一座檐牙高啄、红柱绿椽、彩绘缤纷、青瓦灰墙的典型明代建筑。进了校门,里面是几进王府庭院。第一进院落是一个小操场和作为礼堂原名叫“训怀堂”的大殿。第二进院落是教室。教室前原来有一架紫藤,长得枝繁叶茂,人们就把北房叫做“紫萝轩”。第三进院落也是教室。院内原来栽有扁桃和葡萄。最后一层院落的西北角,有一丛绿竹依墙摇曳,人们便在北房下悬一块“翠竹馆”的匾额。东边的跨院,右一行松树,左几株合欢,是同学们早读的幽境。正院的西面还有一个较大的操场以及食堂、卫生室、饮水房。最后面是两座别致的小楼,现在是教师们备课办公的地方。这些院落和房屋,布局严整、和谐统一、井然有序,给人一种庄严幽静的感觉。
在这古老幽雅的校园里,帝国主义曾经进行过文化渗透,传经布道;国民党反动派也曾把魔爪伸进来,兴风作浪。但也有不少爱国的教育工作者和学者在这里兢兢业业培育英才,有不少青年在这里勤奋学习渡过了青少年时代。中国共产党曾在这里点燃了革命火种,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在这里发生,有万千新人从这里成长。而今时代进入了历史新纪元,最新最美的图画将要在这里描绘……。
贝满女中解放前走过了八十五年的历程。这八十五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差不多经过了六十年,这是外国教会管理学校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学校的管理权操在外国传教士手里,中国人主要是做教师、职员和工人。学校不受中国政府的约束,是一所地道的美国基督教会的中学。第二个时期大约经过了二十七年。在这个时期,学校的校长,教务、总务、初中部的主任全由中国人担任,除英语和音乐课少数课程的部分课时外,其余课程全由中国教师任教。这时,学校由旧制中学改为三三制的完全中学,学生人数由三、四百人发展到九个初中班、六个高中班七、八百人的规模。办学条件和各种设施日趋完善,各种规章制度逐步完备,学校走上了切实、扎实、又严谨又有秩序的发展轨道。
贝满女中这所由外国教会在中国办的中学所以名闻遐迩,培养出不少人才,是有其历史的必然原因和她自己具有的一些特殊因素的。
(一)宗教气氛渐趋淡薄
贝满女中创立后,她就带有帝国主义文化渗透和宗教宣传的双重色彩。这是野心勃勃的侵略者,“开明”的资产阶级绅士,想以“文明”的另一手,取得他们靠武力得不到的东西。从思想、文化、精神上对被侵略的民族进行渗透,使自己站脚扎根,以便长期而稳固地实行统治和掠夺。

因此,贝满成立之初,学校工作完全由美国传教士主持。教师也全都是美国人。学生全都是教徒,而且人数很少。授课形式有些象我国的私塾,每个年级只有几个人。学校宗教气氛十分浓厚,圣经课、查经班和每星期日的大礼拜都列为必修课。宗教活动成为学生活动的主要内容。这一切说明,当时贝满的办学方向和目的,是为宣扬和执行基督教会的宗旨,培养虔诚的基督教徒服务的。学校的美籍教师,使用它们自编课本,从而也宣扬了崇美、亲美的思想。


我国当代著名作家谢冰心同志是我校一九一八届校友。她在学校的时间是一九一四~~一九一八年。她在回忆这段生活时写道:“同学们慢慢地和我熟了,我发现他们几乎都是基督教徒,从保定、通县和北京或外省的公理会女子小学升上来的,也几乎都是住校。她们都很拘谨、严肃、衣着都是兰衣青裙,十分朴素。刚上学的一个月,我感到很拘束,很郁闷。圣经课本对我本来是陌生的,那时候读的又是《列王记》,是犹太古王朝的历史,枯燥无味。我们用的课本,都是教会学校系统自己编的,大半是从英文课本翻译过来的,比如在代数的习题里就有“四开银角”的名词,我们都算不出来。直到一九二三年我去美国留学,用过quarter,才知道那是两角五分的银币,一元钱的四分之一,中国没有这种币制。我们的历史教科书,是从《资治通鉴》摘编的《鉴史辑要》。只有英文用的是商务印书馆的课本,也是从Aboy。Apeach开始,教师是美国人芬教士,她很年轻,刚从美国来,汉语不大娴熟,常用简单的英语和我们谈笑,因此我们的英文进步的比较快。


我们每天除上课外,最后半小时还有一个聚会,多半是本校的中、美教师或公理会的牧师来给我们“讲道”。此外就是星期天的查经班,把学校里的非基督教徒学生,不分班次的编在一起,在到公理做礼拜以前,由协和女子书院的校长麦教士,给我们讲半个小时的圣经故事。“查经班”和做大礼拜对我都是负担,因为只有星期天我才能和弟弟们在一起,或帮母亲做些家务,我就常常托故不去。”从谢冰心同志记载的这些事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学校浓厚的宗教色彩,由此看出贝满办学者的企图和传播宗教的目地。


历史的辩证法常常嘲弄这些略侵者的痴梦。多灾多难的祖国,水深火热中的民族,风雨飘摇的家族,灾难重重的个人身世,这些残酷的现实摆在了这些华夏子孙、热血方刚的青年女子面前。那么,这些唯心主义的宗教观念,侵略者精神上的鸦片,怎能禁锢他们的思想呢?所以,贝满这所教会学校,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离开她原来办学的宗旨,宗教色彩越来越淡薄,越来越深地打上了中华民族的特有印记了。


当然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直到在教育部立案(一九二七年),贝满才正式取消圣经课,把宗教活动作为学生课外活动来安排。这时学生中的教徒逐渐减少,只占学生中的三分之一左右。教徒的组织名为“团契”,它的活动形式有查经班,晚祷班,宗教问题讨论班等,都是在课余时间活动。只有每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的圣诞节,才举行全校性的庆祝活动,显示出比较浓厚的宗教色彩。


贝满作为美国办的一所教会学校,十分重视英语教学。它不仅贯穿于贝满的八十五年,还延续到女十二中时期,直到一六六中的今天。学校的毕业生英语程度较高,常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交口称赞。


早先贝满女中美籍教师有八、九人,英语大多由他们任教,课堂上全是用英语讲课,甚至课下也用英语与学生谈话。他们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程度,加大了授课量,课时每周常是六节或更多一些。为了适应学生的不同水平,每个年级按成绩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班,在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上对各个班都有不同的要求。程度低的班的学生,学得好的可以升到程度较高的班里去。这种因材施教,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办法,取得很好的效果。有个时期高中物理、数学等科也使用英语课本。这样,从客观上自然为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楼主| 发表于 2012-6-13 13:37:0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国人担任的首任校长
管叶羽校长字韵清,山东恩县人。从一九二二年任贝满女中校长,在这个学校一直工作了近三十年,教会中学由中国人任校长,他是第一个人,也是在北京的教会学下中任校长时间最长的一个人。

管校长是个正直的知识分子,由于历史、时代的局限,他虽然不了解革命,不理解共产党,但他喜欢“廉明亲民”的正直,憎恶祸国殃民的反动统治。所以在直系军阀加害冯玉祥将军的夫人、管校长的学生李德全时,他慨然让李德全住在贝满初中。当局竟然把管校长拘禁了十几天。当一九四七年地下党员陈琏被捕时,更激起了他极大的义愤:“为什么要把一位受学生爱戴的教员抓捕下狱,简直是拆我们学校的台!”坚决拒绝国民党当局向学校要共产党员名单,义正词严地回绝他们:“不给,我们学校就是没有!”
管叶羽校长作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一生务实,反对浮华,对学生爱护备至,为学校树立了严肃认真、朴实勤恳的好风气。贝满女中师生关系融洽是闻名的,这与校长的作风有密切关系,他既严格要求学生,又很体贴学生。有时学校教职员的工资都发不下来,可是贝满的工读生、免费生和缓交学费的办法一直坚持不变。他常说:“学校再怎么困难,也不能在有困难的学生身上打算盘。”学生犯了错误,一般是规劝,很少记过、开除。一九四四年以后把开除处分改为勒令退学,发给转学证书,意思是换个地方还可以念书。管校长是一个言行一致的长者。他自己首先做到“敬业乐群”,做到“事必躬亲”。他自己说“躬亲”是敬其所业的第一要事。校长这种勤奋严谨的作风,直接影响师生,所以许多校友回忆说,贝满学生不会偷懒,不会敷衍了事,“敬业乐群”指导了他们的一生。
(三) “敬业乐群”的古老校训
贝满所有的校友几乎都记得,在我校高中部训怀堂内的北墙上有块醒目的横匾,上面写着“敬业乐群”四个字,每当学生走进礼堂时,这四个字总要映入她们的眼帘,从而在她们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敬业乐群”是我国古代的一句成语,出自《礼记·学记篇》。它要求学生敬重自己的学业,专心致志地学习,不断前进;乐于生活在群体之中,与同学愉快相处,团结友爱,切磋琢磨,共同提高。它是我国教育、教学上的箴言,体现了我国教育、教学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它对莘莘学子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敬业乐群”被管校长确定为校训以后,便成为贝满女中办学的指导思想,这个学校的好传统、好校风就是在这个指导思想下形成的。贝满培养出来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多数发扬了“敬业乐群”的传统,工作认真负责与人友爱相处,常常为人们所称道。

(四) 严谨活泼的优良校风

贝满女中的建设受校长管叶羽的办学思想影响极大。管校长到校后,主要抓了三件大事:一是建立各种委员会,他说:“办学要靠大家”;二是制定了“敬业乐群”的校训,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三是搞好学校的基本建设。特别是大力建设了实验室和图书馆。
学校最高的管理机构是董事会。由董事会任命校长,校长对董事会负责。校长总管全校事务,但是具体工作则依靠广大教职员分担。当时,由教员组成周会委员会、资助委员会、图书委员会等八、九个组织各自分头负责各方面工作。
为了切实贯彻“敬业乐群”的精神,学校订有明确的“学则”,让学生遵守。对考勤、成绩考核、升留级制度等都有明确严格的规定。如住校生除星期六下午和星期日外不许无故离校,否则就算旷课。“无故旷课”不但扣操行成绩,还要扣学科成绩。生活上也要求严格具体,学生衣着要庄重朴素,要求袖长过肘,衣长过膝,冬、夏季一律是蓝布大褂,只许有深浅之别;在校时要求穿朴素的衣服,上体育课要求换“操服”,穿硬底鞋不能穿过操场,院内穿行不能践踏草坪,若有违反,则给与批评或处分。经过几年训练,学生自然而然地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
当时学校对学习抓得很紧。除了对老师授课要求严格外,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很重视。文科教学重视知识的多面性,重视启发学生多读书、活读书。在语文教学方面,使用学校自编的教材,选材精当,体系完整,贵精不贵多。学校要求,每个学生六年中必须至少阅读二十四本课外书,写出读书笔记,由于学校重视课外阅读,学生养成了读书习惯,实际上每个学生读书的数量大大超过规定的数目。在高中,从二年级起,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理论著作,到高三指导学生学习写提纲、写卡片、摘记要点;教学生搜集分析材料,写专题文章。三九班以后的一些班的学生曾写出过很多文学家评传,作品评论、以至哲学论述。许多校友认为这样指导学生学习,不仅开阔视野、活跃思想,而且为他们进入高效学习和从事研究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一生受用不尽。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养成自己动手修改作文的习惯,从初中一年级起就规定学生自改作文的制度。这对培养良好的学风和学习习惯都是很有益的。学校也重视历史、地理教学。课堂教学注意给学生丰富的知识,借助挂图等教具,培养学习兴趣,课外注意引导学生阅读图书杂志,这方面宋毓贞老师的历史教学创造了很好的经验。
理科教学重视概念讲述,要求准确明晰;重视知识的系统性,要求完整明确,在教学要求上尤其注重实验。学校有比较完备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设备。每种实验基本上做到每三个学生一个小组。各种实验都有教材,每次实验都必须写出实验报告。这对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独立思考,尊重客观实际,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都是十分有效的。至于数学教学,除要求讲清概念,明辨理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真验证以外,特别启发学生多方面的思维,利用课堂黑板多的条件,引导学生自算自讲,互相研讨,既使学生能够生动活泼的进行学习,又能减轻课外作业,让学生在课外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从事课外活动,发展智力,学到更多的知识。
学生课外活动比较活跃,每年学生自治会组织在校同学为毕业同学举行大型欢送会。高中毕业班在毕业前夕举行辞别会。这样的会常常排演一个大型剧目。话剧《日出》、《雷雨》、《万世师表》和京剧《孔雀东南飞》等都曾演出过。
每年的运动会要开三天,除高、初中田径赛外,每个年级都有团体操表演。平日每天下午有体育活动时间。由于平时体育活动开展的比较好,在市运动会上曾多次获得女子团体总分冠、亚军。
贝满女中有一个水平较高的歌咏队。和育英中学组成的联合歌咏队也有多年的历史。每年公演一次。时至今日,贝满育英校友合唱团活动仍很活跃,经常在国内外汇报演出获得好评。
高中语文教师陈介白讲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把修辞学、应用文、古文都讲活了。有时一篇古文,当堂讲完就让大家背诵。有些校友说不少名诗还是那时背会的呢!
物理教师孙念台,不仅重视理论,还重视实践。有位校友回忆说,讲静电反应时,让全班四十名同学手拉手,围成圈子,然后在一个同学身上通静电,大家都感到麻酥酥的,拉着的手全松开了。这情景和感受使四十几年后的学生仍记忆犹新。
英语课的中国教师林瑜铿、林懿铿姐妹二人,人们惯称大林先生、二林先生,她们把各年级的教材全部打通,做成一万张卡片重新编出贝满的新教材。其实按原来的教法,贝满学生的英语水平也早已超过了一般中学。
音乐教师是司徒美媛,她系统地安排了课内、课外活动,给喜爱音乐的学生加以个别辅导。
学校这么多的工作,抓得有条不紊,并且成绩出色,这是因为贝满的老师们,治学严谨,诲人不倦,教学水平较高。
贝满女中的教师大都是业务根基扎实、治学严谨、表现突出的。这些人都是经过反复遴选聘请来的。学校的聘书是一学期发一次。一旦发现有的教师业务上不能胜任,或者有不足为人师表的表现,下学期就予以解聘了。而教的好的教师一旦进入贝满,就被这个环境所吸引,不少人是工作终生而未曾离开过。
教师喜欢这所学校,不光是因为聘金高(其实在教会学校中她算低的),主要还是因为学校办得好。学校为了让这些老师专心的教课,给每个住校老师都安排了单间宿舍。请专人给住校老师洗衣裳,每星期洗一次。学校有十几架钢琴,可以让老师随时练习、娱乐。有这样一个安适的环境,不少女教师是很心满意足的,所以贝满女中有相当一部分女教师是三十多岁才考虑结婚,有些是一生独身的,主要是在那动荡不安、朝不保夕的旧社会,难觅到这样的“世外桃源”。
教师对学校的热爱也影响着学生。象我校一九四零届毕业生,北京市种子公司高级农艺师李葆奎同志回忆说,她所在的班,不仅有班歌(声气相投兴致浓,绿窗共剪蜡影红,声气相投相共勉,不分南北与西东。我辈青年责任重,我辈前程远无穷……),而且有班色。她们的班色是黄色,班旗是黄旗。毕业前制作了绿叶黄花,直到现在她对黄色怀有特殊的感情。她还回忆说:“五十年代,北京市农业局系统从事种子工作的只有我一个人。我立志学农,为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而奋斗,就是来自中学时代老师的启蒙教育。我知道了中国地大物博,以农立国,中国是一头睡狮等等。绝大多数学生与母校感情深,在每年毕业典礼时,校友返校一次,所以历届校友与母校联系都很密切。

(五) 越烧越旺革命火种


1948
年管校长年事已高,身体不好,就由陈哲文先生代理校长。陈先生四十年代就靠近我党,思想进步,观点鲜明。解放前代贝满女中校长兼教务主任。解放后曾任女十二中校长,后任北京市东城区副区长。一九八三年十月,陈先生光荣的加入中国共产党。他退休以后任北京市教育学院顾问和北京市政协文员,由这样一位优秀进步人士主持我校工作多年,再加上地下党的力量,所以贝满在解放前夕已有了较强大的革命力量,当时就连陈校长也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人民教育工作者联盟”,担任了“北京中学迎接解放委员会”的工作。


贝满最早的革命活动,要追溯到一九一五年反对“二十一条”的斗争。当代著名文学家谢冰心同志就是这一斗争的参加者,她回忆当时的情景说:“第一学期的下半季,一九一五年的一月,日本军国政府向袁世凯提出‘最后通牒’那时袁世凯正密谋称帝,想换取日帝对他的支持,在五月九日公然接受了日本的要求。这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各地掀起了大规模的讨袁抗日爱国运动。我们也是群情激奋,和全北京的学生在一起,冲出校门,由学生会主席李德全带领着,排队游行到了中央公园。在万人如海的讲台上,李德全同学慷慨陈词。我记得她愤怒的说:别轻看我们中国人!我们四万万同胞一人一口唾沫,也会把日本兵淹死呢!我们纷纷交上了爱国捐,还宣誓不买日货。我们互相勉励,永远不忘这个国耻纪念日!”


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中,贝满女中的钱中慧校友是向政府请愿的学生代表之一。一九二五年“五卅”运动,一九二六年“三·一八”踢一把抵不过一九三五年“一二·九”、“一二·一六”运动都有贝满学生参加。解放前夕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五·二零”运动,还有一部分老师参加。


“一二·九”运动以后,不少学生参加了进步组织“民族解放先锋队”。一九四六年地下党员陈琏同志、刘俊英同志先后到校任教,在师生中开展工作,影响深远。到解放前夕,我校已成为北京市少有的,既有教师党支部又有学生党支部的一所学校。当时北京八所教会学校,只有老师地下党员十二个人。而贝满女中就有七人。学生地下党支部也有党员二十二人。在地下党的领导下,师生进步组织“人民教育工作者联盟”、“民主青年同盟”等,团结了绝大多数师生,为迎接北平解放积蓄了雄厚的革命力量。


地下党员陈琏老师是于一九四六年底在贝满任教的。她是浙江慈溪县人。其父是国民党的要员,蒋介石幕僚陈布雷。这个出身于名门豪族之家的叛逆者,在来贝满前就为我党做过重要工作。刘俊英同志在北大学习时,就早成了我党的地下党员,并为我党做过许多工作。担任过北大文学院同学会副主席、女同学会主席。北大“五·二零”大游行罢课行动委员会主席,从北大毕业后,来到贝满任教,直接受北平地下党学运组织领导,以在贝满做史地教员为掩护,兼管北平八所教会学校党的工作,因此贝满女中党的领导力量是很强的。一九四七年九月地下党员历史老师陈琏,国文教员田聪相继被捕。“民联”立即组织了全校性的营救活动,并向反动当局提交了抗议书。


一九四七年夏,根据“民联”组织统一布置,以“反迫害”为中心,资助几十名学生积极参加了全市性的助学运动。通过募捐解决了部分学生就学困难,争取了中间群众。


一九四八年,平津解放即在旦夕,学校地下支部和“人教联”、“民联”成员全力投入了迎接北平解放的工作。

二.女十二中时期(1949——1966)
1949年1月31日,北京和平解放,贝满女中回到了人民的学校。
1951年5月1日更名为“五一女中”。
1952年9月,学校正式由政府接管,定名为“女十二中”,1954年第一次被列为市重点学校。
1949——1965年
自北平解放以后的十七年中,女十二中在社会上享有盛誉。概括来说在这个时期学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是具有比较强的领导和较稳定的工作制度。这个时期先后任校长的陈哲文、陶凤娟,焦其树三位同志都是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又对教学、教育内行的好干部。
陈哲文同志原是贝满女中杰出的语文教师。从1947年就代理校长职务。他思想进步,解放前配合地下党做了许多革命工作。解放后他认真贯彻党的政策,成绩显著。1954年,因连续当选为东单区主管文教卫生工作的副区长而离校。

陶凤娟同志原为贝满女中校友,后任贝满女中数学教师,是位地下党员。解放后任支部书记兼副校长。她以充沛的精力,忘我的精神工作,使学校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迅猛前进。1958年陶校长被调校到东城区教师进修学校。


接替陶校长的焦其树同志,是抗日战争时期就在解放区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干部,1956年到校任支部书记兼校长。她事业心很强,有办好学校的雄心壮志,敢作敢为。她以身作则,深入第一线抓紧教学。到校第一学期就听课一百多节,很快掌握了教学的第一手资料。学校每周召开校级领导干部参加的行政会议,讨论决定学校的重大行政工作。每学期开学前,各主管教学、教育和总务工作的领导干部都要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经校务会讨论通过后,由校长汇总向全体教职工宣布。根据各部门计划排出校历印发职工人手一份,作为一学期工作的依据。校历规定的日程不轻易更改,使教职工对一学期的工作心中有数。各科教学都有领导干部对口领导。各教研组都安排一到二名老教师作组长,开展本组的教研活动。学校遇到重大问题,如制定计划、人事安排、评薪调级等工作时,校领导在行政会研究的基础上,一定要召开组长会听取教研组长的意见,然后在经校务会议讨论做出决定。


第二是重视师资队伍的培养。女士二中师资队伍一直比较整齐。先后有孙念台老师、牛九霄老师、陈广濬老师等一级教师任教。历年来又陆续分配来一大批高等院校优秀毕业生。学校排课时,注意以老带新,使老教师的经验能传给中青年教师。同时又好找教师互相听课,去校外学习,形成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钻研教材,研究教法的风气。还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业余大学、电视大学学习,以提高业务能力。


校领导对教师不仅抓教学,同时也抓政治思想和生活作风。对青年教师尤其严格。例如,1963年和1964年各分配来校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十余人,青年教师人数猛增。焦其树同志很重视这一批人的成长,要求他们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向中老年教师学习,搞好业务。思想上、生活上对他们要求严格,关心具体。由于教工团支部迅速扩大,还特别委任党支部副书记兼教工团支部书记,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领导。这一批人给教师队伍带来了朝气,增加了新鲜血液,使教师队伍继续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第三是,注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十七年中,历届领导都很重视学生的学习。学生中保持了贝满女中优良学风和传统,学习风气浓厚,刻苦钻研蔚然成风,学习质量不断提高。1954年高考成绩进入北京市前十名之内,被列为市重点校。1963年,由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初、高中各自独立成为一所完全中学,初中部改名为灯市口女中。高中部仍名女士二中,继续被列为北京市十所重点校之一。六十年代前后北京市中学毕业生较解放初期大大增长,远远超过大学招生指标。而我校每年一般仍有70%~80%毕业生能考取高等学校。在1952、1954、1965四年中累计选派出国留学生10人。


为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擅长歌咏是我校特色。每班设文娱干事一人,在班上开展“大家唱”活动。每到课间或集会之前,歌声此起彼伏,十分活跃。解放之初我校曾参加星海大合唱团演出《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颇得好评。到新年,各班都排练节目参加联欢会,载歌载舞,丰富多彩。体育方面,经常举行班际、校际篮、排球比赛。女十二中的女篮、女排、田径,不仅在东城区名列前茅,在北京市也常获冠亚军名次。学校每年春、秋各举行运动会一次。平日课间操后,及下午课后,校园处处是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学生体质明显增强。53届校友周懿娴,就是她们之中的佼佼者,后成为中国女子篮球运动员,国家女篮教练、队长。


这个阶段虽比贝满女中短,校友年龄比较年轻,但也为祖国培养了不少人才。如北京是第一届学联副主席、现在的麻醉专家姜培芳同志是我校1950届校友;建国初期,常常在天安门上向全世界播音的潘捷同志是我校1951届校友;北京市特级教师方碧辉同志和模范教师沙福敏同志是我校1955届校友;198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的韩育梅同志和张春妹同志分别是我校1959届和1965届校友。此外还有很多医务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新闻工作者、文体工作者,科技工作者以及各条战线的专家干部等。

1966年十年动乱开始,女士二中遭受了严重的浩劫,停课“闹革命”长达一年多,1968年复课后,学生就近入学,兼收男女生,校名改为“红卫中学”直至1970年。
三.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1971年——至今)
1971年学校改名为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2003年7月,学校将原128中学和原164中学(初中部)合并,学校开始分东、西两址办学,西校(灯市口)为高中部,东校(东四六条)为初中部。1973年被列为北京市东城区重点学校,2005年被授予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2011年被授予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开展高中特色发展实验项目学校”。
多年来,学校始终遵循“全面育人,整体提高,发展特长,办出特色”的办学指导思想,恪守“敬业乐群,求实进取”的校训精神,朝着“活而有序,优质特色”的方向发展,基本实现了“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好评”的奋斗目标。
现今,学校以“创办具有国际视野、高品质、有特色、可持续发展的优质学校”为目标,以“成就学生健康、自主、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宗旨,以“秉承育人本真,构筑教育生态,为师生一生幸福服务”为理念,以课题为引领,积极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注重整合教育资源,拓展教育空间,丰富教育内涵,润泽校园文化,提升教育品味,形成了独特的办学风格:一是,以北京市金鹏科技团、北京市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北京市生命科学实验班为龙头的科学素养教育;二是,以冰心文学社、冰心文学班、冰心记者团为龙头的文学素养教育;三是,以北京市体育项目传统校、金百合体育俱乐部为龙头的体育与健康素养教育;四是,以北京市金帆管乐团、金帆话剧团、校舞蹈团、合唱团为龙头的艺术素养教育特色。
学校先后被授予“北京市创建学习型学校先进单位”“北京市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北京市中小学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北京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北京市翱翔计划基地学校”“北京市健康促进学校”“北京市绿色学校”“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学校”“北京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会员学校”“北京市金鹏科技团”“北京市金帆艺术团”等称号,成立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实验学校”“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后备人才培养基地”“中国遗传学会科普教学基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艺术教育基地”“中央戏剧学院艺术教育基地”“国家交响乐团艺术教育基地”“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活动基地学校”等特色教育基地,在全市率先成立了“高中生命科学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和“初中、高中冰心文学优秀后备人才培养实验班”。



[ 本帖最后由 guochunyan 于 2012-6-18 15:21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2-6-13 13:5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通   知
  北京市教委决定,近期评审十所百年学校,要求申报校上报一份学校简历8000字~13000字和一套照片30张(含校园、人物、活动、图书、教具)。
  按照厚古薄今的原则,我校现把申报的草稿《秉承育人本真,构筑教育生态》166中校史一文发于网上,附部分备选照片供校友们指正。
                                                                                                                                 


                                                                                                                                      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校友会
                                                                                                                                                2012年6月13日
                                                                     

[ 本帖最后由 guochunyan 于 2012-6-18 14:48 编辑 ]
发表于 2012-6-13 14:4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教委决定!

“在这古老幽雅的校园里,帝国主义曾经进行过文化渗透,传经布道;国民党反动派也曾把魔爪伸进来,兴风作浪。但也有不少爱国的教育工作者和学者在这里兢兢业业培育英才,有不少青年在这里勤奋学习渡过了青少年时代。中国共产党曾在这里点燃了革命火种,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在这里发生,有万千新人从这里成长。而今时代进入了历史新纪元,最新最美的图画将要在这里描绘……。

帝国主义?文化渗透?国民党反动派?魔爪?革命火种?这些词曾听到过,很久没再听到了。
发表于 2012-6-13 15:49:4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一篇那时候的报纸报道:

打破小圈子共同抗美援朝
               记北京贝满女中高三班团群关系的改善  
                        
                      人民日报 1950.11.28  

      对美帝的共同仇恨,激发了同学间的真挚友情,贝满女中高中三年级同学,在这次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中,经过控诉会,认清了美帝国主义的血腥罪行后,大大改善了以往同学间不团结的现象。在控诉会上,当场就有三十一个同学提出要争取入团,愿意在青年团的领导下,更好地团结,作好抗美援朝工作和学好功课。
      在过去,高三同学中团员和群众的关系很不正常,团员们搞小圈子,认为群众落后,但又不很好去帮助她们,反而不去和她们接近,说“和她们谈话没意思”。在学习上,团员们也只顾把自己功课学好,不去帮助群众。在课外活动中,团员们也不带动群众一块来作,个别团员态度不好,引起群众不满,这样团员与群众之间隔阂很深。群众对班里的工作,从来不表示意见,团的会或学习小组会群众也很少参加。班里空气一直不活跃。甚至在一次去通州旅行时,团员所编成的队中只有一两个群众参加,群众则自己编成一队。
      抗美援朝运动高潮掀起后,贝满女中高中全体同学在本月初召开了控诉大会,会上,同学们悲愤地控诉了美帝的暴行,认清了大家面前只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就是美帝国主义,只有一个共同的任务,就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任何影响执行这个任务的东西,都应该坚决抛掉;个人的一切恩怨,都应该服从这个神圣的任务。大家应该紧密团结起来向敌人进行斗争。高三同学接着又召开了分班控诉会,会上,平时崇美思想很深的刘怡春同学说:“我过去听团员们说美国是帝国主义就生气。我崇拜美国的一切,我的屋子里还挂着美国的明星照片。今天的控诉会给了我极大的启示。我认识了美帝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以前我受了它的骗,使得我和团员们都不能团结,也不能安心读书。今天,我觉悟了!”说着,痛哭起来。接着许多同学都结合着对美帝的愤恨,认清了当前共同的敌人,检讨出各人过去搞小圈子不团结是可耻的事。团员孙亦林检讨了自己和冯友同学从小就在一块念书,但是自己入团后,觉得比冯友强了
,对她不但没有很好地帮助,反而一天天地和她疏远了。她诚挚地说:“冯友,请你原谅我,让我们再和从前一样地好吧!”她跑过去和冯友拥抱在一起,懊悔地哭了起来。团员高志芬说:“过去团群关系搞的不好,主要是我们的过,我们知道团员主动团结帮助其他同学的工作,作的太不够了。”曾尔慧和方珍两个团员因为一点点小事情,一年多来,彼此见了没说过话。现在她们互相谅解,亲密和好了。同学金宗禄说:“我觉得新中国的青年,都应该热爱祖国。在保卫祖国的任务面前,我们和团员没有什么分别。我们应该向她们学习,团结在团的周围,所以昨天团员们宣誓时,我也毫不犹疑地和她们一起宣誓了。”同学张国华过去想入团,但一直没提出来,在这次会上,她说:“团是革命的组织,团员都是进步的,都是爱国的。我是一个青年,应该向她们学习,我一定要争取入团。”李异珠同学并深深地检讨了自己:“我曾和同学讲过,世界上只要有一个人不入团,我就不入。我哥哥入党时,我还骂他是个大混蛋。现在我知道我错了,我简直不配作个中国青年,我太不对了。”说完话后,激动得晕倒过去。
      几十个团员和青年群众的心,在会上,溶合在一起,在团员们检讨以后,共有三十一个没有入团的同学,在会上检讨以前对团的错误认识,都要向团员看齐,学习她们的模范行为,争取入团。团员们也热烈地喊出:“欢迎新同志!”同学们把埋在心里平常不讲的话,都讲了出来。许多团员和非团员同学,都拥抱在一起,感动得哭出声来。
    经过这次控诉会后,团群关系大大地改善了。过去一向不参加任何活动的同学,这次也热心地和团员们在一起,参加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工作委员会下设的各种小组,如歌咏、快板、漫画等。并且积极地出来负责。冯友和朱玉琳两个同学在研究小组会上,热心积极地学习时事,课后到新华书店去买参考书,并且最先做好了给中国人民志愿部队和朝鲜人民军的慰问袋。很多同学课后很晚才回去,搞漫画、排戏、编快板等。团员们都非常感动。两个基督徒同学诚恳地写信给高三团的宣教委员,说过去认为团员歧视她们,现在才知道这是误解。“在当前抗美援朝的巨流里,我们应该紧密的团结起来!”团员们也主动地邀请同学参加各种会议,如研究小组,学习小组,和同学一起讨论时事。自己知道的,就耐心讲给她们。此外团员并常向群众们征求意见,群众就坦白地提出意见和批评。相互之间确已打破隔阂,热烈地打成一片了。这几天团员们总兴奋地说:“这回可好了,搞什么工作全有办法了。”群众也在团员的鼓励下,热心地学习规章和时事,她们都有一个共同意志,向团员看齐,争取作个光荣的青年团员。
发表于 2012-6-13 16:04:57 | 显示全部楼层
"论中国应对《中美共建"太平洋共同体"》的战略"之二
中美两国合作有历史基础 (5)
邹德浩  温跃宽

2011年02月12日13:48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发表于 2012-6-13 16: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的文章一也是人民日报网站的:

"论中国应对《中美共建"太平洋共同体"》的战略"之二
中美两国合作有历史基础 (5)
邹德浩  温跃宽

2011年02月12日13:48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虽然教会学校在20世纪中叶划下句号,我们仍不能否认美国在中国所创办的沪江大学、圣约翰大学、东吴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大学、之江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广州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华中大学、齐鲁大学、福建协和大学、华南女子大学、华西协和大学等15所大学为近代中国,在各个领域培育了大批高级人才,为推动中国与世界文明同步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美国还在中国大江南北、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创办了:中西女中、圣玛利亚女中、晏摩氏女中、沪江大学附中、崇德女中、清心中学、清心女中、裨文女中、惠中中学、徐汇公学、圣芳济中学、金科中学、善导女中、达义初中、东吴大学附中、晏成中学、惠灵女中、桃坞中学、萃英中学、金陵大学附属中学、基督中学(后更名育群中学)、汇文女中、明德女中、弘光中学、崇实女中、美汉中学、辅仁中学、培义中学、之江大学附中、弘道女中、蕙兰中学、惠中中学、庭筠中学、浙东中学、甬江女中、东吴大学吴兴附中、湖郡女中、秀州中学、越光中学、鹤龄英华中学、毓英女子初中、格致中学文山女中、扬光中学、毓德女中、咸益女子初中、剑津中学、汉美中学、寻源中学、崇正初中、融美初中、明义毓贞联合初中、中西女中、天儒初中、毓真初中、慕范陶德联合中学、岚华初中、培青初中、同仁初中、启悟初中、培德女子初中、真光女中、培正中学、培道女中、美华中学、协和女师、齐鲁中学(济美中学、翰美女中合并)、黎明中学、广文中学、益文商专、汇文中学、超古毓馨联合初中、贝满女中、育英中学、汇文中学、慕贞女中、崇慈女中、崇实中学笃志女中、崇德中学、潞河中学等。
  由此可见,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接触有着深远的历史和渊源,这些为今天两国开展新的合作,打下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发表于 2012-6-13 21:2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拥护教委决定,同意申报材料

贝满-12-166中历经140多年,开创了中国女子教育的先河,不仅有悠久的历史,优良的传统和辉煌的业绩,也是中西结合,洋为中用的典范。申报材料写得比较翔实,作为“百年名校”应该是当之无愧的。
为了慎重和获取申报成功,建议校友会召集各届校友代表共同讨论。
因为有很多知情的老校友不上网看不到论坛。这也正是发挥校友会作用的好机会。还可以对150周年校庆的举办方案进行讨论,集思广益使之更臻完备;广泛发动校友,群策群力,使150周年校庆举办得更好。

申报材料需要进一步核实校对。如“陈琏、田聪被捕英勇就义?有些错别字要改正如:
度过写成“渡过”,可能是东城区写成了“东单区”?委员写成“文员”,“回到了人民的学校”……以上供参考
发表于 2012-6-14 04:4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商榷

支持北京市教委决定,以校史来论,母校无疑为"百年老校".

校友会发表的申报草稿中,有些问题望商榷:
  "通知"中所指"厚古薄今"原则,不知是教委要求?还是校友会提出?"厚古薄今"多用于学术研究,如:重视...轻视... .

  建议篇幅压缩,其实规定下限子数(8000字)应不必,此草稿篇已有上万字左右吧?

  百年母校,培养了众多各行业优秀人才,在学校简历中点名介绍的,应典型,突出,准确.

  对#4帖的疑问,有同感.
发表于 2012-6-18 08: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欣闻母校即将申报“百年老校”,感到非常高兴。
   申报材料读后,有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1.150年的校史部分,分为三个阶段,我感觉比例不大合适,有点头重脚轻的感觉。
   2.母校的教育成果写的不够充分,历届校友中的佼佼者遗漏较多。
   3.明显看出材料是由多人写成,前后文体不统一,有的地方不像申报材料而像散文、通讯。
   4.申报材料力求简明扼要、内容详实、语言精练,我觉得还可删减。
   5.校对工作一定要认真,不能有丝毫的马虎。本文错别字和标点符号多处有误,很不应该。
  
   比如:

   * 有两处女十二中,写成女二中

     * 一九二五年“五卅”运动,一九二六年“三·一八”踢一把抵不过一九三五年“一二·九”、“一二·一六”运动都有贝满学生参加。
    “踢一把抵不过 ”是什么意思?

     * 我记得她愤怒说:别轻看我们中国人!我们四万万同胞一人一口唾沫,也会把日本兵淹死呢!我们纷纷交上了爱国捐,还宣誓不买日货。我们互相勉励,永远不忘这个国耻纪念日!”

     引号的位置不对,前边没有,后边的错位。

   还有的、地、得的应用是否也应注意,“愤怒的说”和“愤怒地说”还是有区别的吧?


   * 还有一处高校写成了高效

   ......还有不少,不一一列举了。

      (另外,140周年校庆的回忆录《沃土百年育栋梁》里面的错别字就更多了,应引起校友会的重视。)

   希望校友会广泛争取校友的意见,将申报材料改得更好。祝愿母校“百年老校”申报成功!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原谅。




[ 本帖最后由 老猫 于 2012-6-18 10:52 编辑 ]
发表于 2012-6-19 04: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老猫几点具体看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心愿论坛 ( 京ICP备05069205号-2 )

GMT+8, 2024-11-24 17:21 , Processed in 0.05136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